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画像石上的“纪录片”,带你领略2000多年前的风情
05-01 09:47:55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

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消息,陕北、晋西北在汉代曾是一片动荡的疆域,胡人、汉人,在这里交融碰撞,畜牧、农耕,在这里长期并存。

我们无法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却有幸通过深藏在黄土地里两千年的汉画像石,了解这段不能亲历的风景,欣赏这部具有边塞风格的“纪录片”。

画像石一般是指雕刻有图像的建筑构石,多用于古代石墓葬的装饰,属于古时丧葬礼制的一部分。

1.webp.jpg

出土于陕西省绥德县白家山汉墓的画像石原石,用平面减地阳刻加彩绘的方法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景象

陕北、晋西北汉画像石在哪里

2.webp.jpg

陕北、晋西北的汉画像石分布图

陕北、晋西北的汉画像石分布在今天陕西绥德、米脂、神木、清涧等地,以及山西吕梁,主要集中在无定河、大理河、秃尾河、芦河等流域。这一区域在东汉既是农牧交错带北界,也是上郡、西河郡属地,有历史记载,秦以前羌、戎、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曾在这里生活。

1920年,埋藏在黄土深层近两千年的汉代画像石第一次被挖掘出来,至今,这一区域的汉画像石出土量达1000余块,其中,以绥德县出土最多。

这里的画像石有何特别呢

3.webp.jpg

生动的狩猎画像石原石照,这块原石保留了一部分当初的着色,墨彩、红彩绘出猎手的红唇黑眉、马的红嘴红眼,野猪背中一箭绘红彩,以示流血

陕北、晋西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各个王朝关注和经营的边关要塞,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也把目光放在这里,瞅准机会就带领铁骑驰骋一场。基于艺术源于生活的原则,画像石的题材少不了战争。

此外,秦统一天下后,蒙恬在上郡监督修建长城,驱逐羌戎,内地居民被迁往此处。

迁居于此的汉族居民,带来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在游牧民族的影响下,将畜牧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

经过长期的共同生存,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在经济文化上交流融合,因此,耕作场面和放牧场面,也共同成为这一地区汉画像石的创作主题。

一些有趣的画像石拓本

4.webp.jpg

这幅画像石拓本,是绥德县白家山出土的墓室横额。它的左边是狩猎图,右边为放牧图,画面中间则是战争图。

人仰马翻的厮杀中,有中箭伏于马背逃命者,有尸首分离抛于荒原者,有挽弓射敌者,有挑敌首欢呼者。

5.webp.jpg

这幅画像石拓本,为绥德县延家岔汉墓出土的墓室后室口竖石。

这块石头上的画面分成三格,由平面减地阳刻的技法雕刻而成,上格正中为承四层斗拱的粗壮楹柱,柱左为捧笏侍仆,柱右为家禽家畜,中格为车马出行迎迓图,下格为农夫收割谷子图。

6.webp.jpg

这幅画像石拓本,为绥德县贺家湾出土的墓门竖石,将画面横竖分为五格,右边长竖格为珍禽瑞兽祥云纹,左边三格,从上往下依次为牛首人身像、广袖长袍男子与执彗门史图,下横格为拾粪图。

原标题:画像石上的“纪录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