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施放探空气球28年,他15个除夕在高空气象观测站度过
02-03 09:27:16 来源:上游新闻

2月2日清晨6点30分,整个城市还在沉睡,驱车开往歌乐山的路上不见一人一车。49岁的张银廷如往常一样准时起床,裹上厚厚的棉衣,来到监测室,开始进行施放探空气球的准备工作,此时距离他昨晚结束工作的时间还不到4个小时。

没错,张银廷的工作就是放气球。可他放的并不是普通的气球,而是一个直径1.5米、重达2公斤的巨大白色气球。每天早晚7点15分和凌晨1点15分这三个时间点,沙坪坝高空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探空站”)都会分秒不差地放一个这样的气球。

记者6点45分赶到探空站时,张银廷正在氢气房给气球充气,他说,要给这个气球充满气,需要一整瓶氢气,整个充气过程大约十分钟。充完气,他紧接着把气球从氢气房运到施放点,将气球绑在固定位置。而后再返回监控室,将仔细检查过的数字探空仪绑在一根30米长的绳子上。

a7babe50ca16abb9a66818739e0eb9e1.jpg

张银廷正在为探空气球充灌氢气

张银廷一边说一边把绳子牵到施放点,将气球也绑在这根绳子上,“把气球和探空仪绑在30米的长绳上,是为了降低气球尾流的影响并减少气球的摆动。”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接近7:15,张银廷手上的对讲机传出来自监控室的同事的声音:“可以放气球了,准备……3,2,1,放!”张银廷立即松开绳子,探空气球迅速升上了天空。

接下来,探空气球将带着探空仪升上3.5万米的高空,通过探空仪内的感应元件,实时测量出空气的温度、气压、湿度等数据。张银廷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虽然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气象探测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用这种方式探测出的数据比其很多手段都更精准。” 

db13953e88f1c0e792fd42f1e2dc2308.jpg

张银廷将探空气球固定在施放点

据了解,沙坪坝高空气象观测站是全重庆唯一一座高空气象探空站,这样的观测站在全国共有120余个。每天早晚7:15和凌晨1:15,所有的探空站都会同时施放气球,气球上搭载的探空仪会将实时数据传送给地面雷达,雷达再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重庆市气象局,直至世界气象中心,进行全世界的气象数据共享。

张银廷加重语气说:“放气球一定要非常准时,不论刮风下雨都必须准时施放,否则很难进行数据对比。”

每次放完气球,值班人员都要在监控室实时察看探空仪的信号、数据等是否有异常,直到氢气球在高空破裂后,整个流程才算结束。当天上午8点40分,张银廷才完成了本时段放气球的任务,他走出监控室,准备去吃一碗热腾腾的小面。

“因为每天凌晨1点15分还要放一次探空气球,等监测完数据都快3点钟了,在探空站值班的时候,晚上都只能睡三个多小时。”张银廷说,“不过我们现在食宿条件都比以前好多了,还是挺满足的。”

452266954d471b6aa988fe12b04d5a4e.jpg

张银廷在为气球施放做最后准备

作为探空站的站长,也是探空站目前五位探测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张银廷一毕业就进入了气象部门从事基层工作,二十八年如一日地进行着施放气球这项重复的工作,“一年里都没有一天特殊的”,他说,老家在安徽的他,自从1991年来到重庆后,28年来只回去过一次。

今年过年,张银廷从大年初一到初三都要在探空站值班,从事这项工作28年以来,至少有15个除夕夜他都是在值班室度过的。张银廷说,今年将会是一个难得的春节,因为他准备跟妻子和正在上大学的孩子一起吃个年夜饭,看看春晚,一家人过个温馨的除夕。

上游新闻记者  吴思倩  通讯员  任俊 摄影 任俊 钟志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