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专家们告诉你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
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要渗入生态文明理念
“未来科学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向生态文明转型的科学,它必然要强调责任、交叉和创新,而未来的科学教育必须适应和体现未来科学的这些特点,教育者起着决定性因素。”在2018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中国科协荣誉委员龚克作了主旨演讲。
在龚克看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能源、资源的消耗量也在激增,各种污染物排放在激增,进而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当我们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未来”时,必然得出的结论是:面向未来=面向可持续发展,因为没有可持续发展,人类根本不会有“未来”,而可持续发展就意味着走向生态文明,讨论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乃是生态文明话语下的科学教育。
龚克认为,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在渗入生态文明理念、知识方法的同时,还应该特别重视强化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把中华优秀传统融入科学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主动性;以启发互动取代灌输管束模式,拓展数理基础,支持跨专业学科学习等。
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前任主席克劳瑟:
科学教育倡导探究式教学而不是说教
“我的两个孙子很贪玩,但他们不是喜欢滑滑梯、跷跷板,而是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这是孩子的天性。然而,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没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大自然!”在2018科学教育国际论坛的主旨演讲中,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前任主席克劳瑟博士以自己的两个孙子作为开场白,对现在的学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克劳瑟的演讲以《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挑战与回报》为题。他说,21世纪的全球性挑战包括能源和环境、全球健康、农业和食品安全、水资源、人工智能等,而这些问题都与科学教育相关,这也是为何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
“STEM教育的形式,并不是传统教育的形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而可能是在户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倡导的是探究式教学”,克劳瑟说。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
科学教育绝非“优等生”专利
“开展好科学教育,就是为了造就未来的科技人才,让他们成为新的科学和技术的发明者和创造者。” 在2018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作了题为《科技教育的科学与技术》的主旨演讲。
在王殿军看来,科学教育是以科学技术为主题,以不同学科为载体,通过项目课程和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不是优等生或特长生的专利,而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
王校长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进一步阐释说,该校针对科学教育提出了三大责任:引领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社会。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知识认知能力,设置有基础类核心课程、拓展类核心课程、研究类核心课程,以及领导力课程、学生自创课程、综合课程等。
在课程实施上,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三走进课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到科学家身边,认识科学家是如何思考,如果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是“走进科学殿堂”——创客空间,这个实验室是针对有特殊才能和兴趣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哪怕是要参加竞赛,也一律不能耽误任何一节普通课,中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不能因为个性发展而牺牲全面发展。最后是“课题研究”——高研实验室,引入国际友好学校和高等院校的资源,开展较高程度的课题研究等。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柯斯林:
黄金时段的主动学习要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
芬兰教育被誉为“世界第一”,可芬兰的学生没有考试,也许这让很多国家的学生都羡慕不已。那么,“世界第一”却没有考试,芬兰教育有何神奇之处?
在2018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上,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柯斯林博士作了题为《黄金时段学习:培养主动学习的要素》的主旨演讲,从“飞鸟的视角——芬兰教育体系”和“爬虫的视角——学习模式”两个方面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
“芬兰的教育氛围儿童早期教育及护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升学考试及职业资格、学士、硕士、博士及副博士7个部分。”他说,促进多元平等是芬兰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不管学校是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还是数百公里外几近北极、人口稀少的东部东北部地区,所有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而且,教育投入、教学社会和师资配备都没什么差别,学校不分好坏、班级不分优劣,学生不用择校,而是就去就近的学校上学。
在芬兰,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拥有硕士学位,而小学教师也都是能教所有科目的全科教师。这是芬兰教育的核心优势,也是芬兰人引以为傲之处。
柯林斯还以“爬虫的视角”,分享了芬兰倡导的学习模式——黄金时段的主动学习。
“不论是老人、成年人还是小孩,不管处于什么年龄段,都可以参与到主动式学习当中。”他说,黄金时段的主动学习能够持续被执行,评价是核心。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在课程期间,也可以在课后,而且并不一定需要考试。这样的结果,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让学生提升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友谊、归属感、幸福感、责任感等。“推行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大的要求就是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虽然挑战难题很大,但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