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节义诊现场
12月6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市中医院2020年中医药文化节上获悉,目前,重庆市中医院开放床位已由800张增加到3000张,门诊量也由85万人次增加到250万人次。
虽然天气寒冷,但6日上午,仍有不少市民来到重庆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节现场参加义诊活动。进入冬季,天寒地冻,在义诊现场,不少中老年人都向医生咨询如何能更安稳地过冬,“我有心脏病,冬天一感冒就恼火,而且怎么保暖都不得行,很恼火。”一大早就从大石坝赶到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参加活动的张燕询问医生。
冬季到底要怎样养生、保暖?生活上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呢?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整理了现场多位重庆市中医院中医专家的建议,整理出了这份冬季衣食住行健康攻略。
衣:颈部保暖别忽略
重庆市中医院专家介绍,很多人都知道冬季穿衣要保暖,但一些细节却容易忽略。颈部的保暖尤其重要。脖子是人体中连接头颅与躯干的重要部位,由神经、血管、肌肉、淋巴、脊髓、椎体、甲状腺、食管、气管等重要组织器官组成。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部有多条经脉循行通过,位于颈部的穴位较多,在颈后的风池、风府、风门,这三个以风命名的穴位,是外界风邪、寒气侵入人体的入口。颈部的大椎穴则具有补充人体正气、调和机体阴阳的功效。所以冬季外出最好围上围巾,或穿上高领毛衣,这样不但可以保暖御寒固护阳气,同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椎不适感。
除了颈部,冬天还要注意头部、脚部的保暖。如果头部受寒后,人们会出现头痛头晕等表现。同样,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若脚一旦受寒,抵抗力会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食:立冬过后 这些东西要少吃
立冬过后,人体需要抵御寒冷,同时,此节气又是干季向寒季转换的过程,燥的感觉更加明显,重庆市中医院专家提醒,饮食宜“滋阴潜阳”。
此时,应少吃田螺、海带、鸭血、文蛤等黏硬、生冷的食物,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食物过热容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皆有损人体健康。
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专家建议气血不足的人,此时可以可以多吃些母鸡、黄芪、山药、大枣、桂圆肉等;痰湿体质的人则可以多吃些茯苓、薏米、冬瓜等,运脾化湿,改善疲劳。
此外,红枣、橘子、豆芽、桂圆、杏仁、山药、南瓜、牛肉也是冬季食补的好食材,立冬后白菜、萝卜也可多吃,有消食下气的功效。
住:赖床很伤身 睡前可泡脚
冬季寒冷,许多人都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虽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人体,但单纯延长睡眠时间是不能缓解疲劳改善精力的,甚至对身体有坏处。专家介绍,倘若长时间躺在床上不动,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在中医的角度可导致肺气、脾气、心气、肾气的运化受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肢体疲倦乏力的状况。
冬季睡前,可以泡脚放松身心,泡袪除寒气,这样可以更好地睡眠。在中医看来,冬天泡脚有推动血运、调节经络、健身防病的功效,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也大有裨益。可以促进代谢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恢复及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
泡脚也能帮助睡眠。足浴产生的温热作用,能令全身排汗,帮助皮肤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行:室外运动不宜早
重庆市中医院专家介绍,许多人都有晨跑等清晨起来锻炼的习惯,但冬季的三个月是万物闭藏的时令,人最好能早睡晚起,等待太阳升起、身体苏醒再出外活动锻炼。
冬季的清晨气温过低、天气寒冷,过早起床外出锻炼,人体体温与外界温差较大,会使血管明显收缩,加上冬季自身血管弹性的降低,尤其是老年人,过早晨练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同时,冬季常常会出现雾气较重的天气,在这样的外环境中锻炼,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等风险。所以冬季锻炼尽量选择在早晨9点以后,也可以选择在下午进行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把握运动强度,适当补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