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消息,说起唐朝,这是一个中国人很难绕过的一个朝代。如果说汉朝通过征伐匈奴的武功确立起了汉民族的自信,那么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则满足了中国人对于强盛王朝的想象。那么一个真实的唐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长安十二时辰》给出了这个答案。
近日,这部根据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其紧凑的剧情、精良的制作收获了无数好评,豆瓣评分达到了8.7。
据悉,为了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剧中对唐代人的妆容、衣着、吃喝用度,大到朝廷典章制度,小到食货物价等事事考究,比如当时流行的芙蓉冠、咬唇妆、叉手礼......高度还原了一个繁荣的大唐长安城里的风土人情,网友纷纷感叹,“太用心了”、“年度最佳古装”。
更令人震惊的是,剧组还硬生生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暗语。
先来看一些布局,总体上恢弘壮丽的长安城;
细致到每一条街道,108坊错落有致,白居易曾用“百千家似围棋局”来形容这一场景;
闹市区里,有人跳着当时长安最流行的胡旋舞,街上人声鼎沸;
即便是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中,主角人物也仔细完成了唐代特有的庵茶工序:
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再饮用。
姑娘们化着特有的妆容,惹人注目;
元稹曾经在《恨妆成》中将当时女子们的化妆过程分为七步,包括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等步骤,剧中妆容就是参考了此画法。
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图自西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西安发布
妆容精致,姑娘们的服饰也不能小觑,长度、做工甚至是颜色都非常考究。
剧组为了做出还原度较高的服饰,在服饰色彩上也下足了工夫,他们做了一个唐代的标准色卡,用各种矿物燃料和草木染料亲自给衣服上色;
此外,剧中人物的盔甲也是剧组自己打造的。
为了让铠甲更有质感,他们使用了真正的金属材料去复原铠甲,不仅仅是主要武将,即便是一些普通士兵穿的也是真正金属做的铠甲;
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并非一般古装剧中常见的拱手、作揖、跪拜,而是使用了叉手礼,即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
据中新网报道,关于叉手礼,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在汉末魏晋多次见于史册。除了文献记载,晚唐的赵逸公墓的壁画中,也发现了叉手礼的记载,而在《韩熙载夜宴图》和《女孝经图》两幅画中也有叉手礼的图形描述。
有学者认为,在唐代时,叉手礼已经非常普及,妇孺皆知。柳宗元的诗中也曾写道“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更考究的是,由于剧中人物使用“望楼”传递独有的信号,因此他们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新的暗号,就像《权力的游戏》中专门创造了多斯拉克语一样;
连作家本人也惊呆了;
事实上,关于这部剧的服化道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开始,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出场时,不少网友质疑其簪子弄反了。
其实,这种纵向佩戴簪子的方式叫子午簪,正是道教的特色。在唐朝时,道教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饰制度。修道者的服饰分为七种等级,按照入道年限和学道深浅,每个等级道士的衣服、冠巾和靴履及其所用的颜色、质地等都有不同规格。
等级越高者,服饰越复杂和华丽,初入道门的人只能戴帽子。剧中,李必戴有两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莲花冠,这是道教中高阶法师才能佩戴的头冠。
服装指导宋韬表示,大唐的繁盛体现在每一套服饰、每一套盔甲,每一个艺术,每一个人的精气神上。
作者马伯庸曾经在书籍后记中对其中的生活细节这么描述:
写这么一部作品,最大的挑战不是故事的编制、人物的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
要让读者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长安城,作者必须对那一段历史了如指掌:怎么喝茶、怎么吃饭、哪里如厕、怎么乘车,女子出门头戴何物,男子外出怎么花钱,甚至长安城的下水道什么走向、隔水的栏杆是什么形制一一描摹,其实是一整个世界,无论多么细致,都不嫌多。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唐朝天宝三载的上元节当天,由于故事是虚构的,因此电视剧中使用了谐音字“天保”。
事发之日,皇宫里的背景是:皇帝无心朝政,决定把皇权交给专权的右相林九郎,并将于当晚的灯宴上宣布这一决定,而太子一方一心想阻止这一政令的颁布。
另一边,长安城里的民众们都不知道,当他们满心期待的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是一个即将被斩首的死囚张小敬(雷佳音饰),而他只有短短的十二个时辰(24小时)。
电视剧每集讲半个时辰,片头日晷的刻度投影指向当时的时辰。
死囚张小敬被拖出牢房,太子的心腹靖安司司丞李必(易烊千玺饰)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抓住狼卫,保卫长安,在这样的场景下,“十二时辰”开始了倒计时。
张小敬能否找到狼卫?多方势力角逐险象环生,他又将碰到什么样的障碍?为了救长安百姓他又要放弃什么?
李必为何偏偏找到了张小敬?靖安司的秘密为何一再被人知道?内应到底是谁?
为了不剧透,剧情的部分就说到这里。
目前,电视剧已经播出到了16集,主线进展过程中,不断穿插了以前的相关回忆使人物更丰满,同时相关线索也逐渐显现,剧情铺排紧凑合理。
不少网友在追剧过程中也不断夸赞“剧组诚意十足”,值得一看。
当然,华美的镜头只是这部火爆电视剧的一个优点。作为读者和观众,也许众人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强大到让四方宾服来朝的唐王朝,为什么会突然之间由盛转衰。
史书上给出的直接答案也许是安史之乱,但电视剧却从细节入手,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那就是“人心尽失”。
“大案牍术”是剧中创造的术语,意为通过查询详尽的档案数据来揭示出事情原有的真相。可是在天宝盛世中,大案牍术却渐渐失灵了,原因就是因为纸价昂贵,导致记录的小吏越来越无心工作,得过且过,进而导致数据记载不详。大案牍术由于失去了基础,也就发挥不了他本来应有的作用。
这可能是杜撰的情节,却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强大王朝衰落的真实原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心就是在一步步的懈怠中逐渐消失,进而腐蚀到盛世中每一个角落。
但即便如此,也仍有一些人在努力背负着自己的使命前行。如同主角张小敬代表的基层警员一般,当他听到贩夫走卒的家长里短,当他看到舞娘因日日练习而磨破的脚尖,当他知道街坊四邻会为鸡毛蒜皮的菜价而喋喋不休的时刻,他会心甘情愿为这个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作为基层治安官员,他没有因为见识过黑暗而同流合污,更没有因为无力改变朝局而灰心丧气,他选择的是,是继续前行。
这或许才是这部古装剧真正戳动人心的地方:“即便周遭混沌不安,可你自己的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
原标题:《长安十二时辰》服化道引热议 网友:年度最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