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探秘“巴渝文化基因库”

20多年前,每当刘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拾掇川渝地区民居的遗留物件时,身边总有人嘲笑他,“这傻儿又去捡‘发火柴’了。”然而,当年所有人,包括刘健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20年不懈的收集,他收藏的各种巴渝古建筑构件已经能够复原上百座古宅大院。当位于璧山来凤的大圆祥博物馆建成时,不少学者来看过后直呼:“大圆祥博物馆,就是一座‘巴渝文化的基因库’。”

01

百年碗厂里的宏大展厅

大圆祥博物馆的所在地,是一个有着160年历史的碗厂,百余年前畅销各地的天福碗便出自于此。从清代盛销各地,到抗战期间日机轰炸重庆时土碗供不应求,再到1949年后收归国有、多家瓷厂合营、股份制改造、亏损,最终,厂区租赁,停产转让——碗厂经历的众多历史事件,可以说是见证了璧山百年来土陶、磁器行业的发展历程。

大圆祥博物馆由碗厂原来7个生产车间改建成的7个展厅组成。进入一展厅,那叫一个震撼!宽大的厂房内,横向陈列着众多10多米长的展架,每个展架上,一扇扇传统的中式门或是窗户紧挨着排列成行,远远望去,感觉有几百排之多。仓库的四周墙壁上,同样是上中下数层,密密排列着门或匾额。如此高密度的聚集排列,让人瞬间感受到一种宏大的气势。在这里,要想真正品读完每一扇门窗、匾额,恐怕花上十天半月都不够。

从第一展厅出来,便是比门窗规模更大的家具展厅,展厅里全是川渝地区家具,其中最为抢眼的是各式各样的床。这些做工精美的床,有的仅雕刻的树叶便有四五层,据说这也是床主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地位越高,财富越多,叶子的层数也就越多。床上各种精美的雕刻,也让每张床都堪称木雕精品。

中国人一向讲究供奉先祖,在过去的庄园中,必有一个供奉先祖的神龛。在大圆祥,用了一个展厅来展示其收藏的神龛,这些神龛做工精美,规模大的有数米高。展厅中有如此众多姓氏的家族神龛,似乎可看成一个家族寻根之地。传统中国家庭向来重视家风的建设,许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这些家训家规凝结着古人智慧,述说着历史文化,传承着传统美德。在大圆祥的家训家规馆中,密密麻麻排列着刻录有家训家规的户牗隔扇,其内容或以国学经典修德行,或以格言警句策身心,或以诗词歌赋怡情致,或以稗官逸事识雅趣,或以祥瑞吉言祈福泽。

佛教馆中,则展出了刘健收藏的从唐代到民国时期的各种与佛、道有关的雕像,多达3000多尊。

精品馆更是馆如其名,展品全是刘健从收藏中挑出的各种精品,从整木雕刻而成的撑拱,到精美绝伦的窗户,再到文房四宝和各种摆件,川渝人家生活的精致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

02

建筑构件里的生活意味

以走马观花的方式游走大圆祥博物馆,可以从海量的馆藏中,宏观感受川渝民居。如果能够静下心来,逐一仔细观察琢磨,很多收藏品中都能读出家庭的生活意味,并串联起整个川渝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在家训家规展厅,展品中的文字既有教人居安思危的《醉古堂剑扫》,也有约束人行为的《圣谕广训》,既有《朱子治家格言》中的警句,也有《柳氏家训》、诸葛亮的《戒子篇》等。

中国传统图案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雕饰于门窗上的图案,既是人们对幸福生活向往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仔细品味这些精美的作品,还能看出巴渝地区文化融合的历史痕迹。

一展厅内的一扇窗户,雕刻图案带着明显的徽派建筑砖雕风格,如果只看雕刻,很多人都会以这是从徽州一带收来的物件,但这的的确确是一扇来自于川渝地区传统院落的窗户。

这扇窗户,从实物的角度展现了当年移民的痕迹。甚至可以想象,当年工匠们跟随着雇主迁移至川渝一带,而后,将传统的砖雕技艺融汇贯通到了木雕上。同样的融合痕迹,在其它物件上也能找到端倪,比如很多古床上,运用了贴金的手法对木雕进行修饰,这其实是来自于潮州木雕的风格。

然而,无论技艺如何变化,这些藏品里,都能看到巴渝先祖祈望血脉繁衍、世代昌盛的美好意愿。鱼与莲花,古人用谐音,将其组合在家居的各种雕刻中,表示年年有余。鹿与“禄”“路”谐音,因此很多雕刻中都有着这一形象,鹿嘴衔着敲钟的木棍回头,寓意“终生俸禄”;鹿与蝙蝠,蝙蝠代表“福”,梅花鹿代表“禄”,寓意“福禄双全”;鹿与喜鹊,谐音“一路有喜”。总的看来,与“禄”有关的雕刻占很大一部分,这也反映出传统川      渝地区的“官文化”比较流行。门窗上,也会有“刘海戏蟾”图,以此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满、官运亨通、吉祥喜庆。

在老人的房间中,时常能够看见松树与鹤,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寿字文,以及蝙蝠等,人们用这些图文,祝愿老人福寿安康。重庆方言中,蝴蝶的“蝴”字发音与“福”相同,因此还时常看到四只蝴蝶的图案,寓意“四方来福”。

小儿房间的雕塑中,会借“麒麟吐书”的典故,期待家中幼儿学有所成,也会有二十四孝图的场景,教导小孩尊老。除此以外,常见的雕刻作品还有谐音平安的“宝瓶”,以及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与老鼠等图案。

03

传承两代人的收藏之旅

面对如此海量的收藏,很难想象,刘健是如何用20年时间,一件件将这些物件带回家的。刘健最初根本就没想过要做博物馆,对他来说,最初就是一次古镇旅行中,意外让他看到了这些传统物件的美,这些美到底如何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从未想过。

刘健最初的收藏,原本只是从朴素的审美出发,冲着一个“美”字,他便开始大量收集这些旧物,有些摆放在家中做家具。当时请的保姆,在他家干满一个月后,就提出辞职。后来才知道,原来保姆是看他家中全是旧家具,觉得一个家全是“破烂”,男主人又不务正业,肯定给不起工资。如今这件事情,也成为当地流传甚广的一大轶事。

好在20余年的光阴,刘健的收藏也从最初人们的不理解,到现在妻子也迷恋上了这些老物件。从美国留学归来、原本在花旗银行工作得顺风顺水的大女儿刘炜,因为受父辈的触动,也开始加入到博物馆团队中来,开始“捡拾”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故事和文化,收藏的团队也由最初的两个人,变成了现在的两代人。如今刘炜专门成立了“笑脸人文化传播”公司,已设计和推出中英文大圆祥博物馆文化旅游体验、汉服写真摄影产品、国学教育小课堂及近50件文创衍生产品。她觉得,古物应该走出封闭状态,接受公众的观赏,并为“旧文化”与“新文化”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历史时尚化,让文物明星化;博物馆真正应该做的,是用它的教育产品,去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或者文化影响力,这也是博物馆的教育产品的目的所在,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主,但绝对不是讲解员给游客的讲解。

另外副馆长刘炜为了记录和见证这一历程的所见所感,建立了“炜炜到来”订阅号为大家讲诉他们不为人知的收藏经历、被遗忘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关于曾经的匠人精神的故事。

“炜炜到来”订阅号自开通以来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也从中对大圆祥博物馆有了更深的了解。

目前,大圆祥博物馆已经推出了“重庆祖屋·巴渝传统文化游学之旅”“我在博物馆抄家训”“七夕·两个人的博物馆旅程”等一系列博物馆文旅活动,受到人们的青睐。在这里,游人除了参观博物馆,还能在“笑脸人手工体验区”亲身参与石雕拓片、清代版画体验、T恤印制、门神敦煌泥版画体验、浮雕三世佛明信片手作体验、民俗体验等文化活动,并有上百款构思精巧、创意独特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可以选购。

现在刘健居住的,是他花重金购下的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庄园“翰林山庄”,这里曾经是清代翰林王倬的府第。庄园内,屋顶横连、门柱等到处都有当年翰林留下的诗句、对联。据说,陪都时期,林森也时常来此度假。

目前刘健正在对庄园进行改造,他将利用庄园本身的结构,打造六个相对独立的院子,形成以传统庄园文化为主题的民宿。与此同时,他还把从大圆祥博物馆到“翰林山庄”之间的农田流转过来。他希望通过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最终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来源:今日重庆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
举报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