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被“晚睡强迫症”困扰了吗?请远离这种自虐式的“慢性自杀”!
“xx因熬夜猝死”类的新闻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睡眠的重要性,也深知熬夜的危害,但即便如此,“夜猫子”依然存在。
他们常常抱怨控制不住自己,无论白天怎样发誓不再熬夜,一到晚上就身不由己,熬到双眼干涩、目光迷离才上床,在床上又忍不住刷手机、发微信、玩游戏、想杂事……次日起床费劲,头昏脑涨,又信誓旦旦不再熬夜……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可能很多人会这样认为:我就偶尔几天晚睡,没什么的。但其实熬夜不分长短,短期的熬夜也可能引发严重事故,比如疲劳驾驶造成的车祸,甚至连美国挑战者号发射失败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事故调查都提示与当时工作人员工作连轴转,睡眠严重不足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有关。
失眠的人是想睡睡不着,而“晚睡强迫症”的人是拖着自己不睡,这样的心理我们不妨来剖析一下,弄清楚“晚睡强迫症”的“心魔”。
过高的心理期望
认为睡眠就是浪费时间,对睡眠有一种莫名的罪恶感,通过压缩睡眠时间来延长寿命,以期做更多的事情。
不良的心理暗示
认为白天人多事杂,没有灵感,只有夜深人静才能专心致志,灵感迸发。
对白天的救赎心理
因为白天做事拖拉,临睡前才迫不得已加快行动,以期补偿白天所失,有人又称之为“晚睡拖延症”。
享受临时抱佛脚的成就感
在最后一刻完成工作会令人感到如释重负,沾沾自喜,反而加重之后的拖延程度。
可能有睡眠节律障碍
有些人晚上不困、早上难醒、白天犯困,需要到睡眠门诊排除一下“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这也是一种病,多见于青少年,患病率约3.3%~16.0%。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不足,造成早上难以觉醒,白天嗜睡。
家族遗传、生活习惯或职业特点使然
晚睡或熬夜往往有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遗传、家庭环境、生活方式有关,当然总上夜班或“三班倒”的工作也会使人睡眠节律紊乱,人与人之间还会互相影响。
战胜这些心魔的法宝就是“行动起来,抓住白天!”
每天提前做好积极的规划,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做事效率。还要和家人、同事或朋友达成共识,互相督促,形成良性循环,远离这种自虐式的“慢性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