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地联动问策长江经济带丨贵州:把绿水青山变成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03-06 17:10:10 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核心提示:

两岸青山相对,一江碧水东流。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次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把脉定向。如今,古今交融的长江,正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再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2022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上游新闻、江苏现代快报+、上海澎湃新闻、浙江天目新闻、安徽大皖新闻、湖北极目新闻、贵州天眼新闻等七地主流媒体联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问策长江经济带,呼吁联动发展,共建“长江创新联合体”。

全国人大代表孟平红:

立足优势,提升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硬核”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孟平红

贵州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孟平红认为,以蔬菜产业为例,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山地资源禀赋,念好“山字经”,走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贵州省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三大优势,第一是立体气候优势,二是生态环境优势,三是种质资源优势。”孟平红说,贵州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贵州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十分明显。低海拔区有“天然温室”的温暖气候优势,适宜发展冬春喜温蔬菜供应春淡季市场;高海拔区有“天然空调”的凉爽气候优势,适宜发展夏秋喜凉蔬菜供应热区城市;中海拔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周年都适宜发展保供蔬菜和精细菜。

利用不同的气候优势,瞄准全国蔬菜淡季市场,贵州省农科院研究出了冬春喜温果菜、春夏喜凉蔬菜、夏秋喜凉蔬菜、秋冬喜温蔬菜的贵州错季蔬菜栽培技术“四部曲”,并研发出适宜不同生态区一年多茬的蔬菜“321”高效种植模式,可以大力发展多类型的错季蔬菜供应不同时段不同市场,错季蔬菜就是贵州的特色和优势,具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

目前,贵州已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的冬春蔬菜优势区和夏秋蔬菜优势区。贵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1%以上,降水充沛,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以上,“三废”污染少,病虫害相对轻,农药施用量少,“好山好水出好菜”,贵州省蔬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最适合发展绿色及有机农产品的地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适宜大规模开展生态化栽培。

作为农业科技者,孟平红表示,由于贵州地形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贵州区域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等资源非常丰富,可产业化开发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

扛起生态担当,巩固绿色安全屏障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

贵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其中一环,生态、经济等方面与长江息息相关。而岩博村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其蒸蒸日上的发展,也一直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看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岩博村才有机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而在贵州,因生态而发展的村落还有很多,大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贵州作为长江上游唯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们既是责任人,也是受益人,有义务、有责任扛起这份生态担当,保护这片区域的‘绿色血液’,巩固这块绿色安全屏障。”余留芬表示,近年来,贵州因地制宜发展环境生态友好型产业,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路径逐渐明朗。只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贵州就一定能用生态“绿色”描绘发展“底色”,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新路上收获全新成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颖 冷赛楠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