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义务教育的一场变革风雨欲来,名校办民校退出历史舞台?
08-06 13:16:0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消息,名校办民校,热闹十余年。

借助公办中小学名校的品牌,按民办的模式收取学费,多年来在不少地区颇为流行,还一度被认为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捷径。

眼下,这一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日前,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过渡期两年。

趋势即定,全国已有多地全面喊停名校办民校,重庆明确多所“公参民”中学转为公办。民办校也在瘦身,今年湖南、江苏、四川等地,纷纷调减民办中小学的在校生人数。

义务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风雨欲来。

全面规范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

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一省一方案,力争两年左右实现平稳过渡。这意味着,名校办民校两年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在此不久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5月14日正式公布。《实施条例》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颁布实施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文件中的第七条尤其引发关注,被认为是全面规范名校办民校的开始。

比如第七条规定之一,即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将被全面禁止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5月1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办学校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产生了较多问题。因此《实施条例》第七条重点规范了这一办学形式。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出台细化文件,全面规范“公参民”办学。

在全面规范“公参民”办学趋势下,不少城市的“公参民”学校正由民办转为公办。早在2020年,上海中学参与创办的上海张江集团学校正式由民办转为公办。该校自建校以来,常年保持浦东新区中考成绩第一。

自今年4月起,重庆先后明确多所“公参民”学校将转为公办。

7月2日,四川眉山天府新区恒邦嘉祥外国语学校宣布已被撤销办学许可,立即停止招生,将由民办校转为公办校。该校原定于9月正式开学。

在民办转公办的同时,民办校也在瘦身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2021](15号文)精神,各地将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占比将控制在5%以内。

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一省一方案,今年以来已有湖南、江苏、四川等地教育部门发文,其中江苏省明确争取用2-3年完成调减目标。

6月,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暂停审批设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宣布不得批准已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设立新校区,不得同意已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此外还要适当缩减2021年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

巨大转变

为何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发生巨大转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指出,民办教育具有很强的营利性,到今天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规模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结合来营利。

资本逐利,甚至蚕食学生食堂。2019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被曝光发霉食材丑闻,成都七中是公办名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则是与企业合作兴办的民办学校。

这类挂牌假名校,无疑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刘昌亚指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采用民办学校的收费机制,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教育秩序

这在大城市的择校竞争中尤其明显。由于民办学校享有“民促法”规定的自主招生、考试招生的权利,在一个地区内便有了掐尖的优势,加剧了社会焦虑。2019年“公民同招”政策出台,终结了部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提前掐尖招生的传统。

然而长久以来,不少地方对“名校办民校”的行为持默认立场,既能获得一定利益回报,促进当地教育快速发展,又能把发展教育的责任推给市场,节约大量财政经费,何乐而不为。

弊端也很明显,一些地方推卸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导致民办学校比例偏高,公“退”民“进”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民办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占总在校生比例为16.8%,民办初中在校生人数占总在校生比例为12.2%。

杨东平指出,民办中小学在校生全国占比在10%上下比较合理,但在很多大城市,包括农村县域,比重可以达到30%-60%。前两年引发热议的湖南省耒阳县,民办教育占到60%。这种现象是世界各国都没有的,欧洲国家民办教育的比重通常在3%-7%,日本是2%

日本和美国,并肩为全球两大私立教育大国。不过,日本私立学校的比例成明显的“两头重,中间轻”的情况,学前和高等教育阶段,私立学校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小学到高中阶段完全相反。

也即是说,私立教育大国日本,义务教育公办为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私立小学的比例到1980年都没有超过0.5%,如今也只有1%左右。

图片

就此消亡?

全面规范名校办民校,民办校就此消亡?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民办教育不断壮大,事实上已经成为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0年全国共有民办学校18.67万所,占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比例超过1/ 3,并已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类型。

对于“名校办名校”这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本就由公办学校参与举办,属于公参民的“假民办”。专家指出,所有“公参民”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退出,转为公办是最合适的选择。

另一方面,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存在,仍有其价值所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认为,公立教育应该解决公平问题,民办教育提高效率,这样才是合理定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指出,公办与民办教育的比例关系还需更好的调整。调整的主要方向,应当是政府更好地履行宪法规定的关于义务教育的职责,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提高整个义务教育的公共性,而不是特意压制民办学校

二战结束后不久,日本政府即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发展初等教育,私立小学在补充公立学校数量不足、减轻公办教育负担上,几乎没有可介入的空间。虽然私立中小学数量不多,但在教学内容、理念、体制上相对来说比较多元。

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也进入普及化时代。随着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的实现,民办教育的功能定位发生转变。

之前民办教育多被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在后普及时代,民办教育将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选择

民办校并非消亡,只是逐渐淡化。

原标题:义务教育的一场变革风雨欲来,名校办民校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