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深入谋划人才工作,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出台重庆英才计划,举办重庆英才大会,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浓厚氛围,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重庆日益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
近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召开。重庆交通大学周建庭教授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页岩气绿色勘探开发科技创新团队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据介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由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联合实施,重点表彰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学术技术领域涌现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7名人才和4个集体获此殊荣。
重庆英才,近悦远来。
上游新闻推出“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系列报道,首期介绍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先进事迹。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又添重磅成果,新冠病毒的克星或许已经找到了!
黄爱龙团队发现3个新冠超强抗体,对德尔塔毒株具有强阻断性。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据了解,这3个抗体是对新冠病毒多种突变株具有广谱中和活力的超强抗体,兼具预防性药物和治疗药物的双重特征,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重大需求,自主研发系列新冠病毒抗体/抗原检测试剂盒,其中4种产品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已在全球捐赠、销售上亿人份,在全国超过1千家重点医疗机构及10余个海外国家应用,为国内外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
在这场抗疫大战中,黄爱龙团队是如何乘风破浪,向世界交出中国答卷的?
以先手棋切入 战略布局科研攻关方向
时间回到2020年1月21日,重庆出现首个确诊病例。也是这天,重庆医科大学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校长黄爱龙的领导下,学校决定依托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即开展新型冠 状病毒的科技攻关。
彼时,作为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黄爱龙带领团队做传染病学研究,常年都跟病毒打交道,但主要是从事基础研究,从来没有完整地做过一个诊断试剂,而且面对的还是充满未知的新冠病毒。黄爱龙团队确定了应急科研攻关的主攻方向,新冠病毒抗体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
黄爱龙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中表示,不仅是因为当时免疫诊断试剂空白,这更是一步先手棋,具有战略意义。
40天后的3月1日,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黄爱龙称,有了检测试剂,就相当于有了工具,有了回答问题的手段。以此,团队在新冠临床医学研究方面布局了很多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如针对新冠体液免疫应答规律的认识空白,团队率先揭示了SARS-CoV-2自然感染者抗体的应答与演变规律,为基于抗体的新冠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标准。
在万州地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深入分析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流行特征,首次以学术论文形式向全球介绍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经验、措施与成效,从流行病学研究视⻆证实我国新冠防控措施有效性,为他国同类地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成果3次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青年科学家是科技战“疫”主力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疫”、临床战“疫”中,黄爱龙是战略制定者,把握着战略方向,而优秀的青年人才则是主力军,协助黄爱龙实施防范策略。
在采访中,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向上游新闻记者分享着战“疫”期间的的点滴和故事。
“那些天,大家都泡在实验室里,手上的工作一直紧张进行着,每个人都不怎么说话,实验室里充斥着压抑和紧张。”
“应急攻关科研团队成员袁军告诉我,他经常做梦,梦到自己感染了。他很害怕,怕被隔离,怕影响项目,后者是最怕的。他说,自己还不是很怕死。”
“蔡雪飞忙到凌晨4点,休息四五个小时后,又继续做实验。”
“陈娟教授是唯一的‘女将’,那段时间她经常气促。我们劝她去休息会,结果她只老老实实吸了半个小时的氧,又出现在了实验室。”
据介绍,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现有成员 50名, 教授(研究员)27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3名,博士生导师 27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5名,占比70%。实验室已拥有国家级人才2名,市级人才8名,重庆市高校创新群体 2个。
黄爱龙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实验室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40岁,正处于科学家的黄金年龄。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年富力强之时,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拼尽全力攻坚克难,向科学要答案。
聚集人才 到山顶去看景
据了解,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经成立14年。上游记者采访中发现,从实验室创立之初,研究员们就陪伴着实验室成长,逐渐从“小白”成为业界大牛,抒写着一段段传奇。
2011年,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的陈娟,受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邀请,从香港回到重庆。转眼10年,陈娟已经有了一系列新身份: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娟称,之所以能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现在的一些成绩,是因为学校传染病学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有悠久的历史和扎实的科研基础。同时学校领导长期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优秀的平台让年青科研工作者能快速地成长起来。“而我也将接过教育传承棒,为博士生、研究生给予支持。”
黄爱龙表示,新冠疫情的全球大爆发,使得相关领域的研究更受世人瞩目。事实上,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方面,耕耘了多年。如团队围绕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乙型肝炎病毒cccDNA转录调控机制研究以及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化合物筛选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取得这些成绩,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黄爱龙称,团队目前处于半山腰位置,未来继续致力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围绕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向山顶发起冲击,为世界医学发展贡献“重医力量”。
让更多人才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11月22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重庆人才工作,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表示,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聚焦高端引领,围绕“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抓好专家人才工作。
上游新闻记者 侯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