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但受疫情影响,就地过年成为这个春节假期许多人将要面对的现实。不能与亲人团聚过年,难免会有一些失落,但选择留下的理由和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愿意拉长思念,只为了把疫情防控得更好。
今天,本报“就地过年,暖在身边”栏目推出几位留渝过年的外省人士。他们有的是驻村第一书记,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个体老板,有的是快递小哥……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在渝过年的理解和期盼。他们的一言一行,传递出一个让人感动的心声:疫情防控,我愿作出自己的贡献;留在重庆,照样过个温馨快乐年。
第一书记郭守顺:
“去村民家搭个伙,感受一下农家年夜饭”
郭守顺(右)到村民家走访并送上春联。(受访者供图)
“郭书记,听说你今年过年不回老家,那过年到我屋头来吃饭嘛!”2月5日,武隆区火炉镇筏子村风洞堡组的脆桃基地里,十余个村民正在技术员指导下忙着给桃树刷白、修枝整形。看到第一书记郭守顺来了,村民余云斌马上给他打招呼。
这已不是郭守顺第一次收到村民的邀约了。自从在上月的村民大会上,他表示自己将带头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今年春节不回青海老家后,村民们的热情时常让他感到心头暖暖的。
郭守顺在武隆工作已有16个年头,每年春节返乡,是他雷打不动的事情。“我母亲已经71岁了,但这些年我陪她的时间实在太少。”郭守顺说,因新冠肺炎疫情,去年春节他刚到家没两天就火速启程返岗,没来得及在母亲跟前尽孝。今年又无法返乡,他心中充满愧疚,但想到有姐姐在母亲身边照顾,又稍稍安心了些。
将心比心。筏子村有200多个外出务工的村民,目前有1/3都没有表现出返乡意愿,那他们家中的老人怎么过节?年货都备好了吗?这些事牵动着郭守顺的心。
这段时间,在忙碌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两不愁三保障”排查、防疫宣传、脆桃冬管工作中,郭守顺和村干部们见缝插针地对村民过年情况进行询问、关心。
“前两天我们去了田茂文家,得知他的娃儿决定不回来过年了。在屋里转了转,发现他家里没剩下什么蔬菜。”郭守顺说,他们很快从当地的蔬菜基地购买了一些菜品给老人送去,一同送去的还有大米和食用油。
根据郭守顺目前掌握的情况,村里像田茂文这样仅老人留在家中过年的有20多户。担心这些老人在家过年太冷清,村里决定把这些家庭组织起来“搭伙”过年。
“考虑到人员不能大量聚集的问题,我们计划按照9个党小组划分,就近将两到三户人家凑成一桌热闹热闹。”郭守顺介绍,最近村民们已纷纷备好自家的腊肉、土鸡、蔬菜等食材,只等到时一起下厨,办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谈到自己年夜饭的着落,郭守顺笑了:“大家盛情难却,我到时也带着爱人去村民家搭个伙,感受一下别样的农家年夜饭。”
志愿者金科:
“博物馆里也有家一般的温暖”
金科在为观众讲解历代钱币。(受访者供图)
“春节假期我打算继续到博物馆讲解文物,传递知识。”2月6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志愿者金科对重庆日报记者说。
金科的老家在浙江台州,目前是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政治老师。从2008年来渝上大学算起,他已在渝求学、工作12年。往年,他都是回浙江或爱人老家甘肃团年,今年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他说,从事志愿者工作3年来,他感受到浓浓的温情,“因为博物馆里也有家一般的温暖。”
时间回到2017年底。当年12月初,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开播。在第一期节目中,故宫志愿讲解员张甡用不到3分钟的时间,把“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17种釉彩及烧制方法介绍得清清楚楚。坐在电视机前的金科看得津津有味:“原来博物馆也需要讲解志愿者啊。”
2018年,金科在朋友圈看到三峡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立马报了名,经过培训、考核,如愿成为一名志愿者,讲解历代瓷器厅。
“南宋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釉面焕发玉石般光泽、“明德化窑何朝宗款白瓷观音坐像”釉面温润如凝脂……金科在准备讲解稿时,一次次被瓷器所蕴含的文化和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我的第一场讲解结束后,志愿者‘回甜甜’从专业角度提了一些意见,还借了瓷器书籍给我,让我长了见识。”金科说,博物馆志愿者团结友爱、互相学习的氛围很好。馆里还为志愿者修建了温馨、舒适的休息间,提供免费工作餐和车位,他期待这个春节假期可以和志愿者朋友们相聚一起,畅谈文物知识。
博物馆内,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科做志愿者的成就感就来自于那些渴望走近历史文化的目光。一场讲解,金科根据受众年龄、知识层次不同,讲解40至90分钟。为了满足观众需求,他还不断充实自己,光瓷器方面的书籍就买了十多本,现在已经可以讲解历代瓷器和历代钱币两个展厅,“做志愿者,激励着我学习更多知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春节期间除了服务观众,金科还打算准备汉代雕塑厅的讲解。此外,他还计划和爱人、儿子一道参观三峡博物馆举办的新春文化系列展。
骑手李智韬:
“春节业务多,留在重庆过年划得来”
2月6日,建新东路观音桥商圈,李智韬接到派单电话。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2月6日早上,观音桥建新东路一间办公室里,李智韬等30多名饿了么骑手像往常一样,列队、站好、报数、喊口号。这样的例行晨会,并未因春节临近而松懈。
“今年我们有20多个人留下来加班,比往年翻了一倍。”老家在江西九江的李智韬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李智韬每天的工作就是到观音桥商圈内的商家取餐,然后送至消费者指定的地点,工作半径以观音桥商圈为核心,覆盖周围3公里左右。随着春节临近,他的订单越来越多,“订单量与去年比增多了,客单价与上月比提升了。”李智韬说,“许多订单所涉物品的重量也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比如以前消费者一次买一桶油居多,现在一次买两桶油的不少。”
订单多,收入就高。李智韬以重量补贴为例介绍,单个订单若超过1千克,超过部分就会按照每千克0.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另外,和去年过年相比,今年的奖励也更多。记者在李智韬所在的站点办公室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2月4日—2月10日,出勤7天并累计完成112单,就可以拿到840元奖励金额;2月15日—2月21日,出勤7天并累计完成70单,就可以拿到1020元奖励金额;2月22日—2月28日,出勤7天并累计完成120单,就可以拿到480元奖励金额。
“我现在一天要跑40多单,很容易达到这些奖励标准。”李智韬算了一笔账,春节如果不回家过年,各种激励措施叠加,自己可以额外获得超万元奖励,比去年多出50%,“春节业务多,留在重庆过年划得来。”
李智韬说,他在外卖行业干了3年多,刚到重庆时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不会说重庆话,给顾客送餐时听不懂方言而难以沟通。同时,重庆地形复杂,找路十分麻烦。好在科技的进步,让这个外地人在重庆工作越来越顺利。比如,针对地形复杂难题,饿了么后台由智能派单改为人工和智能派单同时使用,大大减少了走错路的几率。另外,随着在渝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李智韬也越来越熟悉重庆话了。
“我现在喜欢上了这个城市。”李智韬说,以后会经常把家人接来重庆玩,今年过年会跟家人开开视频、聊聊天,节后补休时再回家陪孩子。
店老板王国强:
“重庆是我第二故乡,我要用心维护它”
王国强(左)和王波在重庆买了车买了房生了娃,彻底扎根重庆了。记者 杨铌紫 摄/视觉重庆
“老公,3687取鞋。”
“好的。一双白色运动鞋,一双黑色皮鞋,请拿好。”
“谢谢,王哥王姐还不回去过年啊?”
“今年不回去了,就在重庆。”
2月7日,在九龙坡区渝州路一家名叫“金碧擦鞋”的店里,一位顾客刚走进门,老板娘王波不问姓名和电话号码,便直接报出顾客的会员码,“开了十多年的店,老顾客一来,我就晓得他要拿什么。”
今年34岁的王波和爱人王国强都是吉林人,2008年夫妻俩从老家来到重庆开了这家店。王国强说,创业之初投了十多万元,两年过后就回本了。
这家夫妻店面积不大,除了夫妻俩还有两名员工,十来个平方米的店里,各式擦鞋、修鞋工具应有尽有,靠墙的柜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处理好的鞋子。
店门口也打理得十分干净整洁。旁边商店的老板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王国强是这一排临街商铺的清洁组长,专门负责监督、提醒大家做好自家门前的卫生。要是看到人行道有垃圾,他也会上前打扫,非常负责。
听到夸奖,这个东北人憨憨地笑了起来。“我非常喜欢重庆,重庆人也很耿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肯定要用心维护它。”王国强回忆,刚来重庆那会儿,有一次坐出租车把钱包和身份证落在了车上,当他联系上司机后,司机专程开车把遗失的物品送到他手上,让他十分感动。
在重庆十多年,夫妻俩把门店经营得有声有色,重庆话也说得十分顺溜。现在每年能有10万元的收入,买了车买了房还生了娃,彻底扎根在了重庆。
眼看着马上要过年了,夫妻俩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准备营业到2月10日再放假。
“老家的父母都盼着我们带孩子回去团圆,但今年情况特殊,在重庆过年也一样。”王波说,年货置办得差不多了,除夕夜一家三口就在家包饺子,再弄几道东北菜。
谈到过年期间的打算,王国强表示,都安排得满满的。初一到铜梁看铜梁龙表演,顺便尝尝当地小吃;初二、初三去丰都鬼城玩,这是儿子最想去的地方;初四去逛逛洪崖洞、磁器口,看看本地人是怎样过新年的;初五在家休整一天,初六开门迎客。
台胞臧鸣远:
“两岸本是一家人,哪里过年都是家”
在渝台胞通过包饺子等方式共叙亲情,喜迎春节。(市委台办供图)
揉面粉、擀面皮、拌肉馅……在2月5日举行的台商迎春联谊活动上,已经在渝工作5年的台胞张育洲包起饺子来,一套动作十分娴熟。当天,他和其他在渝台青、台商、台属等一起,通过包饺子、写春联、贴“福”字等传统方式叙亲情、迎新年。
往年,张育洲都是与家人在台湾过年,今年是他第一次在重庆过年。
“今年不一样,疫情还没有结束,不能让之前抗疫的努力白费。我们在渝台胞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虽不能回到父母身边,但可以打电话、用视频问候。”张育洲说,重庆大街上各种迎春灯饰,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很有过年的氛围。听说重庆春节期间有灯会等各种节目,他也很期待体验一下在大陆过年的感觉。
只要有温情,他乡也能变家乡。对不少在渝台胞来说,重庆已是他们的另一个家乡。台胞臧鸣远来渝18年,已不记得在大陆过了多少个春节。臧鸣远从小在台湾眷村长大,包水饺、做年糕、守岁、迎财神……谈起眷村过年习俗,臧鸣远滔滔不绝。他说,虽然身在大陆,但是过年的习俗却和在眷村一样,追求平安、幸福的愿望也都一样。“从前,身边的台湾朋友春节期间大部分都选择回台与家人团聚,近两年不少人则选择把家人接到重庆来过年。”臧鸣远说,“两岸本是一家人,在哪里过年都是家。”
市委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迎春联谊、团年宴等活动,是市委台办在严格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统筹开展多形式的走访慰问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今年受疫情影响,有近九成在渝台胞选择留在重庆过年,全市对台工作系统对此高度重视,自今年1月初开始,相继分区域组织开展了30余场迎春联谊、座谈会活动,走访慰问台胞台属800余人。
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
“春暖花开再回家给父母汇报去年的收获”
2月7日,重庆大学科研人员在深部煤岩工程多功能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工作。记者 卢越 摄/视觉重庆
2月7日,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煤岩工程多功能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等各种仪器设备都在运转。一批加工成形的煤岩试样,正“排队”等待检测。
在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中,通常采用水力压裂的方式增加渗透率,但比较耗费水资源。重庆大学科研团队独辟蹊径,采用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裂,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封存二氧化碳,很环保。该重点实验室共14个团队,200余人的科研教师队伍,90%的成员来自大江南北。这个春节,大家都响应号召留在重庆过年,抓紧搞科研。
7日下午,当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其中的高压水射流实验室时,来自四川成都的博士邓凯正一遍遍地将处理好的煤样放进仪器里,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渗透率试验。“我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了,才完成约1/3的实验数据。”邓凯说,即使采取同样的围压、轴向力和温度等条件,同一个实验方案也需要重复进行3次以上,从而得到科学的数据。
在煤岩热流固耦合CT实验系统实验室,老家在河南信阳的副教授汤积仁正在用CT对经过处理的煤岩试件进行分析。“就像医院里给病人做CT分析一样,我们会用CT给压裂后的煤岩体做检测,观察里面裂纹的变化。”汤积仁介绍。记者看见,CT成像里,煤块里的各种裂纹清晰可见,科研人员由此可以得到致裂实验效果的各种数据来对比分析。
老家在江苏徐州的葛兆龙教授介绍,2014年开始,团队开始承担国家973计划“超临界CO2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结题,“团队正在思考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从陆相页岩气开发拓展到海相页岩气开发。”
实验室里的几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几乎每年春节都会回老家看看。“父母都在老家,他们会和岳父母每半年轮流来重庆帮带小孩。”葛兆龙告诉记者,今年政府号召就地过年,“大家都没走,就利用这段时间抓紧搞科研、写计划、作总结,时间排得满满的。”
“父母也都很理解我们。”采访结束时,几位科研人员表示,“待春暖花开时,再回老家给父母汇报过去一年的收获。”
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赵迎昭 向菊梅 杨铌紫 周尤 李星婷 实习生 程瑞
原标题:留渝过年,照样温馨快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