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午,暖暖的阳光映在果果的小脸上,红嘟嘟的可爱极了。一阵顽皮之后,她示意要妈妈抱,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
在妈妈的几番引导下,果果当着曾守护她的医护人员,小嘴第一次喊出“谢谢”两个字,并学着妈妈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是妈妈带给果果的第一堂感恩课。
今年2月,才7个月大的果果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成为重庆最小的确诊病例。最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守护下,果果一家人顺利治愈并出院。
△莫书辉在家里教果果说谢谢
一个小家三口全被确诊
今年2月,万州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牵动人心:2月3日,出生7个月25天的女婴果果被确诊。
当时,她是重庆年龄最小的确诊患者。在她确诊的两天前,母亲莫女士被确诊。
1月25日,莫女士出现发热、头痛、干咳、乏力症状,几日未见好转。出于疫情的担忧,她主动到所在的万州区分水镇大兴村卫生室就医。经初步诊断,她的症状疑似新冠肺炎,被送往当地镇卫生院进一步就诊。
“被隔离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消息让莫女士懵了,“根本不相信会被感染,也不知道是如何被感染的。”
当天夜里她心急如焚:要是孩子被她感染,怎么办?
那时,果果不肯吃奶品,试了几次都没能断开母乳。平时生活中,果果多是由她照管起居和冷暖。
饿了或者见不到妈妈,哭闹起来该怎么办?
“一晚上没睡,哭了一晚上。”莫女士说她想了很多,翻来覆去脑子里都是一连串的问号。“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家里乱成什么样。
好在果果“像突然懂事了一样”,当晚没有闹腾,第一次喝了奶品。
△莫书辉到医院导医台询问,想要找到果果的主治医师熊道学。
次日,莫女士被转到万州区第六人民医院,经专家组会诊,她成为确诊患者。2月1日,她被转入当时的三峡医院百安分院。
“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莫女士确诊当天晚上,她在医院充上电向家里打电话,可一直没有人接听。直到晚上11点多,丈夫谭某才回电话说果果因咳嗽被送到了同一个医院。
2月3日,果果确诊。考虑到果果需要照顾,专家组经审慎考虑莫女士的病情和情绪,决定将果果安排在她身边。
“送来的时候,我的脚一下就软了。”莫女士说,“我是拒绝接的,情绪有点糟糕,我不相信。”
丈夫谭某也未能幸免。2月8日,他出现发热症状,由120车送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月9日经查后确诊。
为了追根溯源,莫女士翻遍朋友圈寻找线索,原来他们一家与武汉旅游归来的堂妹有几天的接触。
母女一起战斗的日子
△2月19日,果果和妈妈治愈出院。
在医院战疫的日子,每天都是数着过的。
好在果果的病情不重,医生采用了保守治疗方案。
“用抗病毒药相对简单,副作用小。”重庆三峡医院江南分院院长莫运波说,考虑到小孩年纪太小,病房里安排了专门的儿科护师。
在治疗新冠肺炎婴儿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婴儿病情变化快。幸运的是,果果的病情稳中向好。
尽管如此,7个月大的果果,同样要承受战疫中的疼痛。
令医生头疼的是为果果抽血做检测。因为果果年纪小血管也细,专业再强的医生想“一针见血”也要靠几分运气,更何况医护人员还要忍着“全副武装”下的煎熬。
“有一次扎了24针还没扎到,我不敢再往下数了。”
孩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莫女士心疼果果,同样也心疼“全副武装”下素未谋面的医护人员。
因为很难扎准血管,医护人员一次次向她道歉。“你们是在救命,我们无以为报。”莫女士含着泪连声说,“没关系……”
在隔离病房里,医院安排儿童重症监护室医生熊道学和儿童呼吸科医生肖洪洲为果果的主管医生,平时的照顾和护理也安排了专门的儿科护士。
见医生护士忙得不可开交,莫女士不轻易开口求助:她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坚强地照顾果果,经常一只手举着吊瓶,一只手为果果操持。
“不知道怎么挺过来的。”莫女士说,每次提起那段日子,画面犹在眼前。
好在果果的病情轻,作息相对比较规律,病情一步步好转,进奶量一天一天地变多,逐步从30ml提高到了50ml。这是整个病房里的一大好消息。
“果果非常可爱,抱起来爱笑。”莫道学说,果果在院期间不认生,陌生人抱起来她也咯咯地笑。
病房里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每当看到有人出院,莫女士盼着与家人团聚的心绪越发强烈。
2月19日中午,母女俩治愈一同出院。出院前的3天,果果的爸爸谭某也被转入同一个病房。
经过22天的等待,3月11日,果果的爸爸谭某也被治愈出院。
这个家终于在战疫中全部凯旋再次团圆。
△果果一家人和当时救治他们的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一则朋友圈引发的爱心接力
为配合医院治疗,果果断了母乳。
出院转到集中医学观察点,自备的奶品只撑了10多天。3月9日,莫女士在朋友圈发出求助信息:孩子快断口粮了,哪个有资源?
一时间,果果的口粮牵动人心。
莫女士心急如焚,因为当时的情况下,婴儿奶粉不容易买到,常联系的母婴店已卖断货。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很多母婴店没有开门。
“孩子爸爸还在医院,家人也在隔离。”莫女士说,她不想给医务人员添麻烦,所以就在朋友圈发了这条消息。
在随后的24小时里,万州市民开展了一场爱心接力。这则消息,也被万州万达店总经理袁晓亮注意到。
孩子处于特殊时期,奶粉品牌不能随意更换。袁晓亮当即查到库存中有果果需要的奶粉,便与莫女士取得联系。同时,他还贴心地准备了尿不湿等婴儿快消品。
3月10日上午,袁晓亮和同事一起将一件奶粉和一件尿不湿送到果果所在的集中医学观察点,并让医护人员顺利转交到莫女士手中。
莫女士十分感激他为孩子送来奶粉,本想支付奶粉钱,却被婉拒了。
“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是‘大家’帮了我们这个‘小家’。”莫女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果果和她的主治医师见面
一顿“团圆饭”等了4个月
几经辗转,果果一家终于走出了集中医学观察点,回到村里与家人团聚。
4月13日,在回家路上,果果的爷爷老谭问回家想吃点什么。“炸酱面!”莫女士和丈夫异口同声说完又先后补了一句,“三两的!”
车到分水场镇上,老谭上店里打包了两份。
“那一碗面真的是香。”莫女士说完笑了,“一辈子都记得到那碗面!”
因为果果的奶奶也曾被确诊,回到家之后,一家人吃饭分了三桌:果果三口之家一桌,奶奶单独一桌,未被感染的爷爷和姑姑一桌。
让莫女士一提就泪目的,是同村千米之外的父母。
她是家中独女,从小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结束集中医学观察的半个月,父母每天早上都要来楼下探望一眼。
“爸爸仿佛老了很多。”莫女士说,那段时间父亲探望时隔着二三十米的距离,可他每说几句话就情不自禁往前迈几步。
这些刻意,一直持续到4个月之后。
8月的一个中午,老谭从街上打包了一份烤肉,一大家人来了个大团圆。
“那一顿特别香!”说起这次大团圆,在部队磨砺了8年的谭某,也控制不住眼中的泪花。
△果果对她的主治医师熊道学点赞,熊道学也为果果点赞。
第一声“谢谢”送给他们
现在果果一家人的生活,已恢复疫情前的平静。一岁半的果果正牙牙学语,现在只能清晰地喊“爸爸”和“妈妈”。
眼看这不平凡的一年将画上句号,莫女士还有件事情没有办。
她记得当初病房里的医生在防护服上写有名字。她与丈夫商量,找到他们当面说声“谢谢”,并合一张影留给将来的果果。
夫妻俩决定趁按例到医院复查时,顺道去找一下他们。
可是准备什么特别的礼物?
思来想去,莫女士决定给果果上人生第一堂感恩课——教她当面向医护人员说声“谢谢”。
为了让果果学,她指着鞋子教她发音,可果果只盯着妈妈看,一连试了几天就是不张嘴说。学不会说“谢谢”,她改教她立着大拇指点赞。
12月22日,一家三口到重大附属三峡医院复查完,就通过在医院时加的微信联系到其中一名医生——江南分院的莫道学。
△果果和她的主治医师见面
当天中午,在医院协调下,他们终于见到了几张陌生却又熟悉的脸。在冬天难得一遇的暖阳下,回忆起一起战疫的过往,熊道学等5名在场的医生还历历在目。
得知果果要去,熊道学还提前准备了玩具。
调皮的果果一到,就对新玩具提起了兴趣。莫女士又试了两次教她说“谢谢”,果果看着大家,稚嫩的脸上仍很茫然。
谁也没想到,将要离开时,莫女士的第三次尝试成功了。现场只听见果果第一次学着妈妈向医生说出一声“谢谢”。说完,还照着妈妈的点赞手势,带着甜甜的笑意立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这是果果的第一堂感恩课。
听着这声发音还不标准的稚嫩的“谢谢”,现场的人都湿了眼眶。
这声谢谢,是果果送给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但也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送给2020所有的战疫英雄。
熊道学说:“小果果,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抗疫拼的命,值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刘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