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小米股价较发行价跌去一半!雷军”失眠”,启动第二轮回购
06-04 08:28:24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本想赚一倍,咋料跌了一半!这一真实案例,就发生在小米身上……

6月3日,小米再度成为市场焦点,这次小米则是跌成了“明星”。截至3日收盘,小米集团收跌5.11%,报收9.09港元。与17港元的发行价相比,不足一年时间,小米股价跌幅高达46.53%,几乎腰斩。

若与22.2港元的最高价相比,小米股价跌幅则更为夸张,达到59.05%。

值得注意的是,6月3日小米股价的弱势表现还是在小米大力回购的情况下。3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称,6月3日,本公司于公开市场购回1102.94万股B类股份,平均价为每股B类股份约9.0492港元。以此计算,此次回购耗资近1亿港元。

有意思的是,就在小米上市首日盘后的庆功宴上,雷军承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而如今,别说赚到钱,本钱就亏掉了一半。

股价腰斩,雷军:焦虑得睡不着觉

面对股价“跌跌不休”的压力,雷军自称焦虑得连觉都睡不着,表示:“大家投资了我55亿美金,万一跌得难看,怎么出去见人?”

为提振股价,小米集团、雷军等一众高管不断逆势回购、增持。1月9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包括雷军在内的控股股东承诺未来一年不减持,以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心。

随后,小米集团在短短几天内进行了3次回购,今日股价创新低之时,小米再斥资9980万元回购超1102万股。

小米集团的4次公开市场回购,累计买入超3100万股股票,共斥资近3亿港元。

然而,多次“护盘”行动后,小米股价走势依旧不容乐观。

小米股价不振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投资者对小米模式的不认可,小米的发展模式仍是以营销为主导,而不是技术为主导。

与此同时,雷军曾公开豪言:“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这一承诺无疑令投资者对小米未来的盈利空间担忧。

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

尽管,小米股价相比发行价,已经跌去了46%,其总市值仍有2262亿港元(合1993亿人民币),在港股中排名第43位,在A股中,可以排到第36位,低于温氏股份、平安银行,高于伊利股份、中国联通。

其最新的市盈率(TTM)为16.33倍,如果放在互联网企业中,并不算高,腾讯市盈率25倍、阿里巴巴30.5倍的市盈率、亚马逊市盈率高达73倍。

但,如果在硬件公司中,小米无疑是高估的。与小米对赌的格力PE才12倍,全球智能设备龙头:苹果,市盈率也只有14倍。

问题一目了然,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虽然,小米历来标榜自己为一家互联网企业,但其中智能手机的销售额占到了总收入的70%以上,互联网收入则不到10%,那么小米定位为互联网公司是否准确?

从收入占比的趋势图可以看出,虽然小米一直在努力调整收入结构,小米手机收入占比连续5年下滑,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在不断提升,但互联网收入从未突破10%。

而且,刚刚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小米一季度营收437.6亿元,智能手机的收入约为270亿元,占比仍高达62%。

基于数据说话,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香港的投资者,已经用金钱给出了判断。

在解禁后的第一天,俄罗斯基金减持61亿元小米股份,且机构投资者在解禁后,陆续抛售小米。有媒体报道称,2月20日,某机构投资人以9.45港元出售小米B类股,折价5.1%,套现逾21.8亿港元。

雷军百亿年薪

根据4月8日小米集团披露的2018年财报,报告期内,集团前五名最高薪酬人士共获得酬金102.18亿元,相比于2017年的1.96亿元,同比增加50倍。其中,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共计102.09亿元,占比高达99.9%。

具体来看,在这五名最高薪酬人士中,其中年薪较低的4人薪酬介于3000万元至1亿元港币之间,另外1人薪酬最高,介于1.5亿元至150亿元港币之间。如果按照4人年薪最高1亿元港币计算,则4人薪酬总共约合人民币3.42亿元。这就意味着,另外那名收入最高人士的薪酬高达98.76亿元!

这位百亿年薪的员工究竟是谁?香港《明报》在4月9日的一则报道中指出,小米发言人回复《明报》查询时证实,该名“百亿年薪员工”正是董事长雷军。

4月10日,小米集团急忙发布公告,说明了百亿年薪的来龙去脉。原来,所谓的“百亿年薪”其实是小米集团在2018年4月2日向雷军所控制的实体一次性发行约6.37亿股B类普通股,作为其对公司所作贡献的奖励。截至公告发布之时,相关股份仍由雷军所控制的实体持有并未售出。此外,除股权薪酬外,公司2018年并无向雷军发放任何现金酬金。

不过今年1月9日,在小米上市满半年迎来期权解禁的当天,雷军作为股东向小米提交承诺函,承诺所持股票继续锁定一年,并且上市前获得的股权激励将捐赠给慈善机构。

小米的窘境,港股的缩影

小米股价破发、一路走低的背后,另一大原因系,IPO发行价的高估泡沫。

2018年以来,港交所开放怀抱,拥抱新经济,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独角兽”蜂拥而至,IPO数量创出历史新高,场面可谓热闹非常。

火爆的上市潮,曾一日多达8家企业,同时在港交所上市,财经媒体们纷纷调侃“生意太好,锣都不够用了”。

但热闹过后,2018年的破发率,竟创下历史新高。

据Choice数据统计, 2018年,港股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达 34%,而上市后1个月内破发率达82%,上市后3个月内破发率达 88%。

拥抱“新经济”的第一年,港股“新经济公司”较少,在“物以稀为贵”情绪作用下,部分公司被投资人给予了高估值,给上市交易埋下了隐患,导致“破发”现象频频发生。

小米上市之初,雷军一度表示:小米的估值=腾讯 × 苹果!而此后,港股市场给予了惨烈的教训。

另一家“独角兽”:美团点评,亦是如此。上市首日总市值突破508亿美元,超越小米、京东,成为中国市值排名第4的互联网公司。

回溯其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美团投后估值仅为300亿美元,短短半年多时间,总市值上涨近70%。

上市后,便步入破发的窘境。曾一度破发幅度高达42%,截止6月3日收盘,仍较发行价亏损13%。

美团点评周K线图

如此看来,新经济上市最大的风险点便是:IPO定价过高,上市前存在估值泡沫。

虽然不久的未来,新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可能会好于传统制造业,但一级市场吹起的泡沫,无疑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风险。

结   语

A股的科创板,也即将拥抱“新经济”、拥抱注册制。

其中,市场最为关注的也是,IPO市场化定价。

科创板IPO的发行价不再受23倍市盈率限制,同时在舆论炒作、机构抬价之下,大概率会将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发行价抬高,且上市的前5个交易日内,股价不设涨跌幅限制,资金热炒的空间巨大。

而一旦发行价过高,参照美股、港股的新股破发数据,注册制下的科创板“打新”绝非“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也意味着,相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的波动区间更宽、更大,风险更大。

小米一路向南的K线图,便是最生动的警示。

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全景财经、券商中国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