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压力大,作业好多,我天天失眠掉发,这怎么办?”“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冒火,感觉自己很暴躁,记忆力也越来越差。”“我就是有点焦虑,不需要去医院吧,不至于。”“最近一段时间整天以泪洗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脑子变笨了,精神不振,胃口很差,总觉得人活起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压力的增大,各类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据统计2009年国内四省市1月患病率17.5%。但是很多人对于心理问题意识不到位,具有较强的病耻感,不敢去医院或专业机构去咨询,而心理援助热线的出现,可以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帮助求助者及时疏解消极情绪,有效抑制其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罗捷副院长、主任医师解释到。然而当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都呈逐年增多的态势,由于个人极端异常行为引发的恶性案件——自伤自杀或伤人毁物、肇事肇祸也时有发生。如果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引导或医学干预患者的心理问题,将会大大降低心理疾病的危险性或威胁性,线上的心理援助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并且随着公众健康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度、接受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心理健康咨询的需求。
心理问题不要慌 12320心理援助热线来帮忙
为给全市人民提供更及时、专业、便捷的心理服务,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与重庆市信息中心于2013年合作建设“重庆市12320-1心理援助热线(简称‘热线’)”。
罗捷介绍,目前全市共开通心理援助热线31条,包括市级12320-1心理援助热线1条,各区县心理援助热线共30条,并积极吸纳社会志愿者参与,及时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实时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服务。2019年,仅市级热线就为近2000位市民提供心理援助服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共接听有效热线近5000次。
对于逐年增加的热线次数,罗捷提出见解,“一个是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人面临着很多的社会压力,比如工作、学习、亲子教育、家庭关系等;二是公众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以前大家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率比较低,缺乏主动就医的意识,部分患者有较强的病耻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病。现在大家的心理健康素养提高了,通过求助的热线,就很方便他们进行相关心理问题的咨询和帮助;心理问题的原因除工作压力之外,还与家庭关系、自身性格都有着关联。”
在求助的热线中,人群年龄覆盖面比较广泛,体现出从幼儿至老年群体都普遍存在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求助内容最多,占3/4左右,值得引发重视。此外罗院长还总结了热线中较为常见的四类心理疾病,即“疯痛怪呆”:“疯”是指精神病;“痛”是指抑郁症、焦虑症;“怪”是指性别障碍,包括性心理障碍;“呆”包括老年痴呆、弱智儿童。心理援助热线在舒缓心理困顿、减轻心理压力、阻止心理问题加重、保护公众心理健康、严重心理问题转介专业机构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联合工作机制 线上线下促进心理健康
罗捷介绍道,为提高接线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给公众提供更好的心理援助服务,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近期针对热线的接线员专门举办了一场技能培训活动。培训人员包括各个区县精神卫生中心的接线员、社区机构的工作者、学校心理辅导站的工作人员等近200人,以培训其求助者问题类别识别的技能、应对的技能、转接机制等一系列心理服务技能为主要内容。同时罗捷强调,心理健康工作不仅需要线上的心理咨询,更需要线下专业机构的医学干预或治疗。
“热线的作用相当于打头阵,第一时间帮助求助者稳定偏激的情绪,识别心理问题的种类,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心理健康服务或转介心理学专家或专业机构,”罗捷提到一例令他印象深刻的热线,“那是一位失恋女性的求助,她想不通男朋友为什么突然不爱她了,情绪非常低落,就开始谴责自己,甚至有自残行为。短时间内她只是一种情绪反应,但长时间处于这种情绪下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的产生,一旦病症加重,她还可能会出现轻生观念,甚至结束生命。通过热线咨询我们指导她到相关的专业机构,比如重庆市精神中心,重庆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等,进行药物、心理、物理治疗、社会关怀等治疗。线上+线下的合作,我们形成了组合拳的联合工作机制。”同时罗捷建议,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重视睡眠健康、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塑造阳光心态等方式来缓解消极情绪、调整负性心理。
据了解,2020年3月,重庆市心理援助热线获得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会的推荐与肯定,被评为专业可靠的中国心理热线。罗捷表示,重庆市心理援助热线会继续将有效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进心理援助热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助力全民心理健康建设。
原标题:重庆心理热线一年为2000位“心病”市民提供帮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