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王开云:79岁独居老人热心做善事

两江新区官网2018-06-22 19:23

2012年,重庆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2013年,第四届重庆市道德模范

王开云是个有意思的人。马上就要步入耄耋之年的她,微信玩得很溜,经常发语音跟人聊天;闲暇时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某个咖啡馆,当然那里咖啡免费并且有一群朋友可以摆龙门阵;明明可以在儿子或者女儿家安享晚年,却自愿跑到民心佳园独居,长期为社区7位空巢老人和1户残疾家庭提供帮助!

受父亲感染从小就乐于助人

王开云的手中有一份特殊的通讯录,上面记载了民心佳园社区所有独居老人的联系方式。

民心佳园的很多人都有王开云的手机号,谁家的娃儿今天没人带了,或者哪位老人身体不好没法做饭,给她打个电话一准儿办到。她还利用自己的关系申请到四个爱心公募,分给了社区的几位独居老人,却唯独没有给自己留一份。“人一定要做善事。”这就是王开云的人生信条。

王开云出生于1939年,当时她的父亲已经50岁了,所以有关父亲的很多故事,都是听别人讲起。

抗战时期的中国可谓是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食不果腹。那时,有些恶商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但也有很多商人广做慈善,支援抗日。王开云的父亲,就属于后者。

除了经常接济穷人,赠送衣服食物,王开云的父亲还专门建造了一家私人电厂,建成后所有盈利全部用来捐助乡里,“桥断了就拿去修桥,路坏了就拿去修路,反正这家电厂赚来的钱从来没有拿回家过。”王开云的母亲曾这样对女儿说。

和当时的很多爱国商人一样,王开云的父亲也积极支援抗日,长期资助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事业,并且听从一位高级将领的建议,自愿散掉家产,将全部田地分给了农民。

“你晓得你老汉做了多少好事不?他做的好事一辈子都讲不完!”尽管当时还很年幼,但耳濡目染之下,父亲的形象和事迹仍然在王开云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人一定要做善事”成为了王开云心中坚定的信念。

王开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61年的冬天,当时仍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王开云在嘉陵江边看到了一个婴儿,身上只有一张纸条,写着婴儿的出生年月日。

这个孩子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王开云,在那个食物和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大概也只有王开云这类人会义无反顾的将路边捡到的婴儿抱回家,并将他抚养长大。当时,王开云已经有了两个孩子,都只有一两岁大,加上这个婴儿,吃穿用度顿时紧张起来。但在王开云的悉心照料下,这个孩子后来顺利考上四川大学,成为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放弃坝坝舞维持公交站秩序

王婆婆有三个孩子,大女儿都60岁了。按照常理,她应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但王婆婆不肯,“我身体还硬朗,自己能够照顾自己。”2011年,王婆婆搬到了民心佳园,成为了这里第一批入住的居民。她在这里做的第一件善事,就是维持公交车站的排队秩序。

原来,民心佳园刚刚交房的时候,周围的交通设施还没有完善,只有825和835两路公交车,出租车也很少,因此公交车站总是挤满了人。每当有一辆公交车来了以后,所有人都推推搡搡,拼命往上挤,现场总是一片混乱。

而民心佳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区,里面住了大量老人和残疾人,每次这些人都很难挤上公交车。王婆婆看不下去了,“大不了就不跳了,也要让大家都排队上车。”以往,王婆婆每天早上6点都要坐公交车去花卉园跳坝坝舞,但是看到公交车实在太拥挤,干脆就站出来维持秩序。

“同志们,大家都是来自重庆各个地方的,你们这样挤来挤去,老人小孩都挤不上,大家还是排起队走啊。”也许是大家都厌倦了拥挤不堪的公交车站,王婆婆的呼声得到了大家一致响应,纷纷自觉排队上车。

为了让大家养成排队上车的习惯,王婆婆每天早上都要来公交车站,指挥大家排队,如果有人想插队,一定会被王婆婆揪出来,碰到行动不便的老人,王婆婆也会主动上去搀扶。

经过整整6个月的督促,民心佳园的住户都养成了排队上公交车的习惯,王婆婆也终于放心地去跳舞了。几年过去了,民心佳园的所有公交站点仍然保持着排队上车的好习惯。

爱管闲事的“闲人”王婆婆

王婆婆不仅经常做善事,也喜欢管闲事。看到别人乱扔垃圾,她要去管;看到别人家养的小狗随地大小便,她也要管;看到有人在小区里面偷东西,她仍然要管。因为闲事管得太多,在民心佳园,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闲人”王婆婆。

“我才入住的时候,小区的草坪已经被踏成了平地,而且到处都是狗屎。”居民胡阿姨说,搬进新家本来是件高兴事,可是看到这样的环境,实在高兴不起来。

这时候,王婆婆又站出来“管闲事”了。她一到了晚上就在小区里面到处溜达,特别留心那些遛狗的居民,一旦发现有小狗排便,立马拿出准备好的报纸:“来,同志,把这个处理一下。”碰到好说话的居民还好,如果碰到态度恶劣的居民,还要吵架:“老太婆,不要多管闲事,跟你又没关系。”王婆婆很较真,“这是我们共同的小区,怎么叫跟我没关系呢?”随着两人的争执不下,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大家纷纷指责这个居民纵容宠物破坏环境,这人才灰溜溜地将狗屎处理好走掉。

这么大的社区,有几百上千户人家养了狗,王婆婆就像当初监督公交车站秩序一样,天天盯着这些遛狗的居民。慢慢的,他们出门都习惯了自带报纸,小区的环境也越来越整洁干净。

有一段时间,民心家园附近来了一个流浪汉,似乎有些精神障碍,衣衫褴褛,经常沿街翻垃圾箱找吃的。王婆婆每次见到了都要给流浪汉买一些吃的,时间长了,连早点铺的老板娘都来打趣:“婆婆你好有钱哦。” “买点吃的又花不了好多钱!”王婆婆依然我行我素,不仅给他买吃的,还送他一身衣服,最后又托派出所设法联系到他的家人,把他送回了老家。

将“做善事”传递下去

有一次,王婆婆去社区里面办事,无意中了解到一位独居老人的情况。这位老人叫汤显名,刚搬来民心佳园不久,双目失明,无儿无女,经济上也很拮据。“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商量怎么照顾这位老人,我听到以后就主动跟他们说,我去。”

从此以后,王婆婆经常帮汤显名买菜、端饭,还牵着他去理发。小区里面开始流传一些风言风语,但王婆婆身正不怕影子斜:“别个眼睛看不到的嘛!我不帮忙的话,别个怎么生活?”

后来,有记者采访汤显名,王婆婆特意抱了一个西瓜去招待客人,这也是她第一次进入汤显名的家。“我去找菜刀切西瓜,完全没想到他家里压根就没有菜刀,甚至连锅碗瓢盆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没有,这哪里得行,哪里像家的样子?”王婆婆把自己家的一口新锅给了汤显名,自己还是用之前那一口旧锅,然后又去买了很多生活必需品,看到他家的窗帘破烂不堪,又帮忙买了个新的窗帘。

王婆婆成为了民心佳园社区的第一位主动报名的志愿者。7年来,她积极参加环境保护宣传、家庭用电安全宣传、文明乘车、“梦想驿站”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3千余小时。

2015年,民心佳园启动重庆市首个专门针对独居老人的志愿服务项目,王婆婆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志愿队的队长,经常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打扫卫生、洗被子、买菜做饭、陪护就医,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婆婆帮助的所有老人中,只有一位老人年纪比王婆婆大。王婆婆本该跟他们一样,享受社区提供的志愿服务,但她却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当中来,为那些年纪比她还要小一些的老人服务。“我心态很平和,也没什么不平衡的。反正我该做就去做,哪个喊到我,我就去做。”王婆婆长期为社区7位独居老人和1户残疾家庭提供帮助。

更加难得可贵的是,受父亲影响乐于助人的王婆婆,将“人一定要做善事”的理念继续传递了下去。“我经常跟孩子们说,我们都要感谢党,感谢这个社会,旧社会的政府根本不会管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所以我们自己条件好了之后,一定要去帮助别人,要去帮助那些条件不如我们的人。”王婆婆每月的退休工资为2000元左右,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其余的钱全部用来资助社区内其他困难群众和独居老人。在王婆婆的感召下,她的家人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她的三个子女纷纷为社区困难群众捐赠被子、衣服、鞋帽、食品等物资。她的二儿子杨丽敏利用空闲时间定期为独居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服务,风雨无阻。她的孙子杨新昊则每周为独居老人提供一次义务劳动。

(记者 赵鹏)

责编龚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