重庆有哪些曲艺杂技 这一张图告诉你
很多市民都喜欢看曲艺杂技表演,那么,重庆有多少地方曲艺杂技呢?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重庆市规划局联合重庆地理信息中心发布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之曲苑杂坛篇》,让你详细了解重庆的民间曲艺。
千百年来,重庆民间流传着极富川东特色的民间曲艺、传统体育和杂技项目,深受老百姓喜爱。重庆言子带来的评书,民歌小调唱出的清音,三块竹板敲出的金钱板,还有各门各派的拳法功夫……这些项目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也极具视觉冲击和非凡体验。
目前,重庆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有18项曲艺项目,其中国家级6项,市级12项;另有24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均为市级项目。重庆人豪爽幽默、勇敢果断的性格,为巴渝曲艺与体育杂技项目注入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合并,为大家特别推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之曲苑杂坛篇》,文艺的你可以跟随这张地图,一起去到青山绿水间,听曲艺的百转千回、看杂技的惊心动魄。
1.四川评书(重庆)
四川评书源于唐代的“说话”及明代的“评话”,重庆属于四川评书的川东派。四川评书总体分为清棚、擂棚两大派别,清棚特点为武书文说,擂棚特点为文书武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评书在重庆非常流行,那时重庆的茶馆场场爆满,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处处都是说书人的声音。
2.车灯
车灯前身为重庆民间流行的“车车灯”,解放初期,重庆著名老艺人唐心林等人对民间传统“车车灯”加以改革,不用帮腔锣鼓,改以二胡伴奏,加上道具“四叶瓦”,以单人、双人或多人群唱的方式在舞台上演出,唱词发展为多达百十余句,用于演唱故事、人物的“车灯调”,完成了从民间表现形态演变为舞台表演形式的传承发展。
3.金钱板
金钱板是我国西南地区传统说唱艺术,发源于约4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表演者敲打的三块竹板,板中嵌小铜钱,声音动听,节奏明快,故称金钱板。最初多在人多的乡场闹市路口表演,拉扯场子招揽顾客,而后发展到进入茶馆表演,唱词多用通俗易懂方言土语,俗不伤雅,且句句压韵,一韵到底。
4.四川清音(重庆)
清朝初期,明清小曲随着”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传入川渝地区,与当地民风民俗及方言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四川清音。它是集民歌小调、文学、音乐于一体,融地方语言、文化、地域风貌而形成的川渝地方说唱艺术形式。重庆地区所流行的主要是下河调流派,其唱腔豪迈刚健,又不失华丽婉转,既将就板眼的工稳,又重视对曲调的装饰。
5.万州逃遁术
万州逃遁术的始祖相传是西周姜子牙,是渝东百姓很喜欢的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通常为一人主演,围观者配合,主要目的是将他人之物在不知不觉中作为己有,以玩、变、趣、巧、神奇等技法赢得观众的掌声,具有较高的娱乐和观赏价值。
上游新闻记者 罗永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