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请就位丨李绍玉:带9米长“苗绣书法”赴京 让非遗活下去、火起来
03-04 13:11:35 来源:上游新闻

核心提示: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

3月3日,在渝全国人大代表肩负重托、怀揣民意,意气风发离渝抵京。

赴京前,代表们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社情民意,热情饱满地做好参会履职准备。他们将把重庆人民的热切期盼带到两会上,把来自基层的民意心声带到两会上,建言献策发出“好声音”。

上游新闻今日推出《代表请就位》,一起来看看他们带了什么上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我的建议依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人,我们不能仅满足让非遗‘活下去’,还要想办法让它‘火起来’。”

3月2日,即将赴北京参加2022年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对上游新闻记者说。

带着9米长“苗绣书法”赴京参会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李绍玉特地将一幅“书法”作品《砥柱铭》带进了行李箱。

这幅手书长卷有9米多长,黑的字,红的章,看似由毛笔书写,实则却是用苗绣一针一线绣成。

▲长9.3米的苗绣版《砥柱铭》

李绍玉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砥柱铭》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作品,长8.24米。而她创作的这幅苗绣版《砥柱铭》宽0.5米,长9.3米,画心足有8.5米长,几乎是1:1复刻了原版手卷。

“黄庭坚曾在彭水生活过多年,他写的《砥柱铭》是我国宝贵的书法瑰宝之一,在彭水也有不少人研究这幅作品,所以我就想着做个苗绣版《砥柱铭》。”

李绍玉说,她历时两年多时间,用了一万多米绣线,绣了上百万针,最终用苗绣技艺把《砥柱铭》呈现在了9米多长的绣布上,让古代书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记者注意到,李绍玉绣出来的字体和题跋与原图相似度很高,就像是一副真正的“书法”作品。

“我把这幅作品带到北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让非遗‘火起来’。”李绍玉说。

在守正中创新让非遗时尚起来

作为重庆彭水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近几年,李绍玉多次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李绍玉带来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地见效的建议》。

李绍玉认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一环,除了要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外,更要考虑非遗的创新融合。

“目前大多数非遗传承人年龄层主要分布在中老年龄段,其产品仍停留在初始阶段或者创新设计不足,产品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甚至是即将要成为主力消费的年轻群体。”

李绍玉在调研中发现,面向大众的非遗相关产品目前比较普遍地存在设计单调、制作简陋、包装低劣等问题,可以说是模仿传统的多,创意创新的少。

“这既背离了非遗的本真性,也影响了普通从业者提高收入,影响了优秀人才的进入和传承人群的扩大,最终影响了传承后劲。”

在李绍玉看来,非遗产业亟需提高产品创新设计研发人才,需要更多能够将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设计者了解非遗文化并参与其中,通过进一步研发设计,在守正中创新,让非遗时尚起来。

李绍玉还建议,各地尽快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非遗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价值的同时,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功用,融入现代元素,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涅槃。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摄影 高科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