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猜不到,学生们究竟有多有钱?

来源:终结诈骗

提到“学生”,你会想到什么?自己的青葱岁月?还是家里圈养的神兽?

按理说,莘莘学子们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全力冲过“独木桥”,站上人生的巅峰。 

但是,可怕就可怕在“两耳不闻窗外事”。骗子的黑手早已经无差别的伸向这些还在象牙塔内的孩子们。

据权威数据统计,近半年仅S市的受害学生就高达上千人,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大家习惯称没有收入来源的“穷学生”,居然人均被骗金额达到了1.5万元

那些一直认为:“我没有钱,就不会被骗了!”的人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连个“穷学生”都不如,伤不伤自尊?

其实不然,就连学生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可以调用这么多钱。这些被骗走的钱,只有一小部分是父母给的零花钱和生活费,很大部分都是来自网贷或者父母的账户。

不用怀疑,不论你有多穷,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有钱的,可以像榨甘蔗汁;没钱的,也可以像榨花生油。 

今天就跟二呆来剖析一下,到底什么样的骗术?能把“穷学生”们榨的像风干肠一样。

我们把学生分为三类,分别是:小学生、中学生(含初高中和中专)、大学生(含本科及硕博生)。三类年龄层都在6年左右,也符合具备相近认知水平的同龄人范畴。

注:幼儿园学生因不识字且不会上网,暂时免疫诈骗,排除在今天分析范围之外。

 

从被骗学生数量分布看,小学生占14%,中学生占46%,大学生占40%。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人数较多,大学生相对被骗几率更高一些,这与课余时间和触网时间成正比。

 

从平均被骗金额看,大学生2.5万元,中学生6000元,小学生1.4万元。按理说,中学生由于住校所持有的生活费,应该高过小学生的零花钱。但其实,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小学生容易被诱骗“借用或偷用”家长的手机进行转账支付。

从具体被骗的类型看,主要涉及六种骗术:

一、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

 

小学生占4%,中学生占20%,大学生占76%。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住校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可支配生活费,以及自主购物的行为。因此遭遇“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理赔”这两种手法的诈骗几率大大提升。

二、冒充亲友借钱类

 

小学生占8%,中学生占39%,大学生占53%。冒充亲友借钱的诈骗手法主要针对人性中“单纯”“善良”的弱点。社会经验缺乏的学生群体,防范能力较弱,更愿意帮助别人,因此成为骗子的“不二之选”。学生群体的受害几率往往超过成年人群体。

三、兼职刷单类

 

小学生占4%,中学生占38%,大学生占58%。大学生相对来说,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同时认为自己身心发育较为成熟,想要通过劳动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于是,学生们家庭主妇一道加入“网络兼职”大军,也成为“兼职刷单”这种诈骗手法最理想的两类受害者。

四、网络游戏交易类

 

小学生占23%,中学生占58%,大学生占19%。可以看出,在游戏交易骗局中,大学生的占比远小于中、小学生。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互联网上得到了释放。但他们的自制力较弱,一旦接触网游,就难以抗拒诱惑、欲罢不能。

加之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缺乏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管,甚至随意把自己的手机丢给孩子,换取短暂清净的时间。“网络账号交易”“游戏装备交易”等诈骗手法,让中、小学生防不胜防,无论你是想买、还是想卖,都逃不过骗子的魔爪。

五、购物类

 

小学生占11%,中学生占61%,大学生占28%。相比小学生,中学生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同学间的攀比心也逐渐显现。想要买衣服、鞋子等名牌服饰,而这些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往往无法得到家长的支持。想用自己有限的生活费来网购,就会对价格十分敏感,非常容易陷入“低价”“秒杀”类的网购骗局。

六、中奖/红包返利类

 

小学生占33%,中学生占52%,大学生占15%。可以看出小学生在此类骗局中的受害几率最高。这种属于最“低级”的骗术,诈骗金额往往也不高,利用的仅仅是“贪念”和“无知”,想要骗到成年人已经很难。最主要的受害群体,只剩下对网络诈骗一无所知的中小学生和老年人。

我们换个维度来看,大、中、小学生更容易陷入哪种骗术的陷阱?

 

 

 

时值假期即将来临,学生们将迎来更多接触互联网和游戏的时间,这也增加了他们的受害风险,在此二呆温馨提示: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