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不过,美容市场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一些经营者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对资质荣誉、产品功效、整形疗效等进行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10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1年度医美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办了一批医美市场不正当竞争案件,着力规范医美市场竞争秩序,彰显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整治医美市场乱象的决心。
医美行业都有哪些“雷”,麻辣姐今天带您排一排。
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
全国医美机构超过3万家,而拿到美容外科主任医生证书的医生不超过5000人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美行业的违法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非”,即非法的医美机构、非法的医美医生、非法的医美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医美机构超过3万家,而拿到美容外科主任医生证书的医生不超过5000人。实践中,由于医生少、需求大,一些医疗机构以所谓名医名师、专业医疗资质等噱头,为医疗美容效果背书。
比如,今年6月,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中发现北京爱悦丽格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在大众点评App“爱悦丽格医疗美容”主页下宣传的诊所医生李某为原三甲医院医生,实际其仅到中日友好医院进修,而非中日友好医院正式医生。
还有些医美机构标榜从国外聘请专家,实为虚假宣传。去年7月,四川省绵阳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在韩美医疗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现场检查中发现,店内墙壁上张贴的“韩美医疗整形美容—专家介绍”中的“曹某某”“郑某某”既不是该公司特约专家,也未在该店开展过医疗整形服务,该公司在不能提供其荣誉资质、擅长项目的证明资料情况下,仅凭同行推荐,就进行宣传。同时,利用微信杜撰自己是从韩国首尔成长起来、有68个分支机构、在国际级连锁医疗美容机构等虚假情况。
这些医美机构通过虚构、夸大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等方式,给消费者以服务品质保证的假象;甚至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成功”等不当关联,编造“整容改变命运”等故事,欺骗、误导消费者,扭曲审美认知。
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
一些医美机构制造“容貌焦虑”,要整治“软文”“种草笔记”等变相误导
市场监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有的医美机构虚构诊疗前后对比图,有的一味鼓吹产品或服务疗效,通过使用虚假案例、虚构疗效等方式,对医美效果进行夸大、虚假宣传,对风险、后遗症避而不谈。
今年4月,浙江省舟山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中发现定海丹颐美容会所在店里悬挂宣传牌,号称通过纳米科学技术,将水转换为纳米雾状粒子,利用热胀原理,打开肌肤毛孔,形成肌肤觉醒效果,皮肤浸浴于42℃热水5分钟,即可防止紫外线造成的伤害多达1星期,并张贴3组消费者使用前后的对比照片。经查该店无法说明宣传内容的真实性,无法提供相关材料予以证明。
在互联网时代,不少医美机构将虚假宣传搬到网上,一些消费者因在网上看到医美案例而“种草”。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医美机构在消费者中制造“容貌焦虑”“身材焦虑”情绪,虚假宣传、过度宣传等问题凸显。
去年6月,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在艺星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现场检查中发现其在新氧医美平台上的“氧气zuzmc的美丽日记3.11假体隆胸”“爱末回生的美丽日记 6.15 鼻部多项”等医美案例为艺星集团内其他医院案例,并非该医院真实案例,但却标示“医院:艺星整形美容医院(台州旗舰店)”,使用虚假案例对自身进行商业宣传,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规范医美市场营销宣传,不仅要清除虚假、夸大宣传等弊病,也要整治通过“软文”“种草笔记”等形式进行植入推广、虚假营销等变相误导公众。
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误导消费
医美行业低龄消费者增多,一些机构编造用户评价、虚构交易、弄虚作假
随着医美行业消费群体日益大众化,消费渗透率提升,低龄和刚接触医美的消费者增多。然而,医美行业单次消费价高、涉及专业知识复杂、决策失误需要承担的风险大等特点,使得大多数消费者会通过网络研究“攻略”“评价”等作为医美消费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
正因为医美消费的这些特点,消费评价等原本需要消费者依据真实服务体验来撰写的内容,被部分不良医美机构弄虚作假。一些机构通过“刷单炒信”,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虚构交易、虚假评价,误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冲动消费,导致出现医美整形失败等案例。
江苏省南京熙涵医疗美容门诊有限公司为尽快打开市场,去年6月起,雇佣8名刷单人员,在大众点评当事人网上店铺平台上以消费者的身份下单并支付费用,实际并不消费,交易完成后即退还下单费用,并每单给予30元刷单佣金。至今年1月,该机构共计刷单220笔,刷单佣金6600元,支付刷单费用13.48万元,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还有医美机构直接让自家员工当托。上海美希卓馨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入驻“新氧 App”平台后,今年1月9日要求公司员工购买项目并以新氧账号“氧气 bqwbqo”在“上海美希卓馨医疗美容”下发布日记评价内容,该员工并未实际接受相关项目服务,而是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的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随着直播带货的火爆,医美机构也开始走进直播间。梦泉时尚(北京)贸易有限公司通过在快手短视频App上注册的个人直播账号进行直播,用以促进自营商品的线上销售。贺某在宣传标称为“花源密语抑菌凝胶”的二类消毒产品实际上不是药品及医疗器械,却使用了治疗类功能性表述,对消费者产生实际误导。
据统计,今年1—9月份,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5397件,罚没金额3.5亿元。其中,涉及医美领域虚假宣传案件71件,罚没金额355万元。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案件均已责令相关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对其处罚。希望通曝光典型案例,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提醒广大爱美的消费者,要科学理性消费,切不可盲目跟风,冲动消费。
原标题:3万家美容机构执证医生不到5000人,你还敢动脸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