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业者,颜坤显然不属于“成功”的范例。今年39岁的他,买的人生第一辆车是一辆长安面包车。价值5000块,修了3000多元才勉强上路。在某宝App上统计的数据中,他的淘宝店铺“城吃”年销售额已达457.86万元,但实际的利润却仅有不到20万元,他自己领着1个月3000元的工资过着“低碳”生活。
6年前信誓旦旦开始创业,但月入3000元的老板,听起来怎么都像是一个笑话。
奇葩老板:拿3000块月薪一干就是3年
9日上午,南岸区一家烤全羊餐馆的楼顶天台,数百个泡沫纸箱码放在空地一侧。昨夜风大,即使刻意将它们放在遮阳伞下,包裹用的塑料薄膜依然被吹散了几处。刚到现场,颜坤便把外套往旧沙发上一丢,挽起衬衫袖子,一点一点地收拾起来。负责包装的大妈见老板已经亲自下场,便赶紧跑过来帮忙。
上游新闻记者从餐厅旁的旧楼梯转了几个回头弯上楼,刚好看到这一幕。迎面撞见一个发型凌乱,络腮胡爬满脸颊,头上冒着热汗的汉子,场面颇有些喜感,问了大妈,才知道他就是老板。这种体力活,老板干一点都不稀奇,楼下空地的面包车,是他花了5000块买来的二手货,到手后发现故障很多,又花了3000块进行了一次大修。
每天,面包车会从全市各处搜集预定的餐食、购买包装、运送货物,虽然公司有18个人,但多以负责收纳、包装的大妈为主。身为青壮劳动力,长期健身练得一身疙瘩肉的老板,便是下力的最佳人选。颜坤似乎也并不在意,货到下车,他一个躬身扛在肩上便转身上楼。
“一样拿3000块,一样干这个活。”颜坤咧嘴一笑,自嘲。
老板亲自下力
颜坤究竟是干啥的?得从“城吃”这个名字说起。
“明面上我卖食品,专业点说我做代购,实际上我是在卖乡愁。”颜坤说,这源于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情况——流动人口。很多年前,他就看到这个“商机”。经济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数据,全国跨省流动人口今年已达到了12484万人。身在异乡的人,大多都眷恋一口家乡的味道。而这些味道,外地几乎是无法复制的,所以他便想要复制这种味道。
另一方面,城市当中真正的本地味,往往是一座城市的居民几十年来用脚“投票”,再经过时间洗礼淘出的店面。他们默默地藏在巷子里,小街旁。别说在外地,就算待在城里,也难免需要移驾屈尊,才能大块朵颐。
颜坤想象的模式,是成为这些美食的中介,把家乡味道打包,还能保持原味卖给逐梦他乡的重庆人。
想象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2015年,他拉了一个朋友入伙,两个人便开始干了起来,用公众号推广自己的店面。但不到1年,他就亏了个底儿掉,不得不歇业,重新回到职场去上班。稍微存了一点钱,他觉得自己又“可以”了,拉起大旗,找到几个朋友融资7万元,重新开业。
颜坤给自己定下了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标准。这和他临时雇佣,负责包装、发货的大妈们完全相同。即使是请来的管理人员,月薪也有6000元,足足比老板高了一倍。同时,他还承诺,近5年的利润,全部用来扩大规模,自己分文不取。他说,这样做就是要立个表率,给投资的股东们信心。
“我戒了烟,没应酬,也暂时没有女朋友,够用!”这样的工资,他一拿就是3年。
3000元月薪一拿就是三年
多彩人生:高中辍学、音乐学院旁听、自学考过雅思
“我要创业!”2016年的一次聚会,几瓶啤酒下肚,几名老友醉得东倒西歪,为了30岁人到中年而长吁短叹。突然颜坤高声宣布一个决定,一本正经说完,然后醉倒。
这是罗立记忆中的一幕,罗立是颜坤的老同学。别人说这话,他不意外。但颜坤说,甚至喝醉之前说,他也信。因为面前这个人,说过的惊人之语,不管多么不靠谱,他都做到了。罗立甚至有点感慨,这个特立独行、敢说敢做、甚至肆意生活的兄弟,竟然要创业。“哎,看来,还是我们老了。”
曾经,颜坤以高出重庆联招线很多的成绩,考入市内一所重点中学,在入学的摸底考试中,综合成绩甚至名列全班第一,即使放在全校,他也是前几名。但高二时,他看了韩寒的《三重门》,突然宣布:我不读书了!
然后,他竟真的没有参加高考,开始做起了摇滚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带着吉他跑到四川音乐学院旁听。没有学籍,他就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每天其他学生上课,他就偷偷地到教室蹭课。家里不给他生活费,他就在酒吧卖唱赚钱。
一起搞过乐队的刘建宏说,那一年夏天,因为没钱买一张车票回重庆,他说:“我骑自行车回去。”于是他背了一个空瓶,一床草席,几十个馒头,从成都骑着自行车,幕天席地一个星期回到重庆。但那个年代不是“乐队的夏天”,他的摇滚梦最终无疾而终。
2008年,他突发奇想要决定参加雅思考试,于是宣布:“我要考雅思,你们都别找我。”“我们都觉得他疯了。”朋友龙飞说,那一年,他已经26岁,距离上一次学英语,整整过去近10年,并且当时距离考试仅有1个月时间。
颜坤没搭理任何人,从某一天早上开始将自己关进了房间,将每天的时间表调整成早上6点开始学习,晚上12点睡觉,除了吃饭没有休息。整整一个月,他严格地执行了这张时间表。一个月后,他参加雅思考试,得分6.5。这个成绩,足以让他在国外大学就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于是他便跑到英语培训机构做起了老师。
他痴迷过李小龙,于是宣布自己要练截拳道。从此,每天早上7点开始金鸡独立1个小时,每天下午上山跑5公里。后来他又迷上了综合格斗,于是找到几个爱好者,合伙弄了一家武馆,大家一起玩。
32岁的时候,他说,要正儿八经找一份工作,于是凭借很好的英文水平,到企业开始做起了对外贸易。但做了两年之后,他认定,外贸行业势必会走下坡路,于是果断辞职离开。
紧接着,他又宣布自己想做记者,于是到重庆一家杂志社应聘,当起了杂志记者。但大半年之后,他说,自己要创业,于是开始创业……眼花缭乱的履历,似乎给他上一丝神秘甚至疯狂。罗立这样评价自己的朋友,他不是富二代,只是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也没有天赋异禀,但就是任何奇特的事,放在这个人身上,似乎都并不奇怪。
老板也要亲自送货
执着创业:我不是疯子也过了狂妄的年龄
“我不是疯子,也早就过了狂妄的年龄。”颜坤说,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一辈子也不可能打工的”。有人问他,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想法,不然为什么抱着几千块的工资,当这个莫名其妙的老板。
他并没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创业后才知道,在任何企业,能当老板都有过人之处。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是多数人的选择。但自己的个性,总是要不停冒出想法,而且必须实现了才开心。
他明白,自己所做的生意利润不高。新鲜的食品为保证品质必须每天去进货导致运输成本高,人力成本高,他足足雇了18个员工,才能维持现在的销量;同时,因为涉及的食品品牌多、门店多,在销量没上来的情况下,几乎都是零售原价进货,相当于直接定“外卖”,成本也高;运输时间较长,需要要求很高的保鲜处理。关键是,代购的美食通常是散装,食品是否合规?散装食品如何处理?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好。
颜坤给上游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受欢迎的某知名鸡杂米线为例,店里的零售价15元,店家要加收0.5的打包费,使用的泡沫箱成本平均约3元一个,冰袋平均0.6元一个,标签0.2元一个,合计总成本19.3元。网上设定的卖价是23.8元,毛利为仅有23.8-19.3=4.5元,换算过来为 18.9%,这还没有计算房租、水电、人工等一众成本。
开店之初,他的销量一直不高,经过2年多的坚持,或许是疫情让“乡愁”代购的需求增加;或许是因为他尽量保证品质,颜坤的“城吃”开始有了不少固定的客人,销售量也节节攀升。到今年11月,他的总销售额已经达到了近1000万元,但实际上净利润才不到40万元。
这还不如打工,有啥意思?颜坤不知道多少次听过类似的“规劝”。但他从来没动摇,因为觉得自己是对的。
“电商的核心是‘你要什么’,社交媒体的核心是‘你是谁’,我卖家乡的味道,核心是‘你从哪儿来’,这门生意一定有市场,国人对家乡、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乡愁和味道。”颜坤说,他计划主推自己的品牌提升利润,他设计了一系列的商业计划,他还希望获得“天使轮”的融资……
对此,颜坤很“轴”。他的第二家店已经开业,地点选在了成都。
上游新闻记者 彭光瑞 图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