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维森特:在中国踢球14年,饮食、语言、足球风格……他适应了一切
↑这是维森特(前右)在指挥队员进行角球战术训练。(摄于2018年5月8日) 新华社记者马锴摄
博格达峰下,午后的阳光铺满红山体育场的草坪。
“往回倒!传球!”若只听声音,很难想到这话是出自场边那个皮肤黝黑的巴西大个子。
他叫维森特·德·保罗·内托,对中国人来说,这名字有点拗口。因此,熟悉的人都叫他老维。
老维听得懂中文,还会讲几句武汉话。
14年前,拿到巴西圣保罗区级联赛金靴的维森特,应邀来到武汉,成为中国足坛的一名外援。
远赴东方是不小的挑战。武汉辛辣的饮食一度令他难以下咽,只得在每天训练后自己下厨。
“饮食、语言、包括足球风格,作为一名职业球员,你得适应任何事。”维森特说。
武汉、西安、上海……在不同的城市效力过不同的球队后,维森特渐渐有了“中国胃”,能从容应对风格迥异的南北饮食,还总带着新来的外援下馆子。
“当时想最多会在中国踢一两年,没想到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维森特说,也不记得什么时候起,俱乐部就不再配翻译给他。
许多年后,他翻出和球队教练们围坐在麻将桌前“切磋”的照片,还会不禁笑出声来。
他是武汉球迷心中的英雄,在那个足坛动荡的时代,球风扎实的他帮助武汉两度冲超,并赢得2005年中超杯冠军。
直到现在,每逢维森特随队赴武汉打客场比赛,江城人都毫不吝惜掌声。
在维森特职业生涯里,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前场,不是站桩策应,就是冲锋突击,但有人改变了他在场上的角色。
“有天训练时,布拉泽维奇(时任上海申花主帅)对我喊道‘嘿!你可以去试试中后卫。’”当时的申花后防战力紧缺,身高1米9的维森特成了后防中坚,“这经历很棒,还延长了我的职业生涯。”
近年来,中国足坛被注入空前的巨额资本。一时间大牌云集,巴西低级联赛金靴的头衔早已无法达到多数投资人选择外援的标准,也无法满足球迷对球星的期待。
好在有球队更看重“性价比”,维森特在中国还有球踢。2014年,他随中甲湖北华凯尔队迁至新疆,这也是新疆历史上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
和维森特的家乡一样,这里的人同样热爱足球。
在乌鲁木齐,这个曾创下乙级联赛现场观赛人数纪录的城市,维森特和队友们全力捍卫着主场的尊严。
“没人相信新疆能击败恒大,但我们做到了。”维森特骄傲地说。2015年的一场足协杯赛中,维森特攻入头球,帮助新疆2:1淘汰风头盛极一时的广州恒大。
对手几乎全替补出战自然是获胜因素之一,但对维森特和队友而言,面对“巨人”时的勇敢与团结让胜利的喜悦更深刻。
年岁渐长,经验与思考取代冲击与对抗,成为维森特对球队最主要的贡献。
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踢过不同位置的维森特总会在场上教年轻球员站位、跑位。
“我们有3、4名年轻人有潜力去中超,但在身体和技术之外,他们还得更能读懂比赛。”
南小亨、阿不都海米提等小队友先后转会到中超球队,对他们来说,“叔叔辈”的维森特亦师亦友。
而老维也对他们信心满满,“阿不都海米提未来会进入国家队,并在正式比赛中出场。”
与诸多大牌在镁光灯下的“匆匆来去”相比,维森特就像在跑一场只有自己的马拉松,14个赛季,342场比赛——这是老维在中国职业足坛外援史上留下的数字,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中国足坛刻下一道道印记。
去年秋天,维森特在比赛中左脚跟腱断裂。球队为他在乌鲁木齐主场举办了退役仪式,38岁的他拖着伤腿从轮椅上跳下,笑着与身边人拥抱。看台上不少“铁粉”的泪在眼眶里打转。
因伤提前挂靴后,维森特留在新疆天山雪豹任助理教练。按照主教练的安排,在训练场上摆放障碍、教球员跑位、掐表、吹哨、递水或毛巾。
“作为教练,我只是初学者,重要的是从每堂训练课中学习东西,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
老维的中国足球路远没有到画句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