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公司电灯部是民生公司早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家乡重庆合川最早创办的实业之一。电灯部于1926年4月成立,1932年改名为合川电灯自来水厂,1952年实行公私合营。电水厂逐步发展为地方国营企业,为地方发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艰难创办
1925年5月,段祺瑞免去杨森四川军务督办之职。杨森担心兵权旁落,与取代者刘湘关系交恶。双方激战后,杨森战败,导致其支持下的成都通俗教育馆无法维持。时任成都通俗教育馆馆长的卢作孚遂辞去职务,从成都返回合川。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尝试之后,他开始探索新的道路,将方向转到实业。
10月11日,民生公司筹备会在合川通俗教育馆和陈家花园举行,卢作孚、陈伯遵、黄云龙等10余人与会。会议推选卢作孚为筹备主任,暂定股本为5万元,由各发起人负责分头劝募,每股定为500元,分四次缴纳。筹备会决定由卢作孚、黄云龙赴上海订购轮船,彭瑞成协助张程远在合川收取股份资金及办理一切筹备事项。
民生公司1926年在上海订造的
第一艘轮船“民生”轮
这年冬天,为了订造轮船,卢作孚在上海奔波了两个月。当时,在合川募得的8000元股本已经汇到上海,而订约轮船总价约合35000元。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卢作孚仅支付轮船订金2000元。考虑到家乡安设电灯的需要,他通过某洋行订购一台90匹马力柴油机和一台11千瓦直流发电机,电机及材料花费5000元。从上海返回后,卢作孚向聚兴诚银行经理杨晓波借款支付运费,将发电机器材运回重庆。
民生公司募股的名义是订购轮船,但是初期募集的资金多半用于购买发电机器。卢作孚在资金紧迫情况下仍未放弃发电事业,可见创办发电厂在其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1926年1月,柴油机和发电机运回合川,租用药王庙作厂房。药王庙位于城区齐家巷中街,因年久失修,凋敝不堪。经过整修后,民生公司在此办公。
公司聘请杨月衢、韩祺祥负责安装和管理发电机组。电灯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技术难题。发电机是新式工业机器,大多数人从未见过,更别提操作。卢作孚专门从成都请来多年从事工科教学的老教师作为技术指导,但机器还是难以启动。后来,在上海求学归来的“学工”和几位有经验的机械工人共同努力下,操作才变得顺利。
经过一个月的建设、安装、调试,民生公司电灯部初步建成。卢作孚回忆公司创办情形时说,当时“租了小小的药王庙,前殿是电厂,后殿是办公室。虽然狭陋,却严定了工作的纪律。自早到晚都要求紧张地工作着,这在合川县城算是造起新纪录了”。
1926年3月,电灯部试验发电及电灯照明。5月,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建造完成。但此时剩余购船款仍是个问题,幸而当时卢作孚幼时教师陈伯遵主管合川教育,征得他同意后,卢作孚以电灯机械作为抵押暂借教育局资金七八千元,另募集几千元,再由商务印书馆和黄炎培先生担保两万元,才最终凑齐了造船款。
扩大经营
1926年4月,民生公司电灯部正式发电营业,可供500盏16瓦灯照明。每盏灯定时供电,每月租费为1.2元。
一开始,用电用户不多,“县人囿于积习,复昧于电灯利益,率不愿租灯”。因此,电灯推广使用成为攻克技术难关后又一难题。此时,每月灯租收入仅百余元,勉强支撑公司运作。为了提高利用效率,电灯部的机器晚上发电供照明,白天则发电供碾米部打米机作业,有效拓宽了公司的收益来源。
通过一段时间的营运,市民逐渐认可了电灯的功效,用电用户发展到530多户。此时发电机组不敷供应,卢作孚决定扩大公司业务。
1927年11月,民生公司在上海新造民用轮,同时订购了一台英国蒸汽锅炉、一台德国西门子120匹马力蒸汽机和一台100千瓦的交流发电机。原来的厂址药王庙由于地方较小,限制公司发展。
1928年,民生公司又以400块大洋,从慧灵宫(总神庙)住持手里购得该宫全部产权,作为公司新址。10月,机器设备安装完成。11月,公司全部从药王庙搬迁到慧灵宫。新发电机可供5000 盏灯照明,但用户发展仍旧缓慢,于是减租为每月1元,出租灯额增加至2000余盏。1929年,合川驻军川军3师师长陈书农开办军事训练学校和新建营房,开始使用电灯,用户增加到3300多盏。
民生公司电灯部旧照
公司搬迁后,称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事务所,分为航业、电灯两部。电厂大门由慧灵宫的山门改成,山门左右的墙壁上有清末四川咨议局议长蒲殿俊题写的“民生”二字。厂内高大烟囱耸立,“当乘轮船由渝回合,到东津沱转过甘家坝,就能看到巍峨的大烟囱。抗战时期所拉预击、紧急、解除的警报声,都是从烟囱下机器房里出来的”。
1930年8月,卢作孚将自来水管和机器运回合川。同年冬天,民生公司正式开工建设自来水厂,于1932年初建成。
1931年1月1日,民生公司为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将总部由合川迁到重庆行街培厚里分所原址内。1932年5月,民生公司电灯部更名为合川电灯自来水厂,兼营自来水和碾米业务。至此,航运业成为民生公司主业,合川电水厂逐渐独立,兼办渝合航业、提装货件及渝合汇兑业务。
因区域限制,电水厂发展缓慢,1936年固定资产总额仅15万元,1939年达到33万元。尽管如此,电水厂一直是合川规模较大并有声望的企业。
20世纪40年代初,电水厂又在合川南津街马岭岩建立南厂,200千伏安发电机正式发电。同时将过江电线由低压改造为4000伏高压,实现了南北厂并网运行,年发电量达到19万千瓦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水厂实行公私合营,之后逐步发展为地方国营企业。
影响深远
民生公司因航业而聚力创办,但并非只专注于航运。“民生公司的信封上标榜四大业务:航业部、碾米部、电灯部、自来水部”“电厂成为民生公司创办初期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业务中心和主要收入来源,对于民生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机器发电、出租电灯给民众使用,还是推广使用自来水、开辟渝合航线,民生公司的业务都极大方便了民众生活,拓宽了民众视野,推动了合川的现代化进程。
重庆市合川区老街卢作孚广场上的卢作孚铜像
卢作孚次子卢国纪曾回忆:“合川当时是一个比较繁荣的商贾集中的城市。但是这个城市却与四川所有的城市一样,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工厂,没有矿山,没有一切现代企业,只能在河里挑水吃,处于经济上十分落后的状况。”电灯部营业初期,合川全城虽然只有百余盏灯,但却是划时代的大事件,合川也成为四川最早用上电灯的县城之一。
民生公司电灯部的创办是卢作孚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充分显示其科学思想,他曾说:“中国的弱点只在没有走入现代,没有完成现代的物质建设,没有完成现代的社会组织,没有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去完成现代的物质建设和社会组织。”电灯部引进新式人才和现代化设备,重视科学实用性,使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加快更新大众观念。
卢作孚为创建和发展民生公司,倾注了毕生精力。位于合川城区瑞映巷里的民生公司电灯部旧址,正是民生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指挥机构和通江达海、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
原标题:打开民生公司电灯部尘封的历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