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搜③丨三岁以下“奶娃”谁来带?代表委员关注“中国式托育”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上幼儿园,0到3岁的“小奶娃”,谁来管?这道难题到底该怎么解?
随着二孩政策实施,双职工家庭对于低龄孩子的看护需求增大。特别是在五个月到两岁半这个阶段,育儿嫂难找、幼儿园不收、幼儿托育贵,如何解决职场父母的烦恼?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以 ‘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建立普惠性托育机构,以及对托育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带来了自己的好建议,让年轻父母的托育焦虑不再无处安放。
调查
春节假期刚过,重庆市渝北区一托育机构的孩子们整整齐齐“返校”了。这些孩子,都是几个月到两岁多的“小奶娃”。
“这个春节比上班还累,娃儿白天晚上都是我在带,觉也不够睡,太难了。”王女士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由于自己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抽不开身,公公婆婆年岁大身体不好,没有人带孩子成了她头痛的事。托育中心一开门,她立即把7个月大的孩子送去。
南岸区的周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曾想过生二胎,两个孩子有个伴,考虑没有人带,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周女士说,自己和老公都要上班,孩子2岁前都是哪个亲戚有空就带几周,2岁后该怎么办,她很头痛。“请保姆、上托育中心、上早教班,花销都大。虽然想生二胎,但顾虑重重。”
家住渝北区的陈女士去年生了对双胞胎,喜悦之余,她也有烦恼。请的月嫂每月开销一万多,她自己的妈妈也在帮忙带娃,一家人依然很累。休完产假上班以后,孩子怎么办?陈女士表示,她准备把两个孩子都送去托育中心。“附近的托育中心每个月收费6000元,两个孩子就要花12000元,只有咬咬牙。”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重庆也有不少托育中心,但大多数只招1.5岁以上的孩子,价格从3000元到6000元不等。接纳低龄月份孩子的机构几乎都在5000元以上。
提到收费贵,托育机构也有话说。场地租金贵、人员需要培训、照看孩子专业性强、工作人员流动大……这些成本加在一起,要实现较多的盈利也很难。
想生二胎没人带,送去托育机构成本高。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上幼儿园,3岁以下的“奶娃”该怎么带?记者就“中国式托育”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刘文贤:兴办普惠性和公益性托育机构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托育中心几乎没有专业独立的培育体系,基本上是幼儿园、早教、家政育婴等既有模式的延伸。”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刘文贤说,自己对托育机构的关注,源自于身边邻居朋友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集中的这件烦心事。
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应该怎么做?
对此,刘文贤建议,我国应该多元化增加托育服务供给,依托公办机构兴办一批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的托育机构,满足普通收入家庭需求。
供需失衡
托育服务机构“幼儿园化”现象严重
刘文贤说,自己的建议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来自于他对托育服务的调查研究。
在刘文贤的提案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重庆3岁以下婴幼儿户籍人口约95.19万、常住人口约98.05万,提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登记注册机构909所、托位数3.03万。
“按我市3岁以下常住人口计算,托位数占比仅为3.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我市909所托育机构中,附设有托育班的幼儿园747家、登记注册的托育机构87家、早教机构75家。87家托育机构和75家早教机构均为民办。”
刘文贤说,根据调查显示,重庆48%以上的家长有托育意愿,且其中70.7%的家长希望选择公立性质的托育机构,但由于全市供给数量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入托率低下。
“许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孩子的父母都要外出工作,孩子要么交给家里的老人,要么只能送去托育中心。但是我发现,身边几乎没有专业的托育机构。”
此外,刘文贤还发现,我国托育保育活动不适合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幼儿园化”现象严重。
刘文贤说,科学编制托育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婴幼儿托育事业和托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明确政府在公共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鼓励和支持托育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多元化供给
兴办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的托育机构
刘文贤最为关注的,就是普通收入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
“依托公办机构兴办一批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的托育机构,满足普通收入家庭需求,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这个难题如何破解?刘文贤有自己的思考。
“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些办园时间长、基础条件好、办园过程规范的托育机构,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为各类婴幼儿照护机构的建设树立标杆、提供样板。”
此外,刘文贤还建议可以试点推进早教机构向托育机构转化,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建设,利用现有幼儿园的管理资源、场地资源、师资资源延伸举办托育班。整合社区服务体系,引导并培育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托育服务。
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设立托育点,满足职工托育需求。不断创新需求形态,形成全日、半日、计时和临时等多元化的托育服务方式。
依托专业院校和托育机构
培训具有3岁以下抚育资质的专业人员
光有硬件设施的建设并不足以解决托育服务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刘文贤说,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也非常重要。
“目前,很多托育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都不高,大多没有相关领域的从业资质,也缺乏相关培训。他们所提供的托育保育活动,不适合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在刘文贤看来,托育服务工作强度大,但工资待遇低,导致很多民办托育机构老师,向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流动,进一步导致了托育机构持续经营的困难。
为此,刘文贤建议,政府可以在场地、人员编制、事业经费及税费等配套政策方面给予托育服务机构支持。
同时,可以依托专业院校和托育机构,建立托育服务实训基地,培训具有3岁以下抚育资质的专业人员,形成不同层次的托育服务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制定保育标准,明确政策待遇,出台并完善服务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制度,保证从业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质证书,将专业技能等级与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直接挂钩。
全国人大代表高钰: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建设一批示范托育机构
要不要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这是不少父母正在面临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璞雨为科技创新中心执行董事高钰也正在为这件事犯愁。
去年参加全国两会前,高钰的宝宝才刚满月。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关注科技创新的高钰开始关注起托育服务。
这两年,高钰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除了说科技创新,还会说说托育服务,她认为要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示范托育机构。
布局合理
建议在社区、园区规划托育机构
“加快规划建设托育机构,这很有必要。”高钰说,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发展养老、托幼服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十四五”期间,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
高钰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刚当父母的年轻人对托育服务都有需求。特别是一些在园区企业工作的“双职工”家庭,没有太多时间带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让老人带。
最近,高钰自己也面临着是否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的困扰。以前照顾宝宝的阿姨因事回了老家,宝宝大多数时候只能由爷爷奶奶和外婆外公,四个老人轮流照顾。
“如果家附近有合适的托育机构,我会把宝宝送去那里。”高钰说,自己住的社区附近并没有托育机构。而“找不到合适的托育机构”,这是不少父母都面临着的一个问题。
因此,高钰建议要加快合理布局托育机构,在社区、园区等区域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建设托育机构。特别是在大型工业园区、生活区等区域,公立托育机构应作为标配,可采用公建民营的模式,由政府提供场地、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
讲究科学
建议加快完善完善托育服务体系
如何建好托育机构,让父母愿意将孩子送进去?高钰认为要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示范托育机构。
“我国的托育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缺少标准,在这个阶段需要一些托育机构发挥示范作用。”高钰说,目前,托育服务的制度、人员培训和管理、托育机构设置的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需要逐步完善。
高钰认为,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是一个在实践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好的做法,进行示范推广。
“托育服务正在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有一个原则要遵循,那就是要讲究科学。”高钰说,托育服务要根据0—3岁婴幼儿的最新科学研究,制定和更新托育服务的内容。不仅要照顾好孩子,还要让孩子在托育服务中得到启蒙。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竹 李晟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