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雨 > 正文
上游•互动丨头条大赛(第8季)丨平凡生活怎样表现家国情怀? ——浅析当下爱国主义电影的叙事视角 - 姚溪、向天渊
10-19 10:30:00 来源:重庆晚报 姚溪、向天渊

微信图片_20201009093949.png

16030221452141.jpg

平凡生活怎样表现家国情怀?

——浅析当下爱国主义电影的叙事视角

姚溪 向天渊

十一黄金周期间,电影票房迎来疫情后的首个小高峰,正在上映的《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简称《家乡》),获得“国庆献礼片”的称号。《夺冠》讲述中国女排几代人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家乡》通过五个故事,聚焦农村,表现扶贫致富、民族融合、直播带货等热门主题,反映老百姓从苦日子到好日子的奋斗历程。而一年前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简称《祖国》),同样以单元剧形式讲述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精彩瞬间。几部影片都有不俗的市场表现,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就以《祖国》《家乡》《夺冠》为例,从叙事视角层面,简要考察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是怎样通过平凡生活去表现家国情怀的。

第一,个人视角体察时代变迁。《祖国》《家乡》都以单元剧的方式结构影片,借助个人视角打量时代变迁。于是,“祖国”“家乡”等宏大意象收缩成“小我”“小家”,开国大典、原子弹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融入日常生活,东南西北的乡村巨变,以乡情乡事的悲喜剧方式获得表现。《祖国》中的单元剧《夺冠》,讲述中国女排1984年争夺奥运会冠军的决胜之战,但不像刚上映的电影《夺冠》那样,把重点放在女排队员身上,而是聚焦上海弄堂男女老少观看比赛时的紧张场面,需要手动连接天线的黑白电视机反映出当时物质生活的贫瘠,与之对照的则是爱国激情的饱满。伴随运动场上的来回争夺,叔婶公婆一边抱怨转播画面的卡顿,一边隔空当起比赛教练,现场的运动竞技和弄堂的心理竞技发生联动。当女排获胜的那一刻,众人抛起操控天线的功臣——小男孩陈冬冬,并戏剧化地给他披上旧床单,与戴金牌、披国旗的女排队员遥相呼应。1984年的“女排热”具有全民化、沉浸式的特点,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融为一体,振奋人心却也让某些个人情绪无法安放。新世纪的中国女排队员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爱国成为动力而非压力,这在电影《夺冠》中有所体现。队员朱婷曾思考“为什么打球”,想过为了爸妈、为了自己、为了成为郎平,但都被否定,最终的答案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尽管朱婷没有明确回答“为了祖国”,然而她所代表的女排未曾忘本,毕竟正是富强祖国的支持,才使她们可以如郎平所说的那样“包袱上一代人背,你们就轻装上阵”,用健康的心态取得胜利,回馈祖国和人民,让个人诉求在集体语境中获得宽容与理解。

第二,普通人讲述乡情乡事。《家乡》把叙事空间缩小到乡镇,把叙事对象限定为普通劳动者,展现他们建设家乡时的酸甜苦辣。五个故事围绕家乡分别书写“老乡”“在乡”“返乡”“回乡”和“下乡”主题,涵盖了个人与家乡的全部关联,五个故事相继引出农村的医疗、旅游、就业、教育、环保、脱贫等民生大事,让观众跟随角色的眼睛,见证乡村的巨大变化,既浓缩共和国七十年来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又避免照本宣科、为政策背书的单调与枯燥。第四个单元剧《最后一课》,透过大学教授混乱的记忆,重温上世纪90年代初乡村小学的最后一课,借此展现农村教育和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试图召回已经远去却依旧温暖的乡愁和乡情。临近结尾,老教授慢慢清醒,长大成人的学生,也从浮华的物质生活中短暂出离,在与老师的久别重逢中收获精神上的富足。《家乡》的最后一则单元剧题为《神笔马亮》,从明面上看,影片使用“误解-抗争-和解”的经典喜剧套路,讲述假装留学实为“下乡”的画家怎样欺瞒妻子,善意的谎言怎样被拆穿,又怎样达成和解的故事。但实际上,影片还暗藏一条虚线,强调平凡人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事业。很明显,《神笔马亮》脱胎自《神笔马良》,马亮凭借自己的知识,带领茴香村人民奋斗奔小康,正如马良借助神笔帮助穷人,匡扶正义,创造财富。妻子制造的难题,影射出脱贫致富的重重难关;妻子正在孕育的胎儿象征未来的美好生活;结尾出现的麦田画“火车头”,一方面致敬辉煌的东北重工业文明,另一方面象征小康之路的一往无前。暗线隐喻的宏大主题与明线讲述的小人小事彼此关联、秘响旁通,乡村伟业巧妙地镶嵌到乡情乡事之中。

第三,小我蕴藏大爱,凡人也能英雄。爱国叙事从来不是一纸空谈,需要提炼民众的真情实感,讲述民间的真实故事。《祖国》和《家乡》践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艺术准则,以民生乡情为蓝本,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当然,电影中的城乡只是现实城乡的部分还原,其中的乌托邦气息或许会遭受质疑。然而,乌托邦本就代表心愿、希望和复兴中国的百年梦想。加之电影将叙事重心安放到个人身上,借此凸显个人/小我为建设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乌托邦式的爱国情怀获得具体化的形象展现。于是,《神笔马亮》里象征革命精神、人民力量的火车头,虽然从工厂退休,却在麦地重新启程;《北京你好》和《北京好人》中两次登场的张北京,自愿赠送奥运会开幕式的观礼票,又主动垫付老乡的医疗费,他的热心肠背后有党和国家惠百姓、保民生大政方针的支撑。由此可见,爱国意识根植于普通人心,呈现为勤劳、善良、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也关乎国势家运,平凡人也能创造出英雄事迹。

image.png

《祖国》《家乡》《夺冠》所代表的新生代爱国主义电影,选择以小见大,挖掘普通人物的英雄特质,还原英雄人物的凡人本色,可谓是对前两年战狼式爱国叙事的反拨与补充。观众逐渐意识到,“爱国”既不是抽象概念的演绎,也不是历史伟业的展示,而是脚踏乡土的自豪感,面对乡民的共情心。不妨把银幕理解为镜子,它既反映普罗大众的平凡生活,也映照普罗大众的观影心态,银幕内外的每个人都是祖国建设大军的一份子。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发生互动,爱国主义得以升华与实现。无论从票房成绩上看,还是从观众反响上看,《祖国》《家乡》《夺冠》都取得了成功,其真诚的叙事风格、凝练的叙事语言、接地气的叙事视角,不仅满足了老百姓的情感诉求,还为时代立传,为祖国画像,为普通人成就的壮举喝彩。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好电影!

(作者简介:姚溪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向天渊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面欣赏

image.png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