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来自两位市人大代表的扶贫故事丨平安乡的暖冬
      01-16 06:58:0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timg_副本.jpg

      新闻回放>

      2019年4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

      奉节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针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向总书记汇报了平安乡开展“四访”带来的成效。

      “四访”指的是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

      “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精准施策,改造了1112户危房,易地扶贫搬迁168户……”邹远珍向总书记汇报了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并高兴地告诉总书记:“平安乡已经户户住上了安全房!”

      1_副本.jpg

      △平安乡雪景

      1月7日,奉节县平安乡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瑞雪兆丰年。平安乡的气温已经降到了接近零度,但寒冷的风雪挡不住当地人们内心的温暖。

      对居住在这里的7000多户村民来说,这是平安乡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2019年,平安乡抓实“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首次降到1个百分点以下,仅有0.5%。

      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子,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不怕停电”的电烤炉

      ……

      去年,平安乡也诞生了第一个产业发展“亿元村”和四个“千万元村”。

      带着平安乡的这些收获,邹远珍踏上了前往主城参加重庆两会的行程。

      在两会期间,邹远珍想把平安乡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41_副本.jpg

      △2020年1月13日,市人大代表邹远珍在接受采访。

      问题少了感谢多了

      一声声“谢谢”感动着扶贫干部

      2019年4月18日深夜,邹远珍从主城回到平安乡。一路上,她接到了不少村民打来的电话。

      “邹书记什么时候来我们村里?”这是村民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村民们得知邹远珍参加“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言,都想请她来村里“摆一摆”。

      第二天一大早,邹远珍和扶贫干部就启程前往平安乡最偏远的桃树村和长坪村。

      路过关门山大桥时,邹远珍看着车窗外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想起了自己6年前到平安乡工作,第一次去这两个村走访的场景。

      “以前去这两个村,坐车要两个多小时,走路要四五个小时。”邹远珍说,因为交通闭塞,桃树村和长坪村发展落后。甚至有人形容,这里就像是“野人居住的地方”。

      2019年1月22日,关门山大桥建成通车,实现了平安乡人世世代代的梦想,也打通了桃树村和长坪村的脱贫之路。

      车行半个小时后,邹远珍到达了桃树村。此时,村里院坝上已经被村民们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群众得知平安乡的脱贫攻坚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大家欢呼雀跃,这是全乡人民共同的荣耀。”

      2_副本.jpg

      △邹远珍和村民开院坝会

      邹远珍说,自己开过很多场院坝会,这两场是最热闹的。

      在邹远珍宣讲座谈会精神过程中,多次被热烈的掌声和村民的问话打断。

      宣讲结束后,邹远珍和乡亲们都激动不已。他们紧紧握住邹远珍和扶贫干部的手,不断说着“谢谢”。

      这一句“谢谢”,让在场的干部湿了眼睛。平安乡开展“四访”工作,以前听到最多的是问题。

      一次次宣讲,坚定了平安乡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向总书记报告|平安乡的暖冬(4021153)-20200115230126_副本.jpg

      信心足了干劲大了

      平安乡有了首个“亿元村”

      有女莫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想吃米饭没得煮,红苕洋芋包谷糊……

      这是平安乡的一首歌谣,也曾是当地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平安乡,很少能听到这样的歌谣。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描写脱贫攻坚的顺口溜、打油诗。

      “峡高水急关门山,自古以来是天险。如今架桥通三地,一路畅通到平安。水电路讯危房改,高山小村新风采。最是感谢帮扶人,跋涉入户解忧怀。感谢党的好干部,百姓脱贫心欢快。”

      去年,被村民们称作“农民诗人”的甘立敏创作了这首诗,在平安乡火了。

      55岁的甘立敏先后在安徽、河南、山西等地打工。他说,以前村里路没通,桥没修,出去了就不想回来。现在的平安乡,有路又有桥,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回来的人都不想走了。”

      去年,甘立敏种下了200亩脆李、260亩蕉藕,带动了32户乡亲一起增收。其中,贫困户就有13户。

      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如今,平安乡已实现了主导产业100%覆盖贫困村,产业项目100%覆盖贫困户,利益联结100%覆盖贫困户,集体经济100%覆盖村集体“四个100%”。

      用邹远珍的话来说:“在平安乡,只要你肯干,就一定能增收。”

      向总书记报告|平安乡的暖冬(4021145)-20200115230317_副本.jpg

      去年,还有一件事让平安乡的村民们高兴:平安乡有了四个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千万元村”,以及首个预计产值超过1亿元的“亿元村”——天台村。

      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天台村通过发展生猪、肉牛、蔬菜等产业,让村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一倍。2018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500元,而去年已涨至9887元。

      2019年,平安乡继续深入开展“四访”工作,实施动态监测,抓实“两不愁三保障”。

      在“四访”过程中,扶贫干部发现有两栋C级危房已经达到了D级危房标准,于是立即对这两栋房屋启动D级危房改造,主动解决了2户贫困户的安居问题。

      应改尽改,应搬尽搬,一户不漏。在平安乡,户户都住上了安全房。

      2019年,平安乡的贫困发生率降至0.5%,首次降到1个百分点以下。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自平安乡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到目前全乡脱贫人口没有一人返贫,真正实现了脱真贫、真脱贫。

      向总书记报告|平安乡的暖冬(4021147)-20200115230538_副本.jpg

      啃掉最硬的“硬骨头”

      川东游击队小镇今年开门迎客

      33户100人,这是平安乡尚未脱贫的人数,也是平安乡今年的脱贫目标人数。

      “今年,平安乡将实现全面脱贫。”这是邹远珍等干部和全乡百姓共同的承诺。

      平安乡如何实现全面脱贫?邹远珍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啃掉最硬的“硬骨头”。

      “我们将分类实施精准脱贫。”邹远珍表示,对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平安乡将在医疗上给他们更多的扶持,将贫困户自己承担的费用减少到最低。同时,通过产业发展,让一些病情不严重的贫困户能够就近就地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

      对于因残疾和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平安乡则将做好低保兜底。

      邹远珍说,平安乡将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句话让平安乡的干部和百姓感到格外亲切。

      邹远珍和村民开院坝会。(4021169)-20200115230707_副本.jpg

      △邹远珍和村民开院坝会

      平安乡是一个红色革命之乡。1948年1月,川东游击队政委、《红岩》小说人物原型江姐的丈夫彭咏梧,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

      在平安乡安子村黑沟淌,为纪念烈士,2011年4月,平安乡将安子村更名为咏梧村。这个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村子,流淌着红色的血液,播撒过革命的种子。

      这是平安乡难得的文化旅游资源。去年,平安乡在这里打造的“川东游击队奉节特色小镇”进入了实施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这个红色小镇就将开门迎客。

      “有游客就会有消费,有消费就会有收入。”邹远珍说,这个小镇能让人记住乡愁,找得到儿时的记忆,也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

      现在,平安乡有不少村民都能讲出彭咏梧在平安乡牺牲的革命故事。

      “我们会让当地百姓,特别是贫困户来这里做导游,给游客讲平安乡的革命故事。”邹远珍说,让贫困户当导游是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和精神。

      邹远珍还给我们说了一个好消息。平安乡已经与企业签订了协议,平安乡1万亩脆李产业在2021年挂果后,将全部由企业负责销售,不愁销路。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平安乡“春已暖花已开”,脱贫攻坚“收获”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timg_副本.jpg

      记者手记>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她是扶贫干部代表

      这是我连续第三年在重庆两会期间采访邹远珍。

      三年来,我听她讲述了很多生动的脱贫攻坚故事。而平安乡的变化,不仅在她讲述的故事里,也“写”在了她的脸上。

      6年时间,邹远珍扎根奉节平安乡,和这里的干部群众一起扶贫谋发展。

      2014年,平安乡的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高达14.35%;2019年,平安乡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5%。

      包括平安乡在内的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8099元增加到9952元,增长22%……

      在平安乡,变化的不仅仅是这一组组数字,更是每一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精气神。以前“等靠要”,现在“主动干”。

      从平安乡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开始,这里的干部群众就卯足了劲,下定了决心。

      邹远珍自己说不是“女汉子”。但是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里,她和平安乡的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奋斗,从没懈过气。

      流血流泪不流“憾”,任劳任怨不认输。

      “‘憾’是遗憾的憾。”邹远珍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她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平安乡不认输,更不留遗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谭柯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