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泸县地震⑤丨震区安置点里为何出现了150只气球?这个答案有点暖!
09-17 19:41:54 来源:上游新闻

在位于四川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校的地震灾后安置点,随处可见一只只漂亮的气球,白底绘有鲜红色花朵。有小朋友们开心地抱着玩耍,大人有时也会好奇地拿在手里抛两下。这样的气球,点缀在泸县最大的“9.16地震”灾区安置点内,共有约150只。

这些气球来自“青青儿童乐园”,一个特殊时期特有的“儿童乐园”。9月17日,地震后的第二天早上,经过一天紧张筹备的乐园正式开放。

QQ图片20210917212824.jpg

孩子和老人灾后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上午,在帐篷搭建起的“青青儿童乐园”里,已聚集了20多个孩子,正在跟志愿者们做游戏。来自成都公益组织“和谐新家园”的志愿者叶德金带来了画笔和玩具,从重庆江津区赶来的“创启公益”志愿者江成均为孩子们带来了跳棋和水果,他们至少要在这里待三天以上,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陪孩子们玩耍。

“他们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有效的陪伴。”叶德金说,在大灾后,老人和儿童是关爱的重点群体。

泸州地震受灾区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不在身边,家里老人也缺乏正确的灾后应对知识。作为有丰富经验的志愿者,他们一边陪孩子们玩游戏,确保他们不乱跑,防止安全隐患,一边对受到惊吓,有应激行为的孩子给予疏导,安抚情绪;同时,向他们灌输防灾减灾意识,教授在危急时刻如何避难、自救。

江成均带来了150个气球,点缀在蓝色的安置房帐篷之间。在特殊时期,这样简单的装饰,顿时给安置点增添了生气。气球上的一朵朵花,绽放在孩子们当中,映衬着他们的笑脸。

志愿者们还引导孩子们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在气球上。“我想你了。”一个孩子将对在深圳打工、无法赶回的妈妈的思念写在气球上。有的孩子写下:“加油,泸州。”“不怕,豆豆(自己的名字)”……针对这些气球上的文字,志愿者们也开展了相应的心理辅导。

在“青青儿童乐园”的志愿者中,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有幼教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有公益组织的社会工作者,他们提供的都是无偿服务。

5岁弟弟学会了敬礼:“兵哥哥教我的!”

在安置点里,5岁多的福集镇小朋友张润科学会了敬军礼,逢人就笑眯眯地抬起右手。“谁教你敬礼的呀?”妈妈刘光美笑着问。

“兵哥哥教我的!”张润科一边说着,一边往帐篷外面指。

一对武警战士列队从帐篷外走过。刘光美说,从16日中午住进安置房后,孩子就一直好奇地看着赶来赈灾的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们,他们的敬礼,很快就印在了孩子脑海里。

刘光美的文化程度不高,把两个儿子都送进了“青青儿童乐园”。在里面,他们和同样安置点的135个孩子一起愉快地玩耍。

据了解,青青儿童乐园是是专为灾区儿童建立的儿童乐园,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有志愿者陪同的友好空间,同时孩子们在专业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体验式游戏活动,丰富灾区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们尽快走出灾害下的阴霾。

“青青儿童乐园”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聚集了各地多家民间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当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们会有组织地召集当地志愿者,以最快速度搭建起安全的“乐园”,并开展救助活动。全国6个省已建起了25个“青青儿童安全屋”,12年间,累计服务儿童7万多人次,参与的志愿者超过一万人。

上游新闻者 纪文伶 石亨 部分图片由志愿者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