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消息,得知孙海洋寻子成功的消息,33岁的袁善为他高兴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因为手机号仅差1个数字,6年来,袁善接了无数个把他当作孙海洋的电话,他也由此了解了那个他经常被迫扮演的“孙先生”。
有时,袁善也为自己受到打扰而心烦,但他不敢换手机号,因为怕漏接了有人提供孙海洋的线索。
如今,随着孙海洋寻子成功,袁善也高兴地说他终于可以歇着了,“不再当孙先生了。”
“你打错了”
2014年,以孙海洋等人为原型的电影《亲爱的》上映。在电影片尾,孙海洋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2015年的一天,袁善接到了第一个将他认成“孙先生”的电话。
电话对面的人一上来就问他:“你的孩子丢了,现在找到了吗?”
袁善当年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大女儿时年6岁,小儿子半岁。自己的孩子就在身边好好地待着,这是什么话?袁善有点恼火,说了一句“你打错了”,挂了电话。
原以为这只是一个乌龙,没想到之后打过来找“孙先生”的电话越来越多。慢慢地,袁善意识到,确实有一位孙先生在寻子,但他此前并未关注过孙海洋寻子的消息,并不知道这位孙先生到底是谁。
他曾向10086打过电话询问,客服表示,难以查询这位“孙先生”究竟是谁。也有人表示自己是通过电视台得知袁善的电话,但袁善致电电视台,对方也不知晓孙先生寻子一事。
虽然心存疑惑,但袁善从未漏接过一个电话,耐心回复自己并非孙先生本人,并感谢爱心人士的善意。
直到2016年,一位拨错电话的爱心人士告诉袁善,他的号码只和正在寻子的孙海洋差一位数,所以导致了误拨,袁善才终于拨开了自己被误认的“孙先生”的神秘面纱。他也拨了那个和自己只差一位的电话,但一直没有接通过。
“万一真的是有用线索呢”
孙海洋2007年来到深圳创业,后亲子遭拐,开始了漫漫寻亲路。而袁善是2006年从湖南来到深圳工作,此后一直扎根在深圳。
上网了解了孙海洋寻亲的事迹后,袁善对待误拨过来的电话更加上心。“万一真的有提供有用线索的人出现,如果电话没接到,那到我这里可能就中断了。”
2016年至2018年是袁善接到误拨电话最多的几年,一个月能接到不低于15个误拨电话。电话中鼓励宽慰“孙先生”的居多,也有人在电话中表示愿意为他寻子提供帮助。
袁善接到的最印象深刻的误拨,来电来自一个约六七岁的小女孩。当时已是深夜12点半,小女孩暖和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孙叔叔,希望您早一点找到你的小孩。”
这样真挚的善意令人感动,也是袁善坚持接了这么多年误拨电话的原因之一。
但也有令人恼火的时候,曾有人深夜一两点仍然来电找“孙先生”。由于工作原因,袁善的手机需要24小时开机,深夜打来的电话会影响他的睡眠,平时过于频繁的来电也可能会耽误他和客户的通话。
因此,他也曾想过换号,但最终没有付诸行动。“一方面,我从2009年开始用这个手机号,很舍不得;另一方面,我也习惯了。这确实是广大爱心人士贡献的一份心意,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何况里面还可能有对孙大哥寻亲有用的信息。”
“我替孙先生谢谢你”
袁善是12月7日得知孙海洋寻子成功的消息的,由于正在住院,他的消息有些滞后。他难掩激动,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祝贺。
让袁善感动的是,他打开手机,看到收信箱中装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发给“孙先生”的恭喜短信——“孙先生,您好!看到你找到儿子为你高兴。恭喜你。”“恭喜一家团圆,我是看到新闻的一个陌生人,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高兴。”
因为手术,袁善右手不便,只有左手能打字,但他还是认真地给来信人一个个回复,“我替孙先生谢谢你的祝福。”
还有不少媒体找到袁善采访。袁善表示,其实自己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而更像是一个中转站,为爱心人士和真正的孙先生做一个纽带。
袁善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联系孙海洋发现总是忙音,便不再打扰。同样作为一名父亲,他能感受到孙海洋多年坚持寻子的不易,他衷心祝愿他们全家幸福、健康平安。
“做了这么多年‘孙先生’,现在我也终于可以歇着了。”袁善最后笑着说道。
(“袁善”为当事人化名)
原标题:和孙海洋撞号不敢换号的小伙:做了6年“孙先生”,现在我能歇着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