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陶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既近又远的角色。近,在重庆,大多数家族里都有一两个陶土制成的泡菜坛子;远,纯粹的陶器已被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所代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重庆云阳陶器的世界,体味其不一样的魅力。
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其悠久的历史、复杂多样的地形,造就了该县独特的民间文化。现在云阳县拥有10多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为这片土地增加了别样的光彩,陶器传统制作技艺便是其中之一。
对于陶器制作手工艺人李家元来说,这门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技艺,伴着他走过了半百时光,感情极深。
说到陶器的事,李家元娓娓道来:“陶器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云阳的先民就开始生产黑陶、红陶等生活用具了。不过,现在能做陶器的人已经不多了。”云阳陶器的历史不仅已有上千年,而且对研究云阳乃至渝东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商贸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李家元一家五代都是做陶器的,他从12岁起就开始跟着父亲学这门手艺,至今已有50多年了。
1980年,李家元开了一个陶器厂,厂内有20个员工。第二年,员工平均工资近万元,李家元也被评为“云阳县劳动模范”。
“当时陶器用的地方很多,我们做的产品也很畅销,生意非常的好。”李家元说。可好景不长,到2005年,陶瓷市场低迷,李家元的陶器厂开始衰退。
除了市场上的需求量变小外,手工制作的陶器成本远远高过机器生产,而且工人制造陶器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李家元介绍,一件陶器出炉,程序繁杂,耗时不少:挖泥、筛选、碎泥、和泥、开坯、拉坯成型、晒干、上釉、装窑到烧制,至少要一个星期。后来,随着玻璃器皿、陶瓷制品的上市,普通陶器的身价一降再降。“每个最多只能赚两三块钱。”李家元道。
所以,从成本和时间两方面考虑,李家元便开始思考是放弃还是坚持。后来确实是没办法了,家里还有几口人需要他养活,便只好另寻出路。这让他一再感叹“可惜了这门手艺”。
在李家元制作陶器的地方,屋里安放着一个手动旋转滑轮装置,桌上摆放着包装好的泥土、碾锟、刮刀、修形刀等工具。
在李家元的土陶作坊里,他使用的泥巴不是普通的泥巴,而是当地四十八槽山顶上特有的白鳝泥。李家元说这种泥巴做陶器不会开裂,纹路也更细腻。虽然现在从事着其他的工作,但李家元对于陶器的制作却一点也不生疏,“现在我还可以做一百多种陶器,如缸、钵、碗等。”
来源:商界南京微信公众号、华龙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