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中学鼎山文学社重启,老作家许大立重回校园续前缘
12月7日,长江之滨的江津,雨湿天阴。江津中学四教楼阶梯教室却温暖如春,一场校园文学盛事在此举行。当天,在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支持下,该校学生社团鼎山文学社重启揭牌。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许大立应邀出任鼎山文学社总顾问,专程赶来祝贺的他,不但带来了散文集《最是那时光》等多部个人作品作为贺礼,而且结合几十年创作实践经验,与该校数百位爱好文学的师生就文学与写作进行了畅谈。
许大立畅谈文学与写作。
“鼎山文学社是江津中学老牌学生社团,最早发起于1984年。40年过去了,在新时代的今天得以重启,特别有意义。”许大立告诉记者,他与江津中学渊源匪浅,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曾任教于该校7年。当时,热爱文学的他不但在教书之余大量读书写作,而且身体力行地在学校影响了一批文学少年。他所教过的学生中,许多已成长为我市文学界、新闻界的中坚力量。“文学滋养心灵,文学社重启让文学传统得以接续。”他说。
江津中学党委书记张跃国致辞。
“对于中学生来说,热爱文学会为成长带来正向力量。”江津中学党委书记张跃国说,重启文学社为学生们交流文学提供了平台,校园里不只有数理化,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学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这过程中陶冶情操,“许老师曾是我们学校老师,感谢他带着文学回来再续校友情缘。”
既是前辈,也是校友,许大立的到来拉满了文学社师生的期待。以当年在江津中学的创作经历为基础,他带来的专题讲座更是干货多多。如同一堂“文学大师课”,现场精彩不断,师生们纷纷表示如沐春风,颇有收获。
“写作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的重要方式,具有鲜明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时代性。”讲座中,许大立从写作的三大特性入手,分享了自己对于写作的理解。在他看来,通过写作,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传递信息、观点和情感,这种传递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写作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人们可以借此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塑造人格;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写作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记录,不同时代的独特文化背景、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都能在写作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体现。
许大立为文学社同学赠书。
许大立表示,作家的文学创作和校园写作课区别很大,中学文学社的初衷在于培育文学少年、培养未来的作家。他回忆道,自己曾是理科生,数理化成绩很好,因为种种原因他考入了川音,成了艺术生,“在川音读书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我感受到强烈的心灵悸动,萌生了作家梦。”他说,是舒伯特的名言“巨大的痛苦强烈地吞噬着我的心,我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让他感到有千言万语需要倾诉,“我暗下决心,要做作家。”
“江津中学是我的文学创作起步之地。”因为种种机缘来到江津中学教书后,许大立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乡愁》,文学的大门就此向他敞开。短短几年,他发表了报告文学《一曲深情的歌》、中篇小说《听歌人传奇》等作品,斩获两个四川文学奖;还发表了体育系列小说《生命之门》,以及《看台上那双眼睛》《凝固的一秒》《球星穿越地道》《长江不是密西西比河》等小说;并被峨眉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等邀请创作、改编电影剧本;他以川音钢琴教师杨汉果为原型完成的小说《琴痴》,得到重庆市音协会刊转载……
“这些作品都有强烈的时代性文学性和人文关怀。身边的人物和故事,都是文学创作的基本素材。”他说,文学中的时代性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从古到今,中外文坛,大师巨匠,只有写所在的时代,所面对的时代,才有成就和影响力。我从一个理科生转变为艺术生,再成长为作家,也是多种偶然性共同成就的时代必然。当然,要想写出好东西,离不开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文学之路可能崎岖,但坚定地走下去,就能看到好风景。”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