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科技特派员“下乡记”③丨陶伟林:把实验室搬到高山的蔬菜“医生” 攻克蔬菜“癌症”
10-22 22:12:3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untitled_副本.png

陶伟林是高山蔬菜“癌症”的克星。

就在前不久,陶伟林牵头攻克一项世界性难题:攻克甘蓝类蔬菜根肿病,打破该类作物被国外品种垄断的局面。

除攻克这项世界难题外,他将农业科技带进田间地头,成为把脉重庆高山蔬菜的知名“医生”。

日前,科技部通报表扬的92名科技特派员中就有陶伟林的身影。12年扎根田间地头,他背后有什么非凡的故事?

十年磨剑攻克蔬菜“癌症” 打破国外垄断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癌症”。

早在20年前,重庆就有蔬菜出现根肿病。到目前,已传播到14个区县,15余万亩土壤被病菌侵染。这种病有多可怕?

“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十字花科研究室主任陶伟林说,它能引发十字花科蔬菜根部形成肿瘤,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12年前陶伟林初到武隆时,攻克这一难题已迫在眉睫。

“武隆、涪陵有近5千亩高山蔬菜基地因此荒芜。”陶伟林说,高山蔬菜种植区多为贫困地区,90%的作物都属十字花科,根肿病已成为制约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目前,国际上防治根肿病最佳方案是选择抗性稍好的品种,但甘蓝抗根肿病新品种的培育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仅美国和日本培育成功,并在重庆有试种。

2010年,重庆启动结球甘蓝抗根肿病攻关。甘蓝类蔬菜包括俗称的莲花白、花菜、西兰花等,占重庆高山蔬菜种植面积一半以上。

若攻克了这个难题,可挽救大面积的甘蓝类蔬菜。

陶伟林牵头的团队首先在疫区对选定的19份结球甘蓝抗病“材料”进行培育,最终只有一份中的两株甘蓝没有发病。后来,这两株“宝贝”被带到海南留种培育,再回到重庆疫区种植采种。

在长达10年的攻关里,经过复杂的系统测试和研究,终于培育出两个抗根肿菌甘蓝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于2018年开始在田间试种。

目前,试种甘蓝长势良好,表现出较强抗性。“推广应用后将打破该类作物被国外品种垄断的局面。”陶伟林说,预计3年内将大面积推广新品种,解决令人头疼的根肿病问题。

untitled2_副本.png

△陶伟林在田间地头示范

让高山蔬菜告别“三大白”

目前,武隆的23万亩高山蔬菜,分布在仙女山、白马山、木根村等地,是重庆高山蔬菜的主要供应地。

可在陶伟林刚到武隆时,当地正面临“三大白”的产业瓶颈。当时武隆主要种植的是白萝卜、白菜、莲花白,因集中上市加上品种单一,低谷时卖价低至每公斤0.1元。

“销路有问题,价格起伏大。”陶伟林说,为稳住高山蔬菜产业,他们顺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筛选出30多个蔬菜品种,比如豆类、瓜类。

同时,根据海拔高度,武隆形成三大蔬菜生产带:海拔800-1200米区域以辣椒、豇豆、丝瓜、茄子为主;1200-1500米以番茄、四季豆、黄瓜、青葱、西葫芦、甘蓝为主;1500-1800米以油麦菜、瓢白、水白菜、甜豆、荷兰豆、菠菜、芫荽为主。

几年前,陶伟林在桐梓镇调研中,发现该村种植的辣椒品种老化,也无法满足辣椒加工企业日均加工100吨原料的需求。

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当地改种加工性状好、产量高、抗性强的艳椒425品种。那时候,为让当地种植的新品种迅速见效,他一有空就钻进湿热大棚现场教技术。

在陶伟林的指导下,该镇建起了工厂化无土水培育苗场,集中示范艳椒425加工辣椒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100亩,示范带动3000亩。通过技术指导每株辣椒坐果近300个,采收期延长一个月,实现亩增产辣椒850公斤,增效近2000元。

就这样,通过逐年的努力,武隆高山只能种植“三大白”的蔬菜的历史被改写。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涨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打响了“高山蔬菜”品牌。

如今,武隆有17个村依靠种植高山蔬菜实现脱贫,高山蔬菜亩产值已超5000元。同时,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还成功推广到石柱、涪陵、丰都、彭水等高山蔬菜基地,推广面积达到2万多亩。

untitled1_副本.png

△陶伟林(左二)在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辣椒种植效果

一年坐办公室时间不到50天

搞农业科技十多年,奔波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我的办公桌就是菜地!”陶伟林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自己一年里半数时间蹲在乡村,再抽出在重庆市农科院试验田的时间,“一年下来坐办公室时间只有不到50天。”

重庆市农科院在木根乡设高山蔬菜研究所,陶伟林、周娜等蔬菜专家长驻于此,以求突破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有时候,为了蹲守在“菜园子”里搞科研,一连半个月甚至整月都回不了家。

“再辛苦,看到农民脸上有了笑容,真的觉得很值!”陶伟林说,目前重庆高山蔬菜主产区供应稳定,但他们又在思考新的升级模式——农旅融合。   

发展蔬菜产业的落脚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接下来,除在提品质、扩销路上继续下功夫外,他们还将想方设法提升蔬菜的附加值。

“像景区一样建设菜园子。”陶伟林说,考虑到武隆每年有大量的旅游人口,他们打算把菜园变成花园,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继续挖掘高山蔬菜的潜力。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对蔬菜进行更细的分类,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他举例说,比如茄子可以分炒的和凉拌的,辣椒也有炒的和生吃的。

“蔬菜也能像水果一样采摘。”陶伟林告诉记者,今年在武隆已开始兴起蔬菜采摘的新潮,接下来将继续下功夫在高山蔬菜上“掘金”。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