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上一轮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下称“集采”)中,降糖药“二甲双胍”最低每片中标价不足两分钱,引得外界一片哗然。
在2021年2月3日在上海开标的第四批集采,又有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有注射剂每支报价还不到3毛钱。
此轮第四批集采,涉及45个通用名药品,其中注射剂8个,滴眼剂3个,其余的均为口服制剂。从单个药品看,最多可以有10家企业同时入围。
米内网数据显示,此次集采的45个通用名药品在2019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下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达到550亿元。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之际,整体中标结果还未官宣。据央视报道,此轮集采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此轮集采预计一年可节约药费124亿元。
此次企业之间的拼价一如既往的激烈,超过120家企业参与其中。
参与这次集采的注射剂品种引人注目,均为临床常用的知名大品种,这从侧面体现出集采在往注射剂方面倾斜。
入围集采的注射剂——消化道治疗药物泮托拉唑注射剂,是45个药品中销售额最高的,2019年在终端医院市场的销售额超过60亿元,该药的原研药企是武田。此轮集采中,加上武田,共有8家企业参与竞价。第一财经记者从参与企业拿到的数据显示,在竞价过程中,武田报出的每支99.80元价格大大超过官方28.50元的限价,这样一来,武田毫无悬念会出局。
术后治疗用药氨溴索注射剂、帕瑞昔布注射剂是集采中竞争最激烈的两款注射液,各自均有17家企业参与竞价。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这两款注射液2019年公立医院的终端销售额分别达到59.8亿元、19.94亿元。
具体看,氨溴索注射液的原研药企是勃林格殷格翰,此轮集采前,其在公立医院占有一定的销售优势。然而,此轮集采竞价中,在氨溴索注射液15mg规格上,面对角逐者众多,该跨国药企颇有些撤退之意,其报出的每支3.44元价格,等同于官方限价,高过多数仿制药企。相反,中国本土仿制药企云南龙海天然植物药业则“大举进攻”,其报出的每支价格仅有0.23元,该价格有可能创下本轮参与集采的注射剂品种中最低价。毫无疑问,云南龙海成功中标集采。
帕瑞昔布注射剂的原研药企是辉瑞,与勃林格殷格翰一致,其报出的价格远高于其他仿制药企,最后也出局。
整体上,在氨溴索注射液、帕瑞昔布注射剂竞价中,不少仿制药企报出的价格较官方限价降幅90%以上。
有药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第三批集采出现的弃标现象,这一轮再度重演,同时有些企业在这次集采过程中降价幅度并不是很大,这说明这些企业在筹谋其他出路了。”
整体上,本土仿制药企业参与集采的意愿颇高。如华海药业(600521.SH),在前三轮国采中已有12个品种中标,这次集采中,公司的抗真菌药伏立康唑入围其中。再如百洋制药集团旗下的抗抑郁症药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也成功中标。
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1月29日国新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集采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探索“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中选企业不必再为进入医院销售而公关,切断了药品销售中间的灰色利益链,净化了药品流通和使用的环境。不过,对于整个医药行业而言,集采亦对药企的利润挤压明显。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原研药来说,由于原来积累了一定的用户群体,集采落选后选择转战零售渠道,仍有一定的销售市场,但要再实现大幅增长的话几无可能了。对于那些落选集采的仿制药,面临的挑战会更加严峻,首先在医院缺乏首诊患者,也缺乏用户基础,要转战院外市场的话,又缺乏品牌影响力。从长远看,相关的仿制药企会逐渐被淘汰出市场,集采亦是推动制药行业集中化发展。
付钢亦表示,伴随着集采走向常态化,药企必须要更加重视成本控制能力。“这成本不仅仅是生产制造成本,还有营销成本,目前绝大部分上市的制药企业营销费用率都在45%至50%。过去是因为毛利高,企业什么都敢干,比如销售一个产品,可以组建两到三千人的营销团队,但现在是不太可能了,后续需要谋求与一些专业化销售平台合作。”
原标题:第四批集采开标,有注射剂每支报价不足3毛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