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凌晨5点,伍大姐像往常一样醒来。她打开手机,看看哪些人给她发了信息,然后一边回信息一边收拾准备出门——她要在6点前赶到位于朝天门的店铺,开门迎客。
“现在无论旺季还是淡季,每天都有很多信息要处理,随时都要查看手机。”伍大姐笑称,现在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如果没有手机,都不晓得如何做生意了。
街头摆摊除了靠喊还要抢位置
伍大姐名叫伍霜雪,今年55岁,做服装生意已有34个年头。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自己从1987年开始卖衣服,当时在朝天门进一些布料,拿回家后自己当裁缝做成衣服,再拿到街头卖。
“那时候只有靠喊,‘过来看哈哟,要好看的衣服裤子裙子到这边来哦’。有时嗓子都喊哑了,一天也没有几个人光顾。有些人一直试衣服,试完又不买,还到处乱扔,我又要收拾大半天。”伍大姐说,摆起摊来就很难顾得上家人,自己吃饭、回家的时间都不固定,“特别是遇到生意来了,就更忙了,哪里还顾得上吃饭、回家哦。”
“摆摊还要抢占位置。如果位置没占好,生意就不好做……”回忆起那些年的经历,伍大姐颇有感触。
社交软件兴起让采购时间缩短
这样的叫卖持续了3年。1990年,伍大姐看好商场的人气,在南岸区上新街一家商场租了三节柜台做生意。与之前不同的是,除了不再当裁缝,直接从渝中区新华路进货外,她还逐渐积累起上下游渠道资源,这让她做起生意来更顺手了。“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的第一个通讯设备:BP机(也叫传呼机、寻呼机)。”她说。
上世纪90年代初,BP机面市,火遍全国,伍大姐跟着那波潮流也买了一个。尽管只能发简短的信息,但在当年有了这个新玩意儿后,拿货和卖货都更便捷了。一个信息传过来,她就可以找公用电话回过去跟对方商谈细节,因此多了不少业务。
1995年后,各种样式的手机陆续进入市场。为方便做生意,伍大姐给自己和老公各买了一部,“有了手机,我就不用像过去一样接到传呼信息要去外面打公用电话回复,联系业务更方便了。”
看着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加上积累了一些本钱和资源,伍大姐夫妻二人干劲十足,商量着去朝天门做服装批发业务。2008年,他们位于朝天门的店铺终于开业了。
起初,伍大姐负责驻守店铺、照顾孩子,老公长期跑广州、福建、浙江等地进货,一个月最多回来几天,有时甚至一个季度才回来一次。后来,孩子教会他们用手机上网,用QQ和长期合作的厂家、买家交流,这才让伍大姐老公的采购时间大大缩短。“原来老公长期在外地采购,现在很少出去了,一个月最多出去两三天就回来了。”伍大姐说。
线上经营贡献30%左右营业额
“现在做生意更方便了。不仅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发‘爆款’,实时更新剩余数量,还可以做线上直播,增加销售收入。现在做生意和以前相比,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伍大姐感慨。
从去年开始,伍大姐请了个模特到店里搞直播,进一步拓宽业务来源。她坦言,尽管这两年实体店的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但得益于移动网络尤其是微信、抖音等手机软件,线上能够贡献30%左右的营业额,因此总收入没有减少,反倒略有增加。
“另外,以前有时太忙没仔细点钱,我们每年都要收到好几千元假钱,只能心痛地撕掉。现在大家都习惯扫二维码给钱,基本不会收到假钱了。”伍大姐说,以前每天收了现金都要拿到银行去存起来,现在就省事多了。
如今,伍大姐从早到晚手机不离身。她说,最怕的就是丢手机,手机出故障了都要连夜找人修好。“手机在手,生意我有。”伍大姐笑着说。
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原标题:从街头抢占位置叫卖,到传呼机联系业务,再到手机网络直播 伍大姐服装“生意经”越念越顺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