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慢新闻 > 正文
“画痴”龙德信:63岁学绘画,11年600余幅画作绘乡村巨变
04-20 20:21:22 来源:西南大学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

49b3890161a4803778c7139169acbf25.jpg

开栏语

自1921至2021,巍巍百年,赫赫煌煌,郁郁纷纷,于斯为盛,于此独美。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弘先辈之功务光其美,秉先觉之志尤彰其美。昭昭在斯,最美寻访。即日起,上游新闻联合西南大学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最美寻访”系列篇章,以新闻学子勃勃青春、昂昂激情,寻访时代之最美、人间之最美,以大学生之情思、理想采写最美奋斗者。记美好,抒深情,说思想,发宏志,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而歌。

谨以此策划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位奋斗者!

北碚区金刀峡镇五马村,海拔近千米,龙德信的家便在这里。房屋简陋、空旷,敞开的轻薄木门边,数十张卷起的画纸随意、参差地堆放在发霉的墙角,五尺长、一尺宽的水墨画搭在沙发上,深浅不一的墨色还浸着湿润,旁边的凳子已被墨渍层层叠叠覆盖,上面放着几个一次性蛋糕盘,——他的调色盘。

图片图片

▲龙德信的绘画工具

一块木板和三根支架,好简单的画架。拐杖倚在一旁,昏暗的灯光下,龙德信坐在门口画画。3月份的春雨滴滴答答从房檐上滴下,他拿着画笔,时不时身躯微弯,轻揉着左腿膝盖处。

微信图片_20210420202247.jpg

▲龙德信坐在门口画画

只有小学文凭的他,是同村人眼里有名的“画痴”,63岁才开始自学绘画,11年间创作了600多幅作品。他通过一次次的模仿、观摩学习,逐渐掌握了国画、水彩、素描等绘画技巧,他也练字,还尝试作诗,没有经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他有时也会不自信,他笑着说:“我很感谢那些肯定我画作的人,是他们给了我自信要画下去,让我觉得自己要画更好才行。”

画抗疫作品,敬最可爱的人

“这是重庆市里残疾人艺术大赛二等奖的,还有美术馆的收藏证书……我还有作品送去澳门展览呢!”龙德信骄傲地翻出一张张奖状、证书。

图片

▲龙德信展示的获奖证书

“得奖之后比较有信心啦。”龙德信说。随着参展、获奖次数的增多,龙德信开始尝试更宏大的主题创作。

疫情爆发期间,龙德信居家隔离,每天守在电视前看新闻,关注疫情状况。看到那些冲锋一线的抗疫战士,龙德信十分感动:“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这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龙德信的邻居告诉记者,他在家播放抗疫纪录片,有好几次看着看着就流下了眼泪。记录是最好的铭记,他决定,把这一切画下来,致敬最可爱的人。

从2020年末至今,龙德信开始创作疫情相关画作,画了两幅长达6米的作品,大山里交通闭塞,出行不便,龙德信很多素材和灵感都是从电视中获得的,这些画里既有医院里出生的新生儿,又有重庆支援武汉的大巴车,也有在一线工作的白衣天使、警察等,将疫情期间的温情与团结生动地展现。

图片

▲龙德信的抗疫作品

龙德信说自己是用画笔尽了绵薄之力,希望能记录这个时代抗疫的精神,也为当下正在奋斗的人提供一点疗愈的力量。

忍刻骨疼痛,自学绘画十一载

因为房屋漏水,龙德信好几幅关于疫情的草图溅水作废。在绘画的道路上,困扰龙德信的不止是环境的难题,还有身体的疼痛。1963年,龙德信因公受伤致残,左腿膝盖骨粉碎,58年来只有拄着拐杖走路,腿时不时会隐隐作痛,雨季到来时,经常疼得半夜两三点睡不着。

图片

▲龙德信两个月来吃的药

他长期需要大把大把地吃药,两个月的空药盒能装上几大口袋。平常创作,他是坐在凳子上画,但是画幅尺寸较大时,他就不得不站着画,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左腿经常疼痛难忍,他只好把左腿抬起悬空“跪”在凳子上,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

龙德信最初学画的契机源于一个电视节目,2009年,他从央视《夕阳红》栏目中看到了老年人绘画的专题。“有一个姓潘的老头画得特别好,他能画,我觉得我也能画。”自那以后,龙德信就开始自学画画,一发而不可收。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说自己要自学画画,邻居嘲笑的也有,讥讽的也有,觉得他没有那个本事,也觉得画画又挣不到钱,反而还得花钱,不切实际。可是龙德信不信邪,他向附近学校的老师借画画的书,一点一点比着画,有时候为了画好一个眼睛要描摹十多遍。再后来,龙德信可以比着日历上的人物相片画了,动作、神态都画得惟妙惟肖。

起初的十年,龙德信经常省吃俭用,把钱省下来买画具。但他说他画画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钱。4月16日,龙德信来到北碚城区裱画,由于下雨,记者表示不用看画,龙德信连连摇头,表示一定要给记者看。他在车站里向记者展示长达6米的画作,这幅画需要3个人帮忙才能完全展开。

微信图片_20210420203250.jpg

▲龙德信在车站展示自己的画作

“轻点,轻点!不要用力扯。”龙德信着急地说。一旁的人问他这幅画多少钱,龙德信笑了笑说:“不卖,我要上交给国家。”在他的观念里,捐赠给美术馆就是上交给国家。目前,已有一部份画作捐赠到了重庆地区的美术馆,比如现收藏于重庆美术馆的“重庆家乡美”和北碚美术馆的“美丽中国”两幅画。

现在,龙德信已经是北碚区小有名气的画家,时常有村民、记者到他家拜访,欣赏他的画作,和他谈论最近的灵感、作品,老画家不时也为邻居作肖像画,在身边寻找灵感。

绘乡村变化,农民画家的彩色梦想

2021年1月2日,在北碚区文化馆三楼多功能展厅举办了“助力梦想,绽放幸福”农民画家龙德信个人作品展。11年,龙德信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作品展,让自己的画作更深一步地走出了乡村,被更多人看见。

“有灵感我就画!”,自学绘画的11年间,龙德信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创作,一件接着一件作品,因为眼前有太多的美好值得被记住,老画家甚至常常刚完成一幅画,就马上作出下一张草图。

图片

▲龙德信的乡村画作

而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村是龙德信最引以为傲的创作主题,女儿曾经想让他搬到北碚城区的家中一起生活,但龙德信割舍不下农村的清静、纯洁、美丽。老伴过世后,他还是留在五马村,在阴暗潮湿的小房子内创作不懈。

这些年,龙德信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关于农村之美。现在的农村画作与以往的相比,多了完整的蜿蜒公路、多了划过天际的飞机,和整齐停落在路边的轿车,而不变的是没有雾霾的蓝天、蓊蓊郁郁的山景,老画家的纸上理想世界也在与时俱进着。

龙德信说,他从来没有想要什么成就,但想要让更多人看到新农村的发展。小路修成大路、公交车的通行、公交系统的革新都是老画家亲身在时光中感受到的进步,“如今村里的路修好了,出门就能刷公交卡坐公交车,我买颜料方便多了。”他说。

几幅质朴的农村画作中,都有用漫画笔法描绘成的飞机航行在云层间,许多人感到疑惑,询问龙德信为什么优美的画风中要插入一架可爱得有些突兀的飞机呢?

龙德信回答,因为现实中就会看到飞机飞过农村的天空呀。希望让作品和现实生活更贴近些,老画家画纸上的世界也经常出现现代化的元素,电视里看见的高楼大厦和跑车等也成为了他创作的素材。

龙德信拿出了将近五十件作品,一幅一幅翻过去,告诉记者他的每幅画署名都是“农民画家龙德信”。农民是他引以为傲的身份,农村是他创作的动力、是他创作的根。

图片

▲龙德信的抗疫作品

有专家评论说:“龙德信老人的画是原生态的农民画,反映出包括他在内的广大农民画家、农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真实很质朴。”

当被问到打算画到什么时候时,龙德信笑了笑说:“学无止境,画到我画不动的那天。”

图片

(作者:王云贞 孙林悦)

总策划:刘丹凌

指导老师:刘丹凌  杨绍婷

联合出品:上游新闻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快点”网络文化工作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