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一位网友发帖称,新家自装修好之后每次去住都会睡不好,不是难以入睡就是早早醒来。本以为是“认床”,但在端午假期早上5点醒来时,非常明显感觉到客厅和卧室一直不停嗡嗡响,发现竟是来自楼上邻居的鱼缸水泵发出的低频噪音。6月12日,当事人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经过测试,虽然噪音不到40分贝,但振动频率接近100赫兹,令人难以忍受,而邻居移动鱼缸后声音就消失了。
相关专家介绍,低频噪声是频率在200赫兹以下的噪音,一般伴随着建筑结构的低频震动,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给人体带来危害,其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建议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健康风险。
新房每天嗡嗡响,竟源于邻居鱼缸水泵
田先生住在新疆伊犁,6月12日,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己去年年底装修好一套新房,然后一直在散味,偶尔也会去住一下,“可能有五六次,每次都非常难以入睡,或者早上醒得特别早,当时家人还说我是不是认床之类的,我也没在意。”
田先生装修好的新房。受访者供图
“端午节假期有一天早上5点又醒了,因为刚好比较安静,然后就能感觉到有点像低音炮那种低频声音,不停在震。然后我就发现这个声音是24小时的,白天有晚上也有。待在那个房子就感觉特别烦躁,特别难受,而且戴了耳塞也隔绝不了。甚至开着窗户,外面的噪音都比这个低频声音好受一些。”
田先生表示,自己随后排除了家里空调、冰箱等电器的问题,随后在网上咨询了一位专业自媒体博主,并在对方建议下用相关软件测试了这个噪音,发现声音只有40分贝,但是振动频率却达到98Hz(赫兹),最大的声音来自卧室与客厅之间的墙壁。“当时那位博主就告诉我,这个98Hz频段不是电梯就是水泵,而且很大可能是来自楼上。”
“因为我们这栋楼没有电梯,我就找到楼上邻居,发现他家里确实有一个鱼缸,但并不大只有1米多宽,而且他们表示没有听到任何噪音。”在田先生的要求下,邻居先是关闭了制氧泵,噪音并没有消失;随后关了水泵,噪音就消失了。
“当时我还害怕是自己的幻觉,还叫了物管,物管也说确实有噪音存在。邻居开始也不信,在我家听到噪音后,表示确实无法忍受,说自己10分钟都待不了。”
“还好邻居也比较通情达理,关闭了水泵,后来又把鱼缸移动了位置,噪音就再也没有出现。”田先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如果噪音来源找不到,我都准备卖房子了。”
专家:低频噪音来源广泛,排查难度很大
为何低频噪音如此难以确定来源?从事建筑研究的工程力学博士朱先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低频噪音一般是建筑内的设备震动通过混凝土结构传导,在室内转化成声波形式发射出来,由于声波比较长,所以衰减慢,传播距离非常远,在混凝土结构里面,100Hz的低频噪音能传播几十米。
田先生发帖。网页截图
“而且建筑内大多数的物业公用设备,比如水泵、风机、变压器等,以及多数的家用设备如空调外机、鱼缸泵、电冰箱、吸尘器等等发出的噪音以低频噪音为主。所以要排查低频噪音的源头,需要排查的距离和类型范围非常广。”
“新疆这位网友的经历,是比较常见的,虽然测试噪音只有40分贝,但频率是接近100Hz,这就是属于低频噪音(200Hz以下都是低频噪音),因为相同分贝的声音,低频噪音让人更加难以忍受,对人的影响会更大。”朱先生介绍,“尤其是对于很多声音敏感人群,很影响睡眠和精神状态,进而间接影响身体健康,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普通居民对低频噪音如何防护?朱先生表示,低频噪音的穿透性很强,往往花了很多代价做隔音效果差强人意,自己也看到很多因为无法忍受低频噪音亏本卖房子的例子。
朱先生建议,“最好能够找到源头做减震。如果实在是找不到源头的话,可以使用主动降噪耳机以及白噪音音箱或风扇产生的白噪音压一下。实在没招的话,也只有暂时离开,等解决之后再回来。”
医生:低频噪音的危害经常被低估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何亚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低频噪音对人体确实存在一定危害,尤其在耳鼻喉科门诊中,偶尔会遇到因长期暴露于低频噪音而出现症状的患者。例如,曾有患者因长期受空调外机或电梯机房的低频噪音困扰,出现持续性耳鸣、头晕、睡眠障碍等症状,甚至伴随焦虑情绪。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医生正在坐诊检查。西南医院供图
低频噪音虽然分贝不高,但由于其穿透力强且容易引起人体共振,可能导致内耳毛细胞慢性损伤,加重耳鸣或引发听力敏感。长期暴露可能引起听力阈值偏移,甚至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长期暴露于低频噪音下,还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研究表明,这可能增加15%-20%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
何亚介绍,低频噪音还会持续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升高皮质醇水平,引发焦虑、烦躁和情绪波动。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某些低频段(如50-100Hz)接近人体器官固有频率(如胸腔、腹部),可能引发共振,导致胸闷、振动感或不适等。
何亚表示,低频噪音的危害常被低估,但其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建议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健康风险。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
编辑:朱亮 责编:周尚斗,邹渝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
印度航空一航班收到炸弹威胁紧急返航 降落泰国机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3 14:01:01 -
李国庆公布离婚进展:财产分割已达成最终和解
上游新闻 2025-06-13 12:58:271图 -
河南获嘉县自来水管网漏水全县停水半个月?官方:系误读,将修订公告内容
上游新闻 2025-06-13 12:44:321图 -
浙江一公司老板在女厕安装摄像头被拘?当地派出所:是有人被拘留了
上游新闻 2025-06-13 12:35:471图 -
印度客机坠毁,幸存者11A座位有何特别?
上游新闻综合 2025-06-13 12:23:023图 -
近130万份试卷这样打分!直击重庆高考评卷场
上游新闻 2025-06-13 12:12:288图 -
“北大未名湖湖水”“清华校河河水”现网络交易平台 校方回应
@新华社 2025-06-13 12:04:20 -
空袭、暗杀、摧毁.....伊朗的至暗一夜
上游新闻综合 2025-06-13 11:22:205图 -
广州: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并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
财联社 2025-06-13 11:18:30 -
波音客机,近年已至少出现在五场致命空难中
上游新闻综合 2025-06-13 10:30:061图 -
伊媒:伊朗革命卫队司令被以色列暗杀
新华社 2025-06-13 09:47:00 -
美国法官裁定特朗普必须交还加州国民警卫队指挥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3 09: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