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问答|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外汇市场为何应声而动?
中国人民银行8月3日发布公告称,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尽管央行表示,此次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是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并非外汇与资本管制,但外汇市场对此反应敏感,离岸人民币汇率自通知下发之后迅速拉升。
目的何在?低成本干预外汇投机行为
8月3日16时欧美交易时段开启后,外汇市场突然涌现一波人民币大额买盘,令境内外人民币汇率迅速扭转此前跌势,出现逾300个基点的反弹,一举摆脱此前持续刷新年内低点的颓势。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收复6.83关口,报6.8290,上涨527个基点。
对此,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升温,远期购汇合约需求上升,6月份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规模为337.5亿美元,是8·11汇改以来的新高。7月份数据目前还没有公布,但预计会更高。“重新征收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增加了外汇投机的成本,对监管层而言,是直接消耗外储干预外更低成本的选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谢峰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他认为,这一政策调整释放出稳定汇率的信号,上调商业银行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抬升企业远期购汇成本,有效遏制人民币贬值预期。
效果如何?精准打击释放强烈威慑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国际对冲基金认为,当前人民币补跌需求已被很大程度释放,未来下跌空间变得极其有限。
对冲基金BMO Capital Markets策略分析师Aaron Kohli表示,只要人民币不脱离美元走势出现异常大幅下跌,或中国资本跨境流动出现一边倒流出迹象,近期央行直接出手干预汇率的可能性不高,但不排除会针对某些投机行为进行精准打击,遏制投机沽空人民币氛围持续扩散。中国央行突然调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恰恰是精准打击之举,对海外投机资本利用远期期权产品开展波动性套利交易沽空人民币构成极强的威慑力。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补跌行情已经接近尾声,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两大新趋势,一是保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基本稳定,二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将取决于美元指数涨跌表现。
新闻回顾
中国央行首次启用外汇风险准备金工具,是在2015年8月31日。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此次调整之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一些投机行为开始伺机而动。
2015年8月31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5年10月15日起,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冻结期1年,利率为0%。
据当时测算,2015年7月份的银行远期售汇签约额为1,951亿元人民币(318.93亿美元),按20%的风险准备金率计算,金融机构应缴存390亿元人民币,一年下来则应缴存4680亿元人民币。
外汇风险准备金给银行带来了成本压力,客观上也提升了企业的购汇成本。对于投机者来说,套利空间被压缩,一时的投机冲动也重回平静。
到了2017年,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消散,转入升值轨道,2017年9月11日,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至0,管理政策回归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