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消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28日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离港期间,新任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将署理行政长官职务。
这项最新人事安排是林郑于25日公布的。她称,中央人民政府依照《基本法》规定、根据她的提名和建议,任命63岁的李家超为政务司司长、即将56岁的邓炳强为保安局局长、55岁的萧泽颐为警务处处长,免去张建宗原政务司司长职务,其中李家超成为回归以来首位警察出身的政务司司长。林郑说,本届政府只余一年任期,经历过去两年的严峻挑战,在中央主导和特区政府配合下,香港迎来由乱转治、拨乱反正、逐步完善“一国两制”在特区贯彻实施的良好局面,目前是砥砺前行、重新出发的好时机。3名获任命官员在政府服务多年表现卓越,具领导才能,勇于担当,“相信他们会继续以迎难而上精神,在新岗位发挥所长,竭尽所能,为国家和香港作更大贡献”。当被问及新任政务司司长及保安局局长都是警察出身时,林郑回应说,官员任命一向用人唯才,只考虑最佳人选,而3人“都是此刻的最佳人选”。
李家超26日在会见媒体时表示,出任政务司司长责任重大,工作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协助特首按照《基本法》全面和准确地落实“一国两制”施政,在落实“爱国者治港”、完善选举制度之下协助特区政府进行3场选举,并积极统筹和协调各个局及跨部门的工作,保持政府效率继续在世界排名第一。他还说,他在政府工作长达44年,对政府整体运作、文化及工作方面的理念有更充分认识,绝非纸上谈兵;过去统筹纪律部队团队约7万人,现在目标是致力于建立由18万名公务员组成的团结团队,让各人发挥自己所长,从特区总体利益出发。
“今天是我第一天醒来上班做局长的工作,脱去军装制服后,我发觉原来自己可以很快适应”,邓炳强26日再次感谢特首林郑和中央政府给予机会,让他在保安局局长这个位置去服务市民。在谈到上任后的重点涉及哪些立法工作时,他称,今年有几个法例要进行修订,其中比较大的法例包括23条立法。他还说,不应该这样去区分“文官”和“武官”,大家都是服务香港社会,“不同官员各司其职,各有自己的专长,都是一条心为香港服务”。
26日,萧泽颐在上任后首个记者会上表示,过去两年香港充斥假新闻、假消息,整场黑暴就是一个“谎言的共同体”,令部分年轻人误以为被拘捕后“男的会被殴打、女的会被非礼甚至强奸”,一名年轻女子甚至在被捕后向警员递上避孕套,声称“如果要强奸我要戴避孕套”,由此可见假新闻及假消息对年轻人的荼毒有多深。他说,这背后有人推波助澜,用“违法达义”等卑劣说法蛊惑年轻人。警方一定会锲而不舍地收集证据,把危害社会繁荣稳定、危害国家安全的人绳之以法。
香港社会对这三个人事任命相当关注。头条日报网介绍称,李家超为警察出身,在警队任职期间曾参与调查多起轰动全城的案件,包括徐步高枪击案。2006年3月,尖沙咀行人隧道发生警员枪击案,被称“魔警”的徐步高中枪身亡,当时李家超出任刑事部主管,亲自负责该案的侦缉事务,并召开记者会公布案件真相及澄清外界揣测。2012年,他放弃英国籍加入梁振英班子,出任保安局副局长。李家超的学历也成为关注焦点,他参与警队和澳大利亚高校举办的自学计划,取得硕士学位。他26日说,这正好证明香港有机会给予所有人。政务司司长发言人补充说,李家超曾被香港大学工程学系录取,基于家庭原因放弃入读,改为投考警队。至于邓炳强,在遏制“反修例动乱”时表现勇敢,深得下属称许,也受到中央肯定。议员陆颂雄赞扬邓炳强在处理黑暴时作风果断及有针对性,相信他有魄力及能力处理假难民问题,也可以统领其他执法部门。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27日分析称,下届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23条立法,且在现在强大的管治力量下,立法会比较容易。民主党主席罗健熙称,无论谁担任政务司司长,都会紧跟中央现在对港管治路线。香港中文大学学者蔡子强称,在特首任期最后一年更换政务司司长人选,这次变动很罕见。前保安局局长、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表示与李家超认识已久,相信其任命有助于巩固国家安全及维持香港稳定。她说,香港回归以来发生多次挑战主权的情况,擢升具有保安背景的官员可以理解。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期待在新任政务司司长带领下,疫情尽快清零并恢复通关。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主席陈克勤称赞邓炳强做“警队一哥”时凡事亲力亲为,也很关心下属,期望他在新岗位上“继续维护纪律部队权益,与我们一同做好保安工作去守护香港”。
《巴士的报》的一篇评论称,3人全属“硬手”,显见在香港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以“一国”为本的思路,以硬手去啃硬骨头。《星岛日报》发表社论称,“修例风波”虽然被遏制,但香港并非风平浪静,部分极端组织趋向地下化,国际环境依然凶险,只要找到新的导火线,又会再兴风作浪。因此从各种迹象来看,相信这是中央细心考虑后的布局,目的是进一步拨乱反正,“要做到这点,保安官员比传统政务官更能胜任”。
原标题:政务司司长、保安局局长、警务处处长,三项重要任命在港引关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