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2020年终盘点丨“双晒”亮眼 巴山渝水绽放新魅力
12-30 07:26:42 来源:重庆日报

十月五日,游客正在欣赏重庆夜景。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享重庆美食、赏一城灯火、枕涛声入眠……上周末,在朝天门11码头,甘肃游客马佳颖打卡了游轮周末“微度假”新服务。受疫情影响,长江豪华游轮难以成航,利用停泊在码头的船上设施,创新推出水上酒店、环球美食、K歌娱乐等新产品,很快成为网红打卡、恋人约会、朋友聚餐、商务婚庆的热门之地。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摁下全国文旅行业的“暂停键”。复工复产有序开展后,重庆市抓大文旅、促品质化,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促进“双晒”流量变现,发放消费券激活市场,创新业态满足新需要,坚持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在开拓奋进中破难攻坚,文旅业呈现出良好向上发展态势。

融入新业态

营造出山水之城的“造梦空间”

12月28日,一股寒潮裹挟着雪花,为武隆懒坝换上“冬装”,心跳博物馆、竹音剧院、巨人雕塑、月球博物馆、懒坝美术馆等创意IP,在雪景映衬下充满诗意。这个今年7月才正式营业的新景区,已取购票人数超20万、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的骄人成绩。

“目前,景区属于淡季,但日均游客量仍超千人,周末更是一房难求,在疫情背景下,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懒坝国际禅境艺术度假区负责人陈勇称。

在陈勇看来,该度假区能快速“火”起来,是摒弃了以“资源为导向”的传统景区开发模式,用艺术介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了创新性发展。

更重要的是,度假区重点选择了当代国际艺术为切入点,打造了众多“自带流量”的作品,涵盖绘画、装置、雕塑、行为等类别,拉近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据陈勇介绍,他们在对艺术作品的筛选上,注重亲民性、参与性、在地性、生态性、多样性、功能性,力争让每件作品都融入环境、融入乡村、融入观众、融入农民的生活。

无独有偶,在酉阳板溪镇,制造大量“粉红泡泡”的叠石花谷,今年同样“火”出了圈。今年3月开园至今,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

“在四季与叠石花谷之间,我们负责浪漫……”游客发出如此观感。该景区在一个荒石滩上,就地取材,垒石成景,巧妙地把文化、旅游、艺术、扶贫等结合起来,接地气、有温度,极具感染力。

不止如此,12月24日,重庆“打卡巴渝美景”全媒体推介活动正式启动,首批共遴选出50个有品质、有市场提升空间的景区景点,重庆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沙坪坝融创文旅城渝乐小镇、南川东街、秀山川河盖等景区,都是自然、人文、历史、现代等元素交融荟萃的新场域。

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共推进了三峡云端生态康养小镇等76个文化旅游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0.5亿元,高质量、高品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正在不断增强。

融入新战略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构建发展新局面

“丁真是四川的,也是……”上个月,各大官博在网络上,上演了一部大型“抢人”连续剧,“甜野男孩”丁真成为全国焦点。

川渝官媒网上互动,引来粉丝点赞无数——“川渝,自古是一家,四川很大,加上重庆就更大了”。四川媒体很快回应:“小手一牵,岁岁年年。”

事实上,这并非川渝首次甜蜜互动。4月2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渝召开。

在充满巴蜀乡音的热烈讨论中,川渝两地文旅部门审议通过了《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送审稿)》等多个方案,建立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小组机制、联合办公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信息通报机制等4项机制。双方郑重签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干货”满满,包括“深化合作 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开放共享”“加强连通 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5个方面共15项内容,共建共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紧接着,渝中区与青羊区、南川区与都江堰市、北碚区与绵阳市等频频互动,掀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序曲。

5月16日,伴随一声响亮的川江号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又在成都和重庆同步启动。百万门票互赠、十条条精品线路互推……百万川渝游客因此踏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浪漫之旅。

6月22日,川渝两地文旅部门再次聚首,签署了《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12343”合作协议》,进一步细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内容。

按照协议,双方将重点推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巴蜀文献保护利用工程两大重点工程,共育三大区域品牌:“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品牌、中国西部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品牌、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品牌。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发布的《川渝两地旅游口碑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川渝互为对方最大的游客客源地。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川渝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融入新理念

“双晒”成果转化成发展新动能

做好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6月起,在延续和深化“晒文化·晒风景”成果基础上,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旅游委的精心策划下,我市启动了新意叠加的“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

全市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相继亮相,盘点山水颜值、细梳人文气质,掀起大“探矿”、大“赛宝”,策划推出5个作品,其中创新推出了“区长县长‘双晒’直播”和“云上文旅馆”两个作品,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效能,践行数字文旅发展新模式。

“勒不是香肠,勒是乡愁”“在云阳停得下的是脚步,停不下的是嘴巴”“南岸的好,心中的草,拔得好也要拔得早”……接地气的语言、有温度的推介、创意十足的呈现,各区县的优美“独唱”,共同融汇成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文旅“大合唱”,让重庆旅游产品“美”起来、文化品牌“亮”起来、文创产业“活”起来,被新华社称为“为中国文旅产业复苏‘打了个样’”。

数据显示,本次“双晒”全媒体传播受众达37亿人次,区县长“双晒”直播在线观看超6.2亿人次,有力地营造了文旅营销氛围。

依托本次“双晒”,重庆还推出了上百条“周末游”“乡村游”线路以及大量精品文创产品,直接实现文旅消费上亿元。

丰都联合大足、长寿开展“旅游+扶贫”帮扶活动5场,实现消费收入1200万元;黔江围绕“生态原乡·清新黔江”加大文创产品培育,让旅游消费扶贫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云阳举办乡镇长“双晒”直播约40场,直接拉动扶贫农特产品销售约3000万元;开州借“双晒”热度扩大招商引资,新签项目20余个,吸引创业返乡投资约11亿元等。

“本次‘双晒’让资源变产品、人气变财气、流量变销量,促进了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和文旅市场开拓,助推了消费和经济复苏,持续推介了重庆城市形象,实现了多元共赢。”主办方相关负责人称。

今年,我市还赴山东举办了“十万山东人游重庆”重庆文旅推介活动,联合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通过线上方式开展重庆美食、云游重庆等专题宣传推介,与泰国国家旅游局、莫斯科旅游委多次开展线上交流推介会议等,把文旅的“草”种到了全球游客的心底。

融入新格局

“近悦远来”让更多人爱上重庆

文旅融合,是顺应时代之需。融合之道,需以文促旅,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以旅彰文,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现“诗与远方”的交融。

据介绍,2020年,我市文艺创作推进有力。川剧《江姐》、京剧《秦良玉》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入选2020—2021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向前进——重庆美术馆藏李少言《一二〇师在华北》木刻组画展”入选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绝境铸剑》获第32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大奖等。

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稳妥推进。实施石窟寺及石刻、大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63个,完成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数字化、合川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修缮保护、潼南千佛崖抢险加固等重点工程,世界最大半身卧佛造像大足石刻卧佛修缮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考古发掘成果突出。完成考古项目90项,考古发掘约2.5万平方米,取得系列重要发现。忠县皇华岛发现川渝地区结构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江心岛南宋城址,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发现墓葬28座,出土文物200余件,为研究巴文化融入汉文化进程提供重要实证。

博物馆建设提质增效明显。全市博物馆达105家,策划推出精品展览240个,开展社教活动1608场次,670余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百年风华—重庆工业发展史》获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渝东北三峡库区文旅多点发力。目前,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共建成A级旅游景区78家,其中5A级2家,推出了“水上巴士”旅游产品、三峡之巅等一批新景区新产品。

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全面破题,正致力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着力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业态等。

数读文旅>>>

宣传营销:“双晒”全媒体传播受众达37亿人次,区县长“双晒”直播在线观看超6.2亿人次。iChongqing网站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推文8100多条,视频1200多条。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川渝两地文旅部门签订合作协议3个,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15项合作,建立文物保护利用11项协作,强化文旅公共服务13项联动,建立旅游市场监管6项协作机制。

图书馆建设:新建区县图书馆分馆44个、文化馆分馆48个、24小时图书馆8个。

考古发掘:完成考古项目90项,考古发掘约2.5万平方米。完成81个建设工程文物勘探与发掘,勘探面积3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64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标本2011件/套。

博物馆建设:全市现建成博物馆105家,策划推出精品展览240个,开展社教活动1608场次,670余万人次走进博物馆。

重庆日报记者 韩毅

原标题:文化旅游“双晒”亮眼 巴山渝水绽放新魅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