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法大学两年一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评选活动中,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东频频上榜,连续四届获得该称号,另有一次获得“提名奖”,今年又再次入围。
据了解,他将思政课讲得妙趣横生,他的思政课堂场场爆满,是同学们心中当之无愧的“男神”,被学生称作“东哥”。他把“有意义”思政课讲得“有意思”;再让“有意思”的课变得“更有意义”。
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梳理黄东简历发现,他集各种荣誉于一身:“宝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黄东读了很多书,年轻时的志愿竟然是“横扫图书馆”。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课程,守正用奇 润物无声
黄东老师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历史类教学,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评析》和《中华史通论》三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有明确教学要求的思政课,重在政治论断的历史论证;《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评析》则是以人物为核心强调时代与人的历史感;《中国史通论》是以名著为依托,通过问答形式进行通史讲授。以讲述风格而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正,《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评析》为奇,前者庄严,后者轻松。《中华史通论》则类师生问答,注重问题解决,强调对中华史的通贯解读。
黄东非常注重对讲课风格的打造,特别强调讲课氛围,注重讲述逻辑,往往采取“故事导入、提炼问题、理论分析和情感升华”的手法。在趣味性和理论性上达到很好的结合,极大地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每堂课往往喜欢用欧·亨利式的结尾,让人听来余味无穷。他能得到学生喜爱和认可也是自然而然。
在此,摘抄去年疫情期间,几名同学的课程留言以为证明。
一学生称:“对东哥可谓是久仰大名,欧气(运气,记者注)选上了这个学期的课,遗憾疫情影响,并没有实现线下见面的愿望,但东哥的课堂魅力依旧不减!黄东老师不仅仅是在讲历史,更像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活!一个学期的学习,受益匪浅!谢谢东哥!”
一匿名学生表示:选到黄东老师的课,就是一整年的欧气加持了,嘻嘻嘻嘻……老师讲课真的很有意思,考察历史的角度多样,对客观事实的讲述实事求是,语言风趣又精辟!印象最深刻的是听老师讲到“后浪”的部分,讲得好燃!让我明白了不管是什么“浪”都是要奔跑要去“浪”的。
谈历史,永远不会过时
黄东觉得,讲历史学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历史是一个很高级的学问,所有人都有用。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讲,它的价值可能还要更加突出一些。在思政课体系下讲历史更是别有意涵。他在中国政法大学《法言微语会客厅》中谈到,历史对于国家认同、对于文化认同、对于民族的认同,这对于年轻的同学们非常重要。 其次,历史的思维、历史的意识,对于学生总体的综合性思维,包括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人说学历史的通常都比较通达,在未来竞争当中,内心的安放、安定很重要,历史学能让你更加看透这个时空,看透现象的各种复杂性,去抓住本质,“我觉得这个是历史学这种功能性的一种体现”。
另外,前人经历过很多,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前人的悲欢离合,前人的种种探索,他的成功失败会提供现代人一些经验性的东西,或者是方法论意蕴的,或者完全是情感的投射、感怀的。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历史学不会过时,同时也说明为什么青年学生非常热爱历史,尤其是在00后、90后成长起来以后,“从个人和现代社会来讲,他会更加理性,更加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这个社会是一个赋能的社会。那赋能的这个社会,你从哪儿去寻找‘能’呢,去找能耐、能量、能力呢?历史学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资源。”
▲黄东多次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称号。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读书,“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黄东读了很多书,年轻时的志愿竟然是“横扫图书馆”,曾长期窝在国家图书馆自修。对他影响的书很多,所以很难说哪本书的影响最大,但如果从历史的学习来讲,他觉得是《资治通鉴》和《史记》。
对于如何选择阅读书籍以及如何读书的问题,黄东认为,读书要讲究循序渐进,学术经典和通俗读物都各有优势,可以混合着读。但不要贪图便宜,人一辈子应该读几本“硬书”,这样才能撑起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始终想想,如果去一个孤岛,只能带一本书的话,那这本书是什么?至于读书的方法,其实《朱子读书法》就说得很清楚,可以借鉴。黄东主张将“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结合起来,书本知识的汲取与社会生活的磨练不可偏废,可以互相参照印证。
谈未来,此心不乱 未来可期
2020年,黄东在“《未来可期》毕业季演讲——毕业后你必须知道这些”的视频节目中,分享了他自己的一则“此心不乱 未来可期”的故事:2003年非典疫情袭来,他刚参加完博士考试,其一位同学有疑似感染的状况,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要按天去汇报感受的,他形容那个时候“悟出来”的道理,是“活着吧!且玩吧!”
黄东说,那个时候,他的生活方式节奏被打乱了,在这种过程当中他发现,可以在这个时间内看书、看电视剧,还张罗着游戏等等,美其名曰“一心五用”。但是疫情过去以后,他的生活方式这种节奏仍然在延续,结果难免蹉跎荒废,换言之,此心已乱。
新冠肺炎疫情来了,面对冲击,黄东却过得淡定从容,最关键的就是“此心不乱”。因为知道了自己的立身之本,知道了生活的价值,知道了实事求是,知道了“人需事上磨,方能立得住”的真义。他说,“端午节不断收到各种祝福短信,祝福的一个共性话语是‘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对此,黄东体悟:能不能把这种祝福当成生活的原则来实现它呢?去过精神与实践合一的生活,去追求每时每刻的幸福感。
“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但实在讲,我们就在历史的洪流当中,我们不在川上,我们正在水中,滔滔流水,急急流年。”黄东说,不管外来的变化如何,只要做到此心不乱,那才能够有一个立足和成长的所在。一个中年人尚且说“此心不乱,未来可期”,何况年轻人呢?!所以相信自己,“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上游新闻记者 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