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合川这道“非遗”美食曾是宋军干粮 钓鱼城的这些传说你听过吗?
04-03 20:47:06 来源:上游新闻

att_1615181_副本.jpg

4月3日下午,《钓鱼城文丛(第三辑)》首发式暨新闻发布会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下里巴人”剧场举行。

《钓鱼城文丛(第三辑)》共10本,分别是《雪泥鸿爪》、《行走在山水间的江湖》、《古诗中的巴山渝水》、《巴渝印记》、《巴山夜雨》、《铁马金戈》、《我生君已老》、《千秋合川》、《镜中重庆》和《庄稼的诱惑》。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院长、《钓鱼城文丛》主编丁伯慧介绍,《钓鱼城文丛》主要针对合川乃至巴渝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由师生共同完成。

《钓鱼城文丛》自2014年10月启动,至今已经有四年半,近3000名学生参与,20余位作家、教师、专家学者担任指导老师。项目组以合川为圆心,足迹遍布重庆三十多个区、县、古镇、古村。

从《钓鱼城文丛(第一辑)》到现在《钓鱼城文丛(第三辑)》上市,各具特色的30本书,成为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思考和解读。

听听这些合川故事

故事一

合川肉片是宋军守城的军粮

W020151112326375289123.jpg

外酥里嫩的合川肉片,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非遗”。

合川肉片还与钓鱼城息息相关。据民间传说,合川肉片就是当时守城宋军的一种军粮。

南宋末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主力大军攻宋,于1258年沿嘉陵江向重庆进发,企图占领重庆,东出夔门,会师荆湖,直取临安。沿途所向披靡,获降无数,直到1259年2月兵临钓鱼城,才首次遇挫。

前后数月,钓鱼城军民在守将王坚与张珏等率领下,成功击退了蒙古军的多次进攻。

为什么能够取得守城之战的胜利呢?除了钓鱼城固若金汤与军民用心协力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城内物质十分充裕。

根据当地的传说,除了蒸面饼,当时还有一种军粮被发明了出来,即合川肉片。

南方气候湿热,食物容易发霉,不容易储存,而钓鱼城被围三十多年之久,粮食的保存问题。合川肉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被发明出来。

守城的军民通过将肉片腌制、切片,再裹以米浆面粉,放入油锅里炸,再捞出去油烘干,于是一种水分低、富营养、高能量的“点心”就做成了。一方面因为含水分十分低,有利于军需储存保藏,另一方面因为便于携带、随时可食用,因此成为守城军民的应急粮食之一,守城的军民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例行巡逻,还是站岗守卫,都可随身携带一包肉片,作为主食之外平常充饥或补充能量之用。这应该是关于合川肉片最早的传说。

故事二

朱元璋下旨重建岁寒亭

9f2f070828381f304892c81fa0014c086f06f0f9_副本.jpg

在合川城南文峰塔公园东面,有一座傲立于人工湖畔的四角亭。这座四角亭,就是合川历史上的岁寒亭。

岁寒亭最初位于合川西北濮岩寺附近,始建于宋代。在濮岩摩崖石刻中,如今还能看到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杜国光等文人雅士饮饯岁寒亭碑记。后来,宋元战争爆发,合川军民以钓鱼城为依托与元军作战,岁寒亭毁于宋元战火。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首领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并派兵攻打合州,合州人董孝文召集兵马抵抗。明太祖朱元璋灭大夏后,董孝文率部归附,获封万户侯。为褒奖董孝文,朱元璋下旨重建岁寒亭,并将其更名为“纪念明万户董孝文之亭”。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知州沈本泗将岁寒亭迁至瑞映山麓,其后虽经清乾隆、道光两朝重建和修葺,岁寒亭仍毁于清末民初战乱。因岁寒亭为古代合州名亭之一,不少文人墨客在此聚会,留下不少诗词歌赋。其中,清代合州举人张乃孚的《岁寒亭怀古》堪为佳作:“董侯建忠节,仪刑百世看。至竟亭前竹,年年耐岁寒。”

2009年,合川修建文峰塔公园,并在公园内恢复重建合川历史上的文化名楼及名亭,岁寒亭便是其中之一。

上游新闻记者 谭柯 实习生 曹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