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美了,火了!这个美丽乡村,给了铜梁人民一个惊喜!

05-15 17:13/微铜梁

厉害了,我的村!

铜梁这个美丽乡村,

这两天连上媒体版面,

看来是要火的节奏啊!

近日

人民网、中新网、新华网、重庆日报

都在显著位置刊文

此外

全国还有多家媒体

也纷纷转载

文中提及了

铜梁团林村

昔日处处尘土飞扬 如今变成美丽乡村

中新网以题为

矿山生态修复还山清水秀好景致

赞扬铜梁团林村

山青方水秀,林茂则粮丰。

矿山生态的恢复让矿山重披绿装,

也让一方村民尝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甜果。

人民网也以题为

矿山生态修复还山清水秀好景致

进行了报道

然后是新华网

进行了报道

紧接着

重庆日报又以题为

铜梁团林村废弃矿山的前世今生——

昔日处处尘土飞扬 如今变成美丽乡村

进行了深度报道

文中都说了啥?

我们一起来看看

↓↓↓

铜梁团林村废弃矿山的前世今生——

昔日处处尘土飞扬如今变成美丽乡村

一条鲜花大道蜿蜒而上,路旁溪流清澈见底,两侧花木扶疏掩映着农家院。更远处山坡上,一片片桂花、紫薇、茶树,郁郁葱葱……这个如同公园的地方在铜梁区华兴镇团林村,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座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的废弃砂石矿山。

▲矿山修复一景

废弃矿山何以能重披绿装,让1500余村民受益无穷?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了解到,是当地实施的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让团林村得以实现“涅槃”。

只顾眼前,冒出100多家采石场

团林村位于铜梁南部海拔700多米的毓青山上,因地处山区又缺水,长期以来,产业发展十分滞后。

不过,这里石灰岩、页岩等资源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村里陆续建起大大小小100多家采石场。“高峰期时,有1000多名村民做这个行当!”78岁的团林村老书记欧士元说。

然而,随着采石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日益恶化:一片片山坡“遍体鳞伤”,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村里村外尘土飞扬,村民住宅的屋顶、门窗乃至庄稼上都变得灰蒙蒙的,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水浆。

矿坑越挖越大,数量越来越多,最终连成一片,致使大片山体裸露、寸草不生,不时还发生塌方。与此同时,水资源也日渐枯竭,几年间,村里损失了数百亩田土。

疯狂过后,留下一个“烂摊子”

后来,因市场萎缩和竞争加剧,砂石卖不动了。上百家采石场整合为铜梁林水建材公司,下辖7个中型矿场,被分流的村民或外出打工,或回家务农,收入锐减。

一个个废弃矿坑,则成为山上“难以愈合的一道道伤疤”。

村里适宜耕种的土地本来就少,挖山采石又严重破坏了水土,留守在家务农收入可怜。很长时间里,留在村里的年轻男性村民就只能打光棍,因为外村女子都不愿嫁到这里来。

“那时大家都说:有女不嫁团林村。”团林村二组村民张玉模说。

“以前欠下的债,我们必须要还!”

改变村庄现状要从改变矿山开始。2012年,团林村再次实施矿区整合,将矿区减少到4个,全部采用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线,并进行降噪除尘等技改。

林水建材公司负责人彭品全说,技术改进升级使矿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大降低。

2014年起,林水公司矿区在铜梁国土林业部门支持下,累计投入3800多万元治理500亩废弃矿山,恢复和重建因采矿损毁的植被,对废弃采场、采坑等永久性不使用的空地,全面实施复绿。“以前欠下的债,我们必须要还!”彭品全说。

彭品全介绍,复绿的表土层厚度不能低于50厘米,因为表土层下面就是无数碎石,表土层不达标泥土就会流失。

对正在使用的矿场,他们通过采前采中拍照、移栽树木,采后参照照片进行原貌恢复。对于整个矿区,林水公司则坚持用园林化思路进行统筹复绿,目前已建成500亩白茶基地、4个社区公园和一个水质清澈的人工湖。

废弃矿山,如今成了美丽乡村

在开展矿山生态治理的同时,林水公司还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为村里修建了8公里水泥路。团林村成了一个越来越美丽的乡村。随着村内外环境不断改善,团林人的生活又发生了可喜变化。

去年,单身10多年的张玉模从邻近的西河镇娶回了老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31岁的白龙回到村里与朋友跑起了砂石运输,每月分红达5万元;村民在复垦土地上种植的500亩白茶,去年亩均收入达4000元。

去年,团林村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近三年来,村里有30多名大龄男青年先后成了家。

从“废弃矿山”到美丽乡村,

如今,

民富景美已逐渐成为乡村的鲜明标识。

愿铜梁乡村早日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