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回音 | 脱了贫的谭登周:老对联讲述新故事
04-15 06:30:2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贫困户谭登周家中,谷仓、灶台、床铺一样样地看,吃穿、看病、收入一项项地问。

一年来,谭登周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一家人的吃穿、看病、收入等情况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2019年,谭登周一家年纯收入首次超过2万元,实现了脱贫,家里还添了不少“大家伙”——新家电。

QQ图片20200415072417.jpg

▲生活越过越好,谭登周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4月的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漫山遍野春花盛开,驱散了大山深处的寒意。

半山腰上,谭登周家门外的10多株老梨树开出了新花,小院添了许多春意。

春节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但谭登周家门口还挂着一排大红灯笼。

“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春节挂灯笼。”64岁的谭登周说。

灯笼的背后,是堂屋的大门,门框上贴着一副对联: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共产党好。

对联上的文字,是谭登周在2018年住院治病时躺在床上想出来的。去年春节前,谭登周把这副对联贴在了家门口。

今年春节前,谭登周又特意请人按原来的文字写了一副新的,贴在了同样的位置。

两年过年,看似贴的是一副“对联”,但其中的意义已经不同。

铺盖更暖粮仓更满

年纯收入首次超过2万元

4月1日,我们来到谭登周家时,他正抱着一捆柴往灶房里走。

“他现在有点力气了,闲不下来。”75岁的焦光润坐在灶台边烤着火。初春的山里,依然寒意袭人。看着老伴慢慢走过来,焦光润笑得像个孩子。

“你再过几天过来,梨花就要开过了。”谭登周说,今年春天来得早,刚过去的冬天也比往年暖和,只下过一点小雪,雪落地就化。

去年入冬后,谭登周家里添置了一个新的电热烤火器,卧室床上也铺上了新被褥。

“这床被子比去年铺的那床还要厚一些,暖和得很。”焦光润一边整理着被褥,一边笑着说。大红色的新铺盖铺满了床面。

温暖,不仅是谭登周老两口身体的感受,更是心里的。

2014年,谭登周一家建档立卡成为贫困户;2016年,谭登周一家两口脱贫;2018年,谭登周摔伤住院,又因病返贫……

活了大半辈子的谭登周过了不少穷日子。而现在,他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2019年,谭登周一家最开心的事,就是脱了贫。“以前吃不好穿不好,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谭登周打开家里的粮仓,里面装满了谷子。

去年,谭登周家里还添置了新的大家电——一台冰柜。“屋头的肉多得很,原来的冰箱早就不够用。”谭登周打开新冰柜,里面装得满满当当。

这些变化,缘于收入的变化。

谭登周给我们算起了账:过去一年,除了有低保、社保,家里的土地入了股,村里还给他安排了一个生态护林员的公益岗位,一年有6000元的收入。

在石柱县2019年贫困户收入确认表上,谭登周一家人的年纯收入为24233元,人均12116.5元。这是谭登周一家建档立卡后,年纯收入首次超过2万元。

“老对联”讲述“新故事”

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QQ图片20200415072444.jpg

▲谭登周请人书写的对联。

谭登周文化程度不高,不善言辞。但是贴在家门口的对联,却是他“咬文嚼字”想出来的。

2018年,谭登周外出务工时不慎摔伤,全身多处严重受伤。对谭登周一家来说,当时16万多元的医药费是个天文数字。

“这么大的病,我最后只出了1万多元。”谭登周说,多亏有好政策,自己在县医院住院,医保报销比例90%,而且享受“先诊疗后付费”。

在住院治疗的4个月时间里,谭登周的内心也在发生着变化。

“最开始躺在病床上,最担心的是这么大笔医药费,一家人生活怎么办。后来得知了报销政策,身体慢慢好起来,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感谢党的好政策。”

于是,小学都没读完的谭登周左思右想,一个字一个字“憋”出了这副对联: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共产党好。

谭登周说,虽然“抓破了脑壳”,但却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在谭登周住院期间,一家人住了30多年的老屋也实施了财政兜底改造:房子风貌一新,结构也进行了加固,屋里的电线全部更换,还新修了水冲式厕所。

出院回到家,看到家里的新变化,谭登周既感动又感恩。他找到了帮扶责任人、华溪村驻村工作队第一副书记罗风华,请他帮忙找一个字写得好的文化人把这副对联写出来,贴在了自家门口。

过去一年,和谭登周打了多年交道的罗风华明显感觉到,谭登周的身体恢复得不错,精气神也比以前好了不少。

今年春节前,谭登周又找到罗风华,请他帮忙再找人写一副新对联。

“字还是那些字,但是要用更好更红的纸,有金色圈圈那种。”谭登周解释,对联的内容虽然没变,但自己的感受却更深。

比如“三病两苦有医保”,过去一年,谭登周和老伴到医院的次数比往年都要多。“老谭要养病,身体需要慢慢恢复。焦婆婆也有风湿、高血压等慢性病。”谭登周的家庭医生刘新江说,谭登周老两口都需要“治未病”。

刘新江翻开了谭登周一家人的健康档案:从2019年到现在,谭登周去了4次医院,焦光润去了10次医院,医药费总共是3.4万多元,报销后谭登周老两口只用出3400多元。

“要不是有这么好的医保政策,我们哪里敢去看病。”谭登周说,以前他和老伴身体不舒服,总想着忍一忍扛一扛,现在看病花钱少,家庭医生一个月还要主动来几次。

在家养蜜蜂、卖“土货”

今年想开个农家乐

QQ图片20200415072433.jpg

▲谭登周的老伴焦光润。

采访当天,谭登周家最后的五罐蜂蜜和四袋盐渍笋被游客买走了。

“政策再好,也不能一天到晚躺着要。”谭登周说,过去一年,来华溪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且不少游客都会来他家看看。

去年,在罗风华的帮助下,谭登周在家里堂屋摆放了一个小展柜,卖起了自家的“土货”。

“过段时间,还有老咸菜卖,蜂蜜也会有新的。”谭登周先指了指屋外几筐正在晾晒的咸菜,又带着记者走到了屋后。

屋后的山上,摆放着五个新蜂箱,这是一家企业送过来的。谭登周说,企业会按照960元一箱的保底价格对蜂蜜进行回购,如果蜂蜜产量高,回购价格还会往上涨。

在堂屋里,还有一个小展柜,小展柜旁边摆放着一个新的冷藏展示柜,这是小儿媳妇去年夏天新买的。

谭登周摔伤后,小儿子谭弟海第一时间辞工回乡照料他。家里有了冷藏展示柜,谭弟海就批发了一些饮料回家,让父母在家卖。

谭登周说,今年,他和老伴想让小儿媳妇也回家来,准备一起开个农家乐,卖农家菜。

天色渐暗,谭弟海干完活回家,见到父亲坐在屋外的长凳上,自己也坐了下来。父子俩看着眼前的院坝,一起商量着农家乐开起来后,院坝上的桌子该如何摆放。

一阵微风吹过,一片片梨花花瓣随风飞舞。不远处,一座全透明的阳光书屋即将建成,这里将成为华溪村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谭登周说,到那时,他家的这副“老对联”,还会有新的故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摄影 毕克勤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