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缙云 > 正文
缙云丨易刚:观音桥的前世与今生
2023-01-30 07:30:54 来源:重庆文艺

观音桥的前世与今生

易刚

在解放牌汽车几声寂寥的喇叭声中,我家从嘉陵江南岸的红岩村宋子文公馆,搬迁到贫瘠而喧嚣的江北观音桥区域,具体位置在建新北路重庆长途汽车站(四川省汽车运输第六十二队)家属楼后面的半山坡上;在那条晴天一嘴灰、雨天一脚泥的支线马路口的正对面。长途汽车站的售票大厅及候车室背后,是毗邻观音桥老街的杨河沟。那座小山的走势颇为绵延起伏,在它和长途汽车站家属楼的中间还隔有一条无名小溪,溪边散落着几户农家茅草屋,它们白天被收割后的稻田包围着,夜里又被断断续续的蛙声和昆虫们的嘶鸣所笼罩。

那时节,正是1976年年末。

我将目光投向长途汽车站旁边那条名为观音桥的石板老街,南面街口的不远处是东方红公寓,后又叫江北公寓。如今的重庆百货江北店所处的现代广场,是在它的原址上矗立起来的。而在老街北面街口下方,有一座古老风化的小石板桥,人们称之为观音桥。杨河沟、牯牛石两条小溪的水从桥下流过,水声潺潺。桥头上方是以前的江北中医院。几周以后,我在东方红公寓后面的重庆第74中念初一下学期时,遇见了一位爱好古典诗词的杨姓同学,他父亲是江北中医院院长。中医院下面的那座小桥,据说她的前生仅仅是一个田姓婆婆放置的四块木板,众人感其德,尊呼她为观音救世老母。后来田婆婆去世,再无人投板济度,乃由乡绅倡议修桥,遂取名观音桥。

一个小小的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它还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顽强和深刻的内涵;是一种地方文化的载体,特定文化的象征,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一个地方有了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观音桥之于重庆,便承载着江北的符号、江北的记忆、江北的情思。因为观音桥不仅是一座桥、一条老街,它还是一片区域的称谓。

回溯历史,观音桥区域属江北区境,距今有三千年左右历史。殷商时期属巴国领地。周武王时期封宗姬与巴。战国后期,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司马错灭巴国改置巴郡,区境则属巴郡江州县。两汉、三国及魏晋时期,区境仍属巴郡江州。南北朝时期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置巴县,区境即为巴县属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设置渝州。唐朝沿袭,至今仍是重庆的别称。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继皇帝位,因恭州为其潜藩之地,故恭州升府,恭州由此改名重庆府。明代在重庆府巴县境内置江北镇,将观音桥境域纳入其中。清乾隆十九年(1759年)江北镇从巴县分离,划归重庆府直辖,江北镇遂升格为江北厅,厅址乃今江北城。

将时光倒流至70年前,观音桥地区虽说是重庆连接川东、川北的大门,但那里却只有茅屋草丛,荒野孤坟,到处是枯藤老树昏鸦。农民若要挑菜蔬进城,还得借助董家溪渡口,才能过江做买卖。若要到人和场、鸳鸯桥,乃至合川、邻水等地,就得过那座古老风化的观音桥。1955年10月区划调整时,重庆市人民政府才将原来的第二区更名为江北区。只不过,那时的观音桥区域仅仅是一个乡。

记得我家搬迁到观音桥时,我们乘坐的解放牌汽车,从市中区(现渝中区)上清寺过嘉陵江大桥进入建新南路不久,看见第一个中规中矩、像模像样的转盘和十字路口,此为观音桥地区的中心。建新路在这里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去,即为建新东路、建新南路、建新西路、建新北路,宛如心脏与动脉的关系一样。重庆市歌舞剧团和嘉陵江影剧院就在转盘建新西路的路口处。市歌舞剧团里人才济济,我有好几位同学的长辈在团里搞音乐,而最为著名的是诗人梁上泉,会唱《小白杨》的都知道他的大名。现在剧团已经搬走,嘉陵江影剧院仍在那里。只是那长满荷花的小池塘,早已被填平,改建成街心花园。之后,一改再改,现已成为观音桥步行街绿化地带的一部分了:在它的原址上,建有古老的江北重庆龙(重庆剑龙)的现代浮雕像。

观音桥区域处于嘉陵江北岸的河谷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鸿恩寺公园海拔412米,南部最低处红沙碛滩海拔173米。在1973年,于区域之内猫儿石的重庆硬化油厂工地发现了一具小型剑龙化石,体长4米,定名为“江北重庆龙”。随着考古的发现,重庆地域发现了多处恐龙化石遗址。专家们认为:侏罗纪时代的重庆地域气候湿润,雨量和光照充足,遍布沼泽和湖泊,且气候炎热潮湿,能够为恐龙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庇护,是恐龙生活的乐园。而观音桥区域,属重庆主城区最为核心地域之一,重庆主城是一座“建在侏罗纪地层上的城市”。人类的出现,这是蛮荒与文明最初的界限。

《城市生活》 游江

将时光倒流至20年前,我和几位爱好文学的高中同学,在那街心花园里,为想象之中相同的恋人,在嘴上模拟一次次决斗。而在我的记忆之中,当那座古老风化的观音桥被时光湮灭以后,在街心花园旁的十字路下面,建有南北走向的地下行车道,上面还有一座如同鸟笼悬挂似的玻璃钢人行天桥:四条空中通道在转盘上方汇集,形成大大的“口”字;穹顶有装饰物和高高的避雷针。而那四条通道完全是被四只手臂一样的巨大梁柱悬挂牵引。每次我走在上面,都会感到有些轻微的震感,仿佛行走在云上一样惬意。由于天桥设计奇巧,与转盘融为一体,俯瞰如铜钱。建成不久,遂成为观音桥区域乃至整个江北区的一大建筑景观,甚至曾作为江北的标志性建筑。可惜的是,由于发生綦江县(现綦江区)的彩虹桥事件,之后不久,便以安全为由将其拆迁。

从1982年开始,观音桥乡的鹞子丘等4个生产队先后开发,昔日的沃野田园被林立高楼替代。1993年4月,江北区区划调整,观音桥乡撤销,由原猫儿石街道、原观音桥乡大部及原大兴村街道部分辖区合并,组建新的观音桥街道。

2002年9月30日,重庆对观音桥城区的城市发展作出重要决策:用三四年时间将观音桥商圈建设成为功能分区合理、基础设施配套、步行系统完善、交通网络畅达、生态环境优美的观音桥商贸中心。

2006年,雕塑喷泉与绿地花园相映生辉的观音桥商业区,已成为西南片区首条“中国著名商业街”,成为广大市民生活、休闲、购物和娱乐的首选。如今,观音桥地区除了好几座单通道的人行天桥之外,还有一座象征性的小桥,上写“观音桥”三个大字,就在现代广场前的假山上面。2009年,观音桥成功创建重庆首个“中国商业名区”。

2010年10月,观音桥商圈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重庆唯一、西部首条”获此殊荣的现代商业步行街。如今,在繁华的阳光城街口的地下,埋藏着真正的观音桥和百字碑,以及杨河沟、牯牛石潺潺的流水。

观音桥的得名由来已久且众说纷纭。据江北区地名办公室文档记载,清康熙末年,在区境中部,现观音桥一带,修有一座庙宇,名观音庙。庙附近又修两座石板桥,因庙而得名观音桥。 另一说则显几分神秘,说在独树梁(今作读书梁)和磊子梁的夹谷下,左有杨河沟,右有牯牛石,每逢夏秋大雨,两条河沟的水汇集而下,势头不小。水势陡涨,使观音桥一带溪沟水漫。此处是合川、邻水等地行人来渝必经之地,附近礼嘉场、人和场、鸳鸯桥,买菜卖柴亦必经由此溪,交通断阻,诸多不便。有一个夜晚,一老妪抛出四块木板于水面,木板浮起而不漂走。行人踏着木板经过,回首时老妪却不知去向。大家传说是观音施德行善,普度众生。于是众乡绅乃募金修桥,并建庙奉祀。

据《观音桥乡史志资料汇编》载,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十二月,天全州儒学正堂刘中乙,受乡人之托,专为士绅捐款扩修石桥及观音桥得名事做专记,并刻立《百字碑记》留存于此以作纪念。碑文曰:

境中观音桥,旧名接龙磴也。乾隆五十五年,改造平桥,年久将坏,规模亦卑狭,夏秋暴涨,病涉多,途斯畏。秋九月,因旧基,增式廓,高余丈,宽四尺许。闰四月,工始竣,费金六百余贯。诸君济美,仍观音名。斯桥也,成人力也,而神实照焉,亦不异我佛彼岸之慈航矣。

也许,现在真的已经没有几人能够说出那座古老风化的观音桥的具体位置了。虽然它和现代化的玻璃钢人行天桥的命运一样,早已消逝在光阴之外,但却永远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所幸的是,替代它们的那些特色建筑和市声交织在一起,诠释着时代变革与都市化进程的步伐,像大江东去,不可逆转。

(易刚,作家,重庆市江北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

本文刊发于《重庆文艺》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