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重庆经历与范长江同志精神品格的养成
03-10 11:07:08 来源:重庆日报

二○二一年六月七日,观众在“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内参观。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近日,“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开馆仪式在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举行。“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开馆,是重庆新闻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行动。范长江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在重庆的革命经历,是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和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如何更好地继承发扬范长江等新闻界前辈精神,从中汲取力量智慧?重庆日报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撰写了理论文章,与读者共享。

——编者

“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范长江同志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范长江同志的整个新闻生涯是同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我们党领导的进步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范长江同志曾在重庆求学、入党、战斗,与重庆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范长江同志“为中华民族而呼号、为坚定信仰而追求、为新闻事业而奔走、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精神品格的养成,也与重庆有着紧密联系。

(一)

为中华民族而呼号,源于1938年范长江给《新华日报》的题词:为中华民族之独立与自由而呼号。这一题词,体现了他无论在党外时期,还是在党内时期,始终秉持的一种大格局观。

党外时期的范长江,虽然认为自己是“纯粹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但民族利益却是他的唯一追求。“我们自由职业的人不反对人家有党派,但是自己不愿意有党派,因为我们的立场,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以笔为枪,迅速投身民族救亡的战斗中,先后奔赴卢沟桥前线、“八一三”淞沪会战前线、华北战场、台儿庄战场,“像一只雄鹰,一刻不停地翱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抗战是刷新政治的最好力量”。在烽火战场的淬炼中,范长江抛弃了旧我,转向了“新闻参战者”的新角色,大声疾呼新闻事业对民族救亡的积极意义。重庆,就是他倡导战时新闻学的重要阵地。他在重庆出版的《新闻记者》杂志上写道,“抗战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试金石,新闻界对于这一点上不能有‘超然’态度。抗战是一把劈柴的斧头,在一定的程度上,它要求木块中的每一条纤维表示它自己属于这面或者那面的态度”。在重庆发行的《新华日报》上,他更是提出,“民族抗战三年余的过程中,我国新闻事业的生命,已与我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凝结为一体。任何报社,任何记者,都应该为民族解放这个伟大的全民事业而努力奋斗,这是我们新闻从业员的最高原则!”

(二)

为坚定信仰而追求,源于范长江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这是范长江从自由职业的新闻记者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生动写照,也是范长江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人的身份标签。

延安是改变范长江同志一生思想轨迹的重要起点。在延安,他与毛泽东“作竟夜之谈”,“毛主席教导我一个通宵,这十个小时左右的教导,把我十年来东摸西找而找不到出路和几个大问题全部解决了……中国的出路,在我来说,是找到了”。正是这一次谈话,让范长江找到了中国的出路,也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访问延安之后,(我)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思想有了归宿,不再彷徨无主了”。

重庆是改变范长江同志一生思想轨迹的重要落点。“任何一个要革命的人,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在重庆,范长江产生了强烈的入党意愿,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民主主义的爱国者,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周恩来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和直接领导人。“从此我是光荣伟大的共产党中的一个细胞了,我参加到伟大行列中来了,我的工作有党给我指示方向了,不再是一个人瞎摸了”。思想轨迹的落点,也是新闻事业再出发的起点。正是从重庆入党的那一刻起,范长江同志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竭力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自己一生的努力诠释着对政治信仰的坚定追求。

(三)

为新闻事业而奔走,源于范长江作为新闻人的工作写照。从《大公报》的记者,到“青记”的负责人,再到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为中国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闻先驱、民众喉舌”是“青记”会员对范长江的评价。“新闻先驱”指范长江同志杰出的新闻才能。他是第一位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是第一位真实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记者,也是第一位进入延安采访的中国记者。彼时的范长江在新闻领域还是一位“独行侠”。“民众喉舌”指范长江同志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创办了中共华中局机关报《新华报》,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所新闻学校。他随中共中央机关撤出延安,任中央纵队第四大队大队长,及时向全国人民传达党中央的声音。他先后任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此时的范长江已经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

重庆时期,是范长江上述两种身份转变的关键时期。在重庆,他一方面领导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的工作。“青记”是当时党间接领导下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职业性群众团体,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另一方面又主持国际新闻社重庆办事处的具体工作。“国新社”是党在国统区直接领导的新闻战斗堡垒,采用生产合作社方式建社,运用民主集中制管理,很快发展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广泛发稿的通讯社。

(四)

为人民群众而服务,源于范长江的著名讲话《论人民的报纸》,“共产党的报纸,是真正够得上称为人民的报纸的……只有共产党所创办的报纸,是为人民服务的,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为什么?范长江给出了答案,“第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与人民是一致的。所谓与人民一致,就是共产党除人民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因此我们的党报,除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最早表述之一。在《人民日报》工作时,他更是强调“《人民日报》必须面向全国的群众,在某些情形下,要面向全世界的群众”。

重庆人民也是范长江同志一直牵挂的对象。早在1935年从重庆去成都的成渝公路上,他就感叹“为了建设成渝路,不知逼得多少农民贫困与破产,不知多少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借此而兴家发财”,表达了对人民群众苦难生活的无比同情。在经历了1941年重庆大轰炸之后,他则慨叹“敌人对于后方的轰炸,所得的是什么呢?除了给我们后方广大人民以强有力的刺激,使我们更团结更进步,更接近胜利之外,没有什么东西”,表现出对人民群众乐观情绪的积极赞扬。面对时代的要求,广大新闻人该怎么办呢?范长江同志在《新华日报》上指出,“环境愈艰苦,新闻记者更需要有殉道者的精神,革命家的热忱,为献身于远大目标做坚决奋斗!我们决不能专顾暂时的私人享受,而忘却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为中华民族而呼号、为坚定信仰而追求、为新闻事业而奔走、为人民群众而服务,代表范长江的一生始终同民族命运、党的信仰、新闻事业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是范长江同志精神品格的深刻内涵。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范长江同志在重庆的革命经历,是中国新闻史上一笔宝贵财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以范长江同志为榜样,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蔡斐 朱东,分别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筹建负责人、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