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北碚乡建记忆》出版 490张民国老照片首次面世
02-27 05:30:41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重庆日报客户端消息,2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北碚区获悉,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卢作孚等人在北碚实施乡村建设实验、推进城镇化的图像史料集——《北碚乡建记忆》于近日正式出版。490多张展现乡建历史、还原北碚原景风貌的珍贵老照片首次面世。

d9e14deb9c8fd6335bb5904bb3665857.png

▲《北碚乡建记忆》。通讯员 邓公平 摄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及其子卢子英先后主政北碚,期间,他们带头推动乡村建设实验。从1927年起,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北碚大力开办工厂和学校,搞城建、辟公园、建公共服务设施,逐渐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迁建区”,大大推动了当地乡村城镇化进程。乡建文化成为北碚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之一。

9800734bd6d14c818000a4610cc0e110.png

▲1949年北碚举办的工农业、科教等展览会上,学校参展的飞机模型(高代华提供)

近年来,北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当年的开拓者们的事迹和精神仍为人们所怀念,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但当年留存下来的资料却很少。庆幸的是,当年卢作孚的追随者之一高孟先因工作关系,遗藏了大量历史照片。为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复现北碚乡村城镇化进程,不久前,经其后人高代华等整理编著的《北碚乡建记忆》一书最终成稿,并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首版发行500本。

39d3d0d515c2a40b83cbaf4affb90468.png

▲上个世纪40年代的北碚街景,街心花园与壁立成荫的行道树(高代华提供)

高孟先是璧山人,自上世纪20年代末起至1950年,一直追随卢作孚、卢子英兄弟在北碚工作,历任中国西部科学院博物馆馆员、《嘉陵江日报》社主任、北碚管理局建设科科长等职,1979年去世。作为北碚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人,同时也是历史记忆的有心人,高孟先收藏了大量反映北碚乡建历史的民国老照片。

3e1e1411528d3aeebb8f5b3e49f845f5.png

▲1947年,北碚举办的春季体育运动会上,兼善中学的体操造型(高代华提供)

《北碚乡建记忆》由高孟先后人高代华、高燕从其珍藏的1100多张照片中,选取密切反映北碚乡建实验重要参与者及其事件、景物的490多张编著而成。这批照片时间跨度从1929年至1949年,大部分为首次面世。“很多老照片褪色、泛黄,有划痕,且绝大部分没有标注和说明,我们从2016年5月开始着手整理,其间五易其稿,耗时两年多。”高代华介绍,为修整和标注照片,他多次前往川渝地区及武汉、南京、沈阳、哈尔滨等城市,查找核实资料,印证建筑物和场景,最终纂写了标注说明文字1.6万字,补充介绍材料近2万字。

打开《北碚乡建记忆》正文,记者看到:数百张老照片按事件时序、关联排版,全书分为教育与人才培养、标本与风物采集、卢作孚率团出川考察、运输建设、城市和人文风貌、民众体育等9个篇章,通过图像铺排和详实的标注,再现北碚乡建实验的诸多场景,记录了乡建运动众多参与者的影像,同时还以卢作孚等人为纽带,展现了当时中国川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北方部分城市的风貌。

“直观地、生动地再现了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情景,真实反映了当年红红火火、波澜壮阔的乡建场面,非常有说服力。”西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重来研究民国时期卢作孚乡建历史已有20多年,此次受邀专门为此书作序。他认为,该书为研究民国时期卢作孚乡村建设和北碚历史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真实的史料。

“编著此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纪念卢氏兄弟及众多为北碚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的建设者。”高代华表示,希望通过《北碚乡建记忆》一书,为人们保留一份乡愁记忆,供专家学者研究乡建历史时参考借鉴,同时启迪和激励后来者。

重庆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亚同

原标题:《北碚乡建记忆》出版 490张民国老照片首次面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