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抗疫物资制造商春节复工记:网上发帖买原料,销售电话被打爆
02-04 08:39:5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希望嫩消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抗疫医疗物资的复工扩产,正面临上游原材料短缺的考验。

2月3日,鱼跃医疗(002223)公告称,因疫情蔓延导致防疫抗疫相关产品的需求暴增,自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疫情发生以来,因疫情蔓延导致防疫抗疫相关产品的需求暴增,公司的消毒感控、温度测量、血氧仪及口罩产品全面脱销,公司呼吸机、雾化器及制氧机产品因肺炎病患的治疗所需,其自疫情感染区域扩大后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此外,由于春节假期延期与各地交通管控造成公司上游供应链企业复工与原料供应困难,给公司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月3日股价暴涨108%的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688026,洁特生物),也在当天晚间公告称,在疫情期间,公司子公司广州拜费尔空气净化材料有限公司的口罩业务产能受材料供应的限制影响较大,产量恢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口罩生产数量受限,预计对本年业绩影响有限。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全国多家医疗器械和消毒用品厂商了解到,受春节假期延长和疫情发展的影响,紧缺医疗物资的生产工厂眼下也面临着招工难、开工难的现状。部分春节期间已经开始加班生产的企业,有的又因上游生产原料短缺,不得不再度向外求援。

1月30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信部正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监督统一调拨,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上游供应链告急,工厂网上发帖求助

“因假期我们缺少包材供应商,包括配套的垫片、泵芯、泵罩,导致工厂不得不面临停工的窘境,希望有关包材厂商可以联系我们。”上海美孚特集团旗下消毒液生产厂商上海米浮实业有限公司的在春节期间挂出了这则告示。

“急需亚德客SDA16x10B气缸!口罩生产企业的两台设备故障,急需您的支持!”一张求助海报上写着如上字样,这则求助信息来自于江苏省扬州市机电装备维修服务协会。

春节假期期间,不少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开始用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求助。

742.jpg

求助信息

受疫情的影响,这个春节,美孚特集团总经理王景光一直在位于上海金山区的工厂紧盯生产。这家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消毒液、免洗洗手液等卫生用品。

“我们现在生产原料还够生产半年,最大难处在于包材不够了。”王景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果上游厂商无法继续供货,我们的包材只够生产四五天用的。之后只能停产。”

“我们现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有货了就继续生产,没货了就暂停。”宁波一家消毒水的生产商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工厂工作人员王晓磊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他们目前最紧缺的物资是消毒水的灌装瓶。此前该工厂的消毒水主要通过经销商在电商平台和药房零售,而现在则主要发往各大医院。订单量一下子上去了,而工厂每天生产的一万多瓶消毒水却遭遇无法装瓶的窘境。

包材即将断供,米浮公司将求助贴发往了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却响应寥寥。最先告急的是消毒剂喷瓶内的一种垫片。

王景光四处求助无果,只能向上海市金山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写了申请文件。金山区政府迅速与生产这一垫片的浙江厂商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取得了联系,经过沟通之后,这家垫片厂商表示支持,决定临时开工以救燃眉之急。

垫片的问题解决了,王景光担心的是,泵芯、泵罩等其他包材依然紧张。再加之不少地区省际交通的停运,复工期限的延后,上游供应商开工也困难重重,加紧出货与原材料不足之间的矛盾只会愈加凸显。

据王景光介绍,得知疫情扩散之后,春节工厂一刻也没有休息,原计划工人们加班至初二初三即可放假,而现在家在上海本地的工人全部留了下来,约二三十人左右。

743.jpg

消毒液生产厂商上海米浮春节期间加班生产 

“春节期间临时通知工人们回来上班时,他们都很配合,热情也很高,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由于到岗人数仅为日常的三分之一,无法实现倒班,现在每个工人需要从早做到晚,工作时长达到11个小时,为了感谢工人们的配合,王景光说,他每天去工厂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发红包,一人200元,每天都有,加班工资另算。

“我们已经在现有条件下,最大化生产了,拖欠的订单数越积越多。这两天的接到的订单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量。”王景光称,他只能作出取舍,零售的订单暂且缓一缓,优先满足50瓶以上的大单的供货。“我姑且认为,购买50瓶的人,他所能帮助的人更多,辐射的范围更大。”王景光说。

销售人员每天接三四百通电话,经销商也希望能尽一份力

杭州一家生产体温计与耳温枪企业的销售经理朱乐(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在腊月二十八那天,工厂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就统一将所有的库存产品集中调走分配,共计有2万支体温计和几千台耳温枪。

“家在附近的工人陆续已经通知到了,但究竟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生产还是未知数。”朱乐说道。据介绍,这家体温计的生产商一旦恢复满负荷生产,每天可以生产10万支体温计,每个月的产能可以达到400万支,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尽管已无存货,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还是源源不断地打来,朱乐每天都会接到三四百个电话,有的是各地经销商想要预订产品,更多的是志愿者为医疗机构寻找物资。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通电话来自广州的一名高中生,这名学生向朱乐表示,他想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几台耳温枪送给湖北偏远地区的小诊所,他说比起大医院,那些地方可能更需要帮助。

不过,有的电话却让朱乐感到愤怒,一名重庆的经销商向朱乐反映,有个别经销商此前剩余了一部分货,看到市场紧俏坐地起价,“第一天卖150,第二天就卖到了498”。

“我们的耳温枪出厂价在100元左右,考虑到春节期间物流成本上涨,一般一部耳温枪会加价五块钱左右,卖到498就太过分了。”朱乐说,“国家现在有这样的情况,再这样做,发国难财非常不合适。”

王景光发现,近来经销商违规涨价的情况在增多,“现在我们发现一个处罚一个,并且立即停止他的代理资格。”

11111111.jpg

医疗物资代理商不断接到求助电话

北京奥澜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医疗产品的销售公司,代理产品中就包括疫情前线最缺的防护衣、护目镜和口罩。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奥澜德负责人刘茹(化名)的电话一分钟都没有断过。

“要么是社会组织想购买捐赠的,要么是医院求购的,要么是配送机构想帮医院配送的。大家都着急。”刘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根据她与供应商的联系,“防护衣都没货了,护目镜还有一些,口罩10万个起订可以找到厂商。”

越来越多的求助电话打到刘茹这里,她也希望自己能尽一份力,大年初一她哪也没去,一家一家地打电话,联系了国内30多家防护衣的生产厂商。不过,所有的防护衣厂商都告诉刘茹现在所有的物资都被政府征订了,统一安排生产和调配。她希望随着政府的介入,生产和供应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和支持。

口罩产能恢复至六成,医用防护服日产量恢复至2万件

企业也在努力拓展渠道,寻找更多上游货源。

鱼跃医疗2月3日的公告中就提及,为满足医疗机构与战疫一线人员的产品需求,公司派出高管团队多地协调,不计代价地维护供应链稳定,确保了消毒感控、体温测量、呼吸机、血氧仪等产品车间春节假期不停工,24 小时全力以赴保障供货,同时以不涨价为原则,采取了一系列的经销商与零售体系价格管控措施。

政府部门也在发力协调供应链。

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便介绍说,时值春节,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大多放假,工信部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四项措施来保障医疗物资供给。第一,动员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实施重点医疗物资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第二,向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企业派驻30名特派员加强协调解决原材料、物流运输等问题,快速增加有效供给;第三,建设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物资保障水平;第四,用好国际资源,推动出口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衔接,使符合欧盟、日本、美国等标准的出口产品能够在中国的一些领域中可以使用,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国际采购。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相关工厂的产能正在逐渐恢复。

2月2日,在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目前全国口罩产能恢复至60%左右,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缺口。工信部全力组织国内重点物资企业复产复工,同时紧急协调用好按日、美、欧标准加工用于出口等医疗物资,加大国际采购,竭尽全力保障物资供应。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武汉物资主要缺口在医用防护服、医用N95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我国全力推动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到2月1日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已达2万件,与1月28日的0.87万件相比增幅明显,生产基本用于湖北。目前我国对医用防护服实施统一管理调拨,工信部正千方百计落实货源,加紧组织生产调运,加大国际标准转换、扩大国际采购用于国内,竭力保障需求。

原标题:抗疫物资制造商春节复工记:网上发帖买原料,销售电话被打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