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重案组37号微信公号消息,“钢筋水泥脚手架,车水马龙黄马甲;快递包裹风雨下,街头巷尾千万家。”二十八个字,唱尽打工者的城市生活。10月20日,是这首《城市是我家》的上线首日,这首反映农民工拥抱城市的歌曲,甫一推出,就引发关注。
《城市是我家》系列一共三首,作者是33岁的江苏苏州打工者许小猛,而演唱者,全部是来自各地的农民工,他们大多来自许小猛发起成立的“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10月20日,工厂操作工出身的许小猛告诉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进城务工者与城市是“同一个起跑线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千千万万打工者,他要通过创作属于打工者的歌曲,建立属于打工者的文化自信。
▲“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发起人、打工者许小猛在演出中。受访者供图
▲“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在工地进行演出。受访者供图
“坐公交车到处逛逛就算旅行”
重案组37号:当初为什么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
许小猛: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是江苏、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带。农民出身,父亲是一名乡村老师。
我曾经在很多地方打工,比如上海、郑州、广东。当初来苏州就是为了谋生,我有很多同学在苏州打工,跟我说这边工资还可以。小时候对江南有很美好的想象,于是就来了,那一年是2004年,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
重案组37号:在苏州做的第一份工是什么?
许小猛:第一份工,是在苏州市吴中区的一个电子厂,流水线的操作工,做液晶屏。每天干活12个小时,上午8点到晚上8点半,一天的吃饭、休息、上厕所,都在多出来的半个小时里扣。这样下来,一个月能有一千多元钱的收入,比在老家要高不少。
重案组37号:很多人说,不外出打工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许小猛:现在想想,刚出来打工的时候,生活是很单调辛苦的。比如我刚到苏州,工厂没有宿舍,和老乡合租一个房间,房租一个月就有300多元。平时上班没什么休息时间,很少出门,来苏州之后的很长时间,我只去观前街逛过。
那时候工资不高,还要给家里寄一些钱,就比较节省。周末的时候花上两块钱,坐公交车到处逛逛,就算旅行了。
重案组37号:工友们有什么业余生活吗?
许小猛:工厂里的节奏是上两天白班、两天夜班,两天休息,6天一个工作周期。上班时穿一套只露出眼睛的工作服,去厕所要打报告。下班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有的人会熬夜上网,我就是听听音乐。这样的经历,也是我后来组织艺术团,为打工者做公益演出的动力。
重案组37号:对音乐的爱好是一以贯之的?
许小猛:从小就特别喜欢音乐,小时候家里有一台收音机,我特别喜欢听点歌台,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打开听,好几次听到入迷忘了上学,还被老师批评。后来去学习音乐教育专业,也是这个原因。
▲“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走进企业为打工者表演。受访者供图
“打工者也可以成为城市的主人”
重案组37号:怎么完成从一名打工者,到艺术团组织者的转变?
许小猛: 2007年,从电子厂出来后,我又陆续做过很多工作,在咖啡店弹过钢琴,在婚庆公司做过主持。在河南老家,我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有一些专业知识,打工期间也会听听歌,弹弹琴。后来在一次婚礼演出中,我遇到了一些同样喜欢唱歌跳舞的朋友,他们都是在苏州的打工者。交换了想法后,我决定成立一个公益社团,为打工的兄弟姐妹做更多的事。
重案组37号:成立了怎样的一个社团?
许小猛:艺术团全称叫“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宗旨就是义务为打工者表演节目。因为我们都是城市务工者出身,了解打工者的需求。我想要告诉其他人,打工者不仅仅是在工厂上班的普通工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也可以成为城市的主人。
成立初期,乐器都是自己买的,演出也没有报酬,当地的木渎镇政府比较支持这个艺术团,为我们提供了排练场地。现在,每一年都要做至少十几场正式演出,还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今年4月,艺术团举行公益演出,为患白血病的打工子女小薇薇募捐,现场义卖原创音乐专辑,筹到近万元。
重案组37号:打工者艺术团的成员从何而来?
许小猛:艺术团成立于2010年12月25日,初期成员有七八个人,都是打工者,有一线的车间操作工、商场售货员、工地的电焊工、琴行老师等等,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名成员。大家平时工作很忙,都是抽时间义务排练、演出。
重案组37号:加入这一艺术团有什么条件?
许小猛:加入艺术团,需要有成员推荐,要具备服务社会的精神,然后会有一个半年的考察期。而且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工作。因为打工者艺术团是一个公益组织,是帮工友丰富文化生活的,只有自己吃饱了,才能关心别人。
重案组37号:成立初期会有运行上的困难?
许小猛:因为是一个公益团体,平时演出都是义务的,所以也没有什么收入。舞台、灯光、设备这些都需要自掏腰包,加上一开始没有什么名气,去工厂演出还会被人当作骗子。
现在随着时间推移,艺术团慢慢得到了认可,政府也比较支持,所以要比成立初期好得多。
▲“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在学校与打工者的孩子们联欢。受访者供图
“建立属于打工者的文化自信”
重案组37号:创作《城市是我家》系列,有什么背景?
许小猛:我们艺术团里的很多人,来苏州的时间超过十年,他们大多是从一线操作工起步,努力拼搏,然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事业,每个人都在成长。这十年多年间,城市也在成长,可以说,我们打工者是与城市在同一个起跑线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千千万万打工者,我想通过创作歌曲,来建立属于打工者的文化自信。
重案组37号:系列歌曲一共三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许小猛:有些人说,《山塘姑娘》、《故里水乡》、《城市是我家》三首歌是“三部曲”,我觉得应该是“三步曲”,代表了打工者在城市的三个阶段。
《山塘姑娘》是第一步,遇见城市就像遇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一样,想要追求她;《故里水乡》是第二步,表达一种对城市的爱,这种感情更加沉淀;最后《城市是我家》,打工者通过努力获取劳动果实,城市也给打工者回馈,这首歌让打工者从新主人的角度,去看城市的变化。
重案组37号:创作和录制过程是怎么样的?
许小猛:三首歌写了半年多,改了五六十稿。最后定稿后,专门录制了小样,放给一些打工者听,评价比较正面,才算最终确定下来。参与录制的歌手一共21个,都是各行各业的打工者,也是通过艺术团把大家连接。
重案组37号:怎么看待“打工歌手”这样的称呼?
许小猛:作为一个进城务工者,被称为“打工歌手”,我觉得非常光荣自豪。打工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以我所在的苏州为例,拥有700万打工者,全国有很多这样的移民城市。我们创作这样的歌曲,也能够从打工者的视角,去审视城市生活。
重案组37号: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许小猛:我有一个心愿,能够为打工者举办一台春晚,请来专业的乐团伴奏,然后让我们的农民工歌手登台演唱,这也是我下一步的打算。
▲“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在工地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打工者艺术团”发起人:唱我们的歌,去拥抱城市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