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 >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镜头中的重庆记忆
06-13 12:32:36 来源:上游新闻

2f6e015d1e543fd86fbb5b2dad0c9f9f.jpg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家周筱明从手工黑白,彩色胶卷再到现代数码,记录了重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跨入新时代,对理想信念最好的铭记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推进改革开放。图为1986年,重庆火车站菜园坝,八十年代由于这是交通要道,大批的中老年人在这义务值勤。

1986年,当年十分拥挤的一路电车。城市里的蔬菜、粮食供应是由寸滩白沙沱等地运到后,再从江边挑上来。

1990年,重庆市南岸,人们在歪歪斜斜的房檐下喝茶聊天、打盹。

“山城棒棒军”名扬内外,九十年代拍于望龙门,“棒棒军”拉着货物上坡。

1989年,朝天门码头热闹非凡,一位擦鞋的妇女拿话筒的妇女吆喝卖船票。那一年,中国青报发表时取名《方寸地》。

1989年,王家沱,这里是当时是重棉三厂职工住宅,一户挨着一户,十分闹热。

《小巷三部曲》古声、远迹、天地,拍于88年,这是以老、青、少三妇女作解图的一组照片。“古声”老妇人拍自望龙门白象街,英国大使馆前。“远迹”隐喻为摆脱贫困外出打工的开发年代。“天地”小时候生活的巷子。

握紧拳头的老师,批评上学迟到孩子。88年拍于重庆南岸。

1987年,渝中区人民公园,席地而坐的打牌老人。

《朝门往昔》摄于1987年。

《摩登来了》九十年代初期,南岸弹子石,那时“个体户”、”下海“等词语已经流行起来,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力量。

黄葛晚渡是前“巴渝十景”。后来有了长江大桥,轮渡便消失了。冬天江水退去,滩上全是鹅卵石。摄于1991年。

1994年,重庆市中区南区路旁电业局大厦,大厦与周边的老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九十年代初,当年的协信服装城是朝天门批发中心,那年兴起了模特儿展。六一儿童节,各路商家们将自家孩子穿上时装走走猫步,广而告知。

弹子石正街,没修桥的时候,都从这石板路上走到江边的乘坐坐轮渡。

九十年代初,我国第一个重阳节,在刚修好的重庆长滨路,市民在观看表演。

1993年,渝中区长滨路正在修建,每逢周六,机关人员都要来江边义务劳动,一番火热场面。

1995年,南坪,市民正想购买两元一张的“彩票”,后面货架上摆满了奖品。

九十年代末,正在修建的南滨路,如火如荼。

复件 (3) DSC00254.jpg

引用一句摄影评论家的话:“用眼睛去注视并用心去体会身边爱着我们的人,因为任何技术都无法让画面中充满浓浓的爱意和温暖。我希望能够拍出具有存在感的照片,让所有人能感受到照片中传递的美好幸福。某些人、某些事曾经在这里存在过。” 图为摄影家周筱明。

特约记者 周筱明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