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游评论 > 正文
上游评论:文具盲盒“赌局”,请放过孩子们
09-03 11:51:33 来源:上游新闻

又是一年开学季,文具再次成为学生们重要选择。

9月2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种名为“文具盲盒”的用品成为当下学生们的新宠。

文具套上一个盒子,令盒内文具充满不确定性及神秘感。为了这种“神秘感”突显,不少“文具盲盒”上会印上“打开有惊喜”“内含隐藏款”等字眼。

伴随着一次次开启,也勾起了好奇的欲望。它可能是平常之物,也可能是“稀有品”。在失落与“值了”之间,“盲盒文具”备受中小学生的青睐。

不确定性,无疑是最大的卖点。从商业模式上看,“文具盲盒”是个好生意。“文具盲盒”热销背后的商业模式,重点是在“文具”还是在“盲盒”?仅从售价高于普通文具看来,答案明显在后者。

每一次开启,伴随着每一场意外。有惊喜,也必有失落,在悲与喜之间,“文具盲盒”热销背后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一场人性的撩动,也是一场赌博。

初识,孩子们可能因为包装、色彩,身陷却源于博弈,更可引申至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

为什么赌能令人无法自拔?心理学调查可以证明,胜利会给人带来惊喜,惊喜会令人的大脑加速分泌,从而感到快乐。而失败会给人带来失落,人性总会趋利避害,必将选择并期待下一次的更好,于是,周而复始,难以自拔。若不停止,恐难逃离。

未成年人自控力毕竟不如成年人,在这场商业魔法背后,一些成年人都无法自拔,我们又该如何去苛求孩子严于律己。

另外,文具是教育的产物,“文具盲盒”究竟是想给孩子们传递怎样的价值取向?精美?不确定性?博弈?攀比?还是用来学习。

社会、学校及家庭想要的,与“文具盲盒”所传递的价值明显相悖。因此,此类商业模式必须远离孩子。

但很遗憾,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去限制盲盒这种营销手段走向孩子,那么监管部门、学校是否应该介入其中,传递应有的理念。

或许会有学生或家长对此会产生质疑:自古文玩有很多,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口诛笔伐?这不过是一场游戏,一个好看的文具而已。

如果家长看重孩子的分数,相比于分数,这只是一段时期总结的产物,但金钱观、消费观、“成由勤俭破由奢”等理念,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选择在家庭,体现在孩子,社会将买单,孰重孰轻,其言自明。

上游新闻 贾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