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拆违复绿 缙云山黛湖重现巴山夜雨景观
05-30 16:38:20 来源:上游新闻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针对缙云山存在的违建等突出问题,重庆市委、市政府打响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拆除违建、生态搬迁、覆土复绿、颜值提升……“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这里破题。

三年过去了,缙云山发生了怎样的蝶变?

近日,上游新闻记者再次前往缙云山进行打探。

雨鸣涧擦亮“巴山夜雨”名片

缙云山雨鸣涧风景区(6402644)-20210530160939.jpg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副巴山渝水的秀美风景。在缙云山综合提升工程中,“巴山夜雨”的独特韵味也得以重现。

去年5月,绿化修复后的黛湖对外开放,一步一景的湖光水色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光打卡。在黛湖水系北端,雨鸣涧区域经过生态修复后也重焕生机,擦亮“巴山夜雨”的名片。

缙云山雨鸣涧风景区(6402646)-20210530160943.jpg

沿着760余米的康养步道拾梯而上,眼里郁郁葱葱,一片翠绿;耳边泉水击石,淙淙作响。不时有游人漫步于此,听闻鸟语花香,令人神清气爽。

“三年前,这里到处都是农家乐,各家各户拦涧养鱼,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整个自然破坏比较严重。”重庆北泉温泉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绚介绍,缙云山开启综合整治后,雨鸣涧拆除了1500余平方米的建筑,并进行了生态修复。

缙云山雨鸣涧风景区(6402642)-20210530160936.jpg

“经过调研,我们栽种了狼尾草等比较适应重庆气候、地形的植物,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美化。”李绚说。如今,这片面积达46300平方米的区域以“巴山夜雨涨秋池”为主题,布局“巴山夜雨”“野径闻雨”等八个核心景点,正打造成为全国首个以“雨趣情怀”为主题的富于山野韵味的休闲怡情打卡地,力争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听觉、嗅觉上的完美体验。

金刚碑交出绿色发展答卷

怎样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做好新时代绿色发展答卷?在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修复项目是成功的案例。

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6402638)-20210530160959.jpg

坐落于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金刚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18年4月,年久失修的金刚碑古村落正式启动修缮工作。目前,核心区修缮工作已全部完工,预计今年国庆正式开街。

走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穿过错落有致的青瓦房,仿佛穿越了时空。缓缓流过的溪水,枝繁叶茂的古树,像在述说那段古老的岁月。

“金刚碑现在变漂亮了,以前的味道也还在。”今年54岁的张蓉家住金刚碑附近,最近一段日子,她经常和家人来这里散步,回味曾经的时光。

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三周年采访(6402640)-20210530160932.jpg

温泉谷两山生态文旅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廖攀介绍,金刚碑项目以保护和传承性修复为主,尽可能还原建筑的本貌,保留乡土特色,找寻能够给后人留下记忆的元素和符号。

“在打造中,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凸显绿色发展之要。”廖攀说,金刚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既有原汁原味古村风貌,又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品鉴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届时,金刚碑将同缙云山、北温泉连成一线,成为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长联动”让绿水青山有靠山

保护好绿水青山,需要健全的守护机制。

2019年7月,重庆启动林长制试点工作以来,缙云山的每个山头地块都配备一名网格护林员,确保山林有人护、责任有人担。

北碚区林业局局长黄礼琴介绍,2020年9月,北碚启动智慧林长建设项目,在全区所有涉林街镇、国有林场安设65个智能卡点、14个红外线热成像监测点和40个高塔视频监控点。智能卡点配有高清摄像头和防火宣传喊话喇叭,高清摄像头可通过后台服务器对入山的所有车辆进行摄像登记,掌握林区内车辆信息数据。

缙云山北泉村党委副书记钟纯杰也是该村的林长。

“这个‘智慧林长’系统确实很方便,我们在巡护中发现了问题可以及时上报,也可以和林长实时沟通,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钟纯杰说,通过APP,护林员不仅可以进行摄像、语音上报和任务收发等工作,还可记录下自己的巡山轨迹,并与各级林长实时沟通监管信息,让巡山护林更加精准高效。

黄礼琴说,北碚结合“云长制”“河长制”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三长联动”智慧缙云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手段,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初步建立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和森林质量均明显提高,违法建设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

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翠月湖风景区(6402650)-20210530160950.jpg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共建共享。只有让群众共享“绿色红利”,才能夯实绿色发展的群众基础,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五一’期间,客房天天爆满,几天的营业额就达到两万多。”

今年39岁的澄江镇缙云村村民周红,在当地经营农家乐已有近20年。对缙云山整治带来的变化,她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以前大家都是做‘量’,同质化严重,无序发展。收费标准100块钱一天包吃包住,既辛苦又赚不了什么钱。”

周红说,去年5月她和丈夫将农家乐提档升级成生态民宿,并因地制宜开展自然教育。每到周末,都会组织游客夜观自然,识植物、辨昆虫,探究缙云山的奥秘,教育引导游客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虽然价格比以前贵了几倍,但上门的游客反而更多了。”周红感叹,“眼里是绿水青山,口袋里有金山银山,这才是真正的靠山吃山。”

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穆利文介绍,在综合整治中,北碚区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注重生态文化旅游和康养经济协调发展,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让绿水青山成致富“靠山”。

下一步,北碚持续巩固缙云山综合整治成果,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摄影 任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