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总是喜欢瞄准目标,一丝不苟地做事;有一种人,凭借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会走向成功。
曾勇,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就是这样一个从重庆市南岸区搬到江津来发展的人。
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曾偏居一隅,扎根重庆南岸区近15年。因格外低调,该公司名字也鲜为人知,但它却是拥有独门绝技的实力派企业。这家从事发动机零件研发生产的公司在创新领域攻坚克难,其产品已出口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正在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一个企业要做成百年老店,一定要有可持续的发展实力,否则难免虚脱乏力。”昨日,曾勇在采访中谈起了自己的发展观。
搬迁新址脱胎换骨
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因公司选址的条件相对较差,交通不便,发展一直停滞不前。2012年,曾勇以入股的方式接管这家公司。作为股东,曾勇发现企业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会走进一个死胡同。
2016年,曾勇经过多方考察,发现江津双福工业园不仅交通方便,政府还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将公司搬迁到双福工业园,同时加快了这家企业的稳步发展。
“一斧子一榔头下去,就可能发现金子。”这是曾勇对公司发展空间的形容。他说,面对很多未开垦的“处女地”,他们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填补一项空白。现在,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新规划的厂址比以前更加合理,同时还在设备上引进了智能机器人及高精尖的检测设备,让技术开发如虎添翼。
比如,制造高精度发动机气门摇臂曾经是一个技术难题。曾勇带领的团队运用专业的技术功底,经过反复论证设计方案,成功研发攻克了相关技术问题。现在,该公司的测试系统已实现融会贯通,可以覆盖客户全方位需求。“告诉我们你想做什么,并说出你的要求,我们就能做出来。”这是曾勇对客户需求作出的承诺。
以前,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年营业额一直维持在500万元左右。该公司搬迁到双福工业园后的第一年,营业额达到800万元,第二年达到1080万元,今年预计超过1500万元。
锻造企业工匠精神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严慎细实,要做就做绝顶之事。这是曾勇在制造生产环节树立的标准。他说,对一个产品而言,有了与好了,好了与精了,精了与绝了,完全是两回事,境界相差甚远。
由于曾勇对产品技术要求格外严苛,所以争取到了很多潜在客户。有一次,该公司迎来了一位外地客户,他急需要一种特制的发动机零件。曾勇了解到,这名客户以前是从美国进口零件,其成本高,盈利额相对就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这名客户找到了曾勇,并且还提出了另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发动机内零件的每个尺寸都要合格,一个尺寸不合格都不能用。
曾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立刻成立研发小组,没日没夜地浸泡在产品的研发上,从提出设计方案、不断改进、推倒重来,到重新设计、各类测试、发现问题、查找细节、纠正错误、通过验收、获得好评,整个过程持续了半年时间。尽管过程繁琐周折,甚至十分艰难,但是曾勇认为时间、人力、物力、心力的付出特别值得,因为这个产品终于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产品技术也成功从美国市场转移到国内市场,他也很享受这些高强度的提升过程。
营造家庭式氛围
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有20多名员工,干满15年以上的员工就有5人,干满5年以上的也有10人,彰显了企业极强的凝聚力。在每年春节联欢会上,员工们往往都是拖家带口、老少几代欢聚一堂。看得出,员工对这位经常乐呵呵、主动打招呼的老总,怀有一份工作之外的亲情。
家庭式氛围是曾勇对企业文化的一个定位。为此,曾勇设计了多种福利:每年除放国假、年假外,公司给员工增加一星期的高温假;为员工免费提供食宿,一线工人三四人一间;到了年终还有年终奖……曾勇通过这些小事传递大家庭的温暖,员工的流失率一直很低。
“公司就是一个团体在战斗,只有将大家拧成一股绳,公司才能发展起来。”曾勇说。他的作用就是把这批人凑到一起,把好方向,把产品研发出来,把公司的产业做上去。
有胸怀能包容,是员工对曾勇的评价。从企业创立至今,员工与曾勇同甘共苦,携手共进。透明化,是曾勇的决策风格。曾勇告诉记者,企业实打实稳步前行,才能构建起长青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